这10个易被忽略的坏习惯很伤孩子,可能导致孩子免疫力低、爱生病

谁都是第一次当妈,所以总是不小心就走入了各种育儿误区,有的甚至已经是二胎妈妈,有的育儿错误还在犯,在这里总结了育儿过程中最容易有的10种坏习惯,有的会破坏孩子的免疫力,有的甚至更危险,给宝宝造成的伤害更大,请大家自查一下咯。

1、坏习惯之一:为了宝宝长快点,没到4个月就给宝宝添加辅食

4个月前,奶可以保证宝宝的每日的营养需求,一般4到6个月才能加辅食,到底是4个月加还是6个月加,还得依据宝宝的具体情况,如果宝宝能坐立,对大人的食物表现出很强烈的兴趣,4个月就可以适当添加。

美国儿科学会2012年的母乳喂养报告称,纯母乳喂养大于四个月,但在六个月前就添加辅食的婴儿,患肺炎的几率是纯母乳喂到六个月后的婴儿的4倍

添加辅食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按照月龄大小和实际需要来添加。添加辅食一定要注意:由少量到多量;由单一到多种;由粗到细;由软到硬。

记住,宝宝的第一口辅食绝对不是蛋黄,而是含铁的米粉!蛋黄7个月添加比较合适,蛋清中含有的白蛋白和卵清蛋白宝宝不易消化吸收,而且容易引起宝宝过敏,所以宝宝不宜过早食用蛋清,建议宝宝1岁以后再食用全蛋。

2、坏习惯之二:用嘴测食物的温度

很多家长,特别是有的老人带孩子,怕食物温度过高,而用嘴测温度,这极可能导致孩子受到细菌感染,一定不要这样。

这10个易被忽略的坏习惯很伤孩子,可能导致孩子免疫力低、爱生病

3、坏习惯之三:特别害怕孩子着凉,却不怕孩子热着,夏天不开空凋

很奇怪,大部分妈妈都怕孩子着凉,也从来没想过孩子也会热出病!比如夏天不给开空凋,稍微天气变化就加很多衣服,给孩子穿太多适得其反,反而使得宝宝的体抗力下降,容易感冒,很多宝宝都是捂出病来的。

4、坏习惯之四:追着喂饭

吃饭本来是孩子自己的事,吃多少、吃多快、吃什么都应该是孩子自己的选择,如果家长老喂饭,不但会打击孩子吃饭的积极性,而且会破宝宝的坏这种自主意识--孩子开始认为吃饭是家长的事,自己只是在协助家长完成任务。等上了幼儿园,没有老师喂了,孩子的吃饭变成了很大的问题。

这10个易被忽略的坏习惯很伤孩子,可能导致孩子免疫力低、爱生病

5、坏习惯之五:追喂的同时让孩子拿着筷子

很多家长不注意,可能边追着喂饭,边让孩子玩儿筷子之类的长东西,尤其是孩子走路还不稳的时候。孩子走路不稳,很容易摔倒,如果手里拿着筷子之类的东西,那么很容易伤害到自己。

记得有这样一个案例:两岁的朵朵含着筷子在客厅跑来跑去,后面紧跟着一边追他一边喂饭的奶奶。“希希,奶奶要追上了哦!”听到奶奶说要追上了,希希赶紧加快步伐跑了起来,只听到“当”的一声,希希面朝下摔在了地上。

这一摔致使木筷子从希希的左侧软腭、扁桃体窝上方穿入,经左侧颈动脉鞘内侧到左侧枕部皮下,导致枕动脉移位,插入体内约12cm,离颈动脉鞘仅2mm。希希父母见状,赶紧抱着希希到儿童医院。所幸手术顺利,孩子神智逐渐清醒。

所以,不要追喂,不要给孩子玩筷子!

