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熱點:「外婆」能不能改「姥姥」!

寧夏事業單位考試網提供面試熱點題目,希望可以幫助考生提高面試水平,順利進軍事業單位面試考試。

新聞背景:

社會熱點:“外婆”能不能改“姥姥”!

上海人為了“外婆”和“姥姥”爭起來了。爭什麼呢?首先,爭叫“外婆”而不叫“姥姥”的權利,然後是替“外婆”爭得普通話語彙中的一席之地,把“方言”這頂帽子甩給“姥姥”。

這場爭議是由一篇課文引發的。滬版小學二年級語文課本中有一篇課文,叫《打碗碗花》;說的是“我”小時候和外婆採打碗花的趣事。這篇散文很早就被選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語文課本,文中的外婆還是外婆,但是到了上海版的教材裡,“外婆”改稱“姥姥”了。祖祖輩輩叫慣了“外婆”的上海人自然不習慣。

有消息說,這是因為“外婆”被定為方言,不屬於普通話語彙;隨後上海教育出版社回應稱,這是為了落實該學段識字教學任務的需要。

題目預測:

社會熱點:“外婆”能不能改“姥姥”!

二年級第二學期(試用本)上海教育(滬教版)出版社出版的語文書第24課《打碗碗花》 (李天芳著散文)。原文的外婆被改成了姥姥。上海教委認為“外婆”屬於方言,為落實該學段識字教學任務的需要而更改。對此有人認可,也有人表示不應該。你怎麼看?

參考解析:

在2002版的現代漢語詞典裡,“外婆”一詞的解釋直接為“外祖母”,而2005版裡“外婆”加上了[方言]標註。所以上海教委認定“外婆”為方言無可厚非。但這並不能成為其更改的理由。可以說,“外婆”改“姥姥”,既不應該,也沒必要。

普通話是以北方話(官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現代標準漢語。 一般來說,北方人習慣叫“姥姥”,南方人更加樂意成為“外婆”,這更多是一種語言習慣。誠然我們應該認識到,其更改的出發點是可以理解的,小學階段是識字認字的基礎,全面推廣普通話教學對於孩子的未來也是一種負責的體現。但我們更要看到,這樣的更改存在的問題可能更為突出。一是對作者的情感不夠尊重,《打碗碗花》是一篇散文,是文學作品。作者寫自己的童年生活,其中有對自己外婆的描寫——習慣的稱呼是情感的載體,換一個從來沒有使用過的陌生的稱呼,情感聯繫就被割斷了。二是把豐富多彩的漢語變得單調。漢語的豐富性之一就是方言的豐富多樣。各地的方言攜帶著各地的風土人情,用一個詞語代替各地的方言,學生就無從感受漢語之美了。三是影響傳統文化的傳承。語言是構成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學習語言,並不是僅僅記住並會使用它就夠了,還要能夠了解語言所攜帶的地理、歷史等信息,通過學習語言,可以讓學生具體感受傳統文化的豐富多樣。而題幹中的“外婆”,就帶有這一成分,因為“外”的釋義之一,就是指母親、姐妹或女兒方面的親戚。《說文》:“外,遠也。”這是說,相對於父系來說,母系是疏遠的,是“外人”。這樣的含義一個“姥姥”很難一言以蔽之。四是地域衝突,這種更改很容易激起南方人對於這一問題的不滿,引起不必要的衝突和矛盾。

所以上海市教委現在要做的就是儘快恢復該篇課文的原狀,對於其他的課文也應該一視同仁,保持文學作品的原汁原味。但更多的政府應該思考如何平衡普通話教育與方言教育、教學任務和作者權益的關係。所以一方面教育部門應該在現階段教育中適當添加方言教育,以社團、興趣小組或者語文課的拓展內容為核心展開教學;另一方面在選用課文時更改要合理適度,要與作者進行溝通,獲得授權後再進行調整,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徵求民意,才能讓改動本身更接地氣。


更多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熱點新聞,請關注寧夏事業單位考試網頭條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