6、坏习惯之六:夜晚开灯睡觉

最新研究结果显示,两岁之前的孩子开灯睡觉,那么将来患上近视眼的几率是34%。2岁之后还开灯睡觉,那么以后患近视的可能性更大,可能将来出现近视的比例是55%,而关灯睡觉的孩子出现近视的比例则仅仅只有百分之十。

两岁到三岁之间是宝宝视力发育的关键期,这个时候的光线环境对于孩子将来的视力有着决定性的作用。长时间开灯睡觉会导致瞳孔无法真正的放松休息,眼睛上的神经和肌肉一直处于紧绷的状态。不同光照水平会改变眼球的增长,即眼轴的长度,而眼轴的长度与近视密切相关。

而且,科学家们研究发现,任何人工光源都会产生一种微妙的光压力,这种光压力的长期存在,会使人、尤其是婴幼儿表现得躁动不安、情绪不宁,以致难于成眠。同时,让宝宝久在灯光下睡觉,进而影响网状激活系统,就会使他们每次睡眠的时间缩短,睡眠深度变浅而容易惊醒。

这10个易被忽略的坏习惯很伤孩子,可能导致孩子免疫力低、爱生病

7、坏习惯之七:给孩子穿带绳子的帽衫

滑梯是想小朋友的最爱,而如果给孩子穿带绳子的帽衫,孩子在往下滑的时候,帽衫上的绳子如果挂在了滑梯上,孩子很可能窒息而亡。

8、坏习惯之八:把孩子单独放在浴缸里玩

孩子如果在浴缸里玩,家长一分钟都不能离开,研究发现,浴缸内10厘米深的水,就足以使小婴儿溺毙。因此给宝宝洗澡的时候,千万不要留宝宝一个人在浴室,短暂的离开也不要,不洗澡的时候要随手关上浴室的门。

9、坏习惯之九:把孩子放家里离开几分钟

很多家长可能下楼扔个垃圾或者取个快递,就把孩子独自放家里,实际上这样非常危险。

家里洗涤灵、洁厕剂等各种洗剂都非常危险,而且也保不齐孩子就一个人爬上了窗台……

记得一个奶奶买了一大瓶洁厕灵分出一部分放在可乐瓶子里,放在地上没收好,结果孩子打开瓶盖,把洁厕灵咕噜喝了一大口,对肠胃造成很大的损伤。

10、坏习惯之十:阻止孩子做某事的时候用力扯孩子的胳膊

有些时候,老人看孩子,因为追不上孩子,就会用力把奔跑中的孩子拉住,这样的后果是很容易造成孩子胳膊脱臼,而且一旦胳膊遭遇过脱臼,就很容易造成习惯性脱臼。

手臂脱臼一般是由于猛拉或者猛拽下手臂或手腕造成的,比如被大人拉其中一个手臂起来,同样也会发生在孩子摔倒的时候。这个示意图表示婴幼儿的桡骨由于被突然拉扯而脱位,造成手臂关节脱臼。

这10个易被忽略的坏习惯很伤孩子,可能导致孩子免疫力低、爱生病

做好下面的几个动作,孩子脱臼的几率就会降低很多了:

  • 走路的时候。牵着孩子的手走路或上下台阶时,不能像提东西那样提起他的手臂,而是扶着孩子的大臂,跟着孩子的速度慢慢走。
  • 穿脱衣服的时候。不要一只手抓孩子手腕,一只手穿脱。要两只手慢慢为孩子穿上拖着脱下衣服,特别是冬天比较厚重的衣服,动作一定要轻柔小心。
  • 扶孩子的时候。孩子不小心摔倒的时候,咱们本能就会去拉孩子的手臂。最好的方法是马上蹲下来抱住孩子或者拖住孩子的腰间,或者拉孩子衣服的中心部位。
  • 离开安全座椅的时候。这个时刻我们经常忽视了,抱孩子离开安全座椅时,要先把他们的手臂拿出来,然后再抱,避免卡住拉扯到手臂。
这10个易被忽略的坏习惯很伤孩子,可能导致孩子免疫力低、爱生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