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動了我的教科書?「姥姥」「外婆」修訂之前應該公示告訴我們



誰動了我的教科書?“姥姥”“外婆”修訂之前應該公示告訴我們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上海小學二年級的語文課文第24課《打碗碗花》 (李天芳著散文),原文中的“外婆”全部被改成了“姥姥”。同一本教材的第6課《馬鳴加的新書包》,也全部用的“姥姥”這一表述。

很多人不解,教材中為什麼要把“外婆”改成“姥姥”呢?

有網友找出了去年上海市教委針對這一問題的答覆,上海教委認為,“姥姥”是普通話語詞彙,而“外婆、外公”屬於方言,還美其名曰上海是一座改革開放的國際化大都市。

誰動了我的教科書?“姥姥”“外婆”修訂之前應該公示告訴我們

只是上海市教委的回覆立刻引起很多專家網友的質疑,認為完全錯誤,“外婆”才是書面語、通用語,“姥姥”才是方言。

著名語言專家錢乃榮認為:我覺得沒有必要把“外婆”改成“姥姥”,而且“姥姥”的“姥”字從古代到近代都是沒有這個字的,是後來才有的。“姥姥”原來就是北京的方言詞,後來吸收進普通話所以叫“姥姥”。

誰動了我的教科書?“姥姥”“外婆”修訂之前應該公示告訴我們


而著名網友“梁惠王的雲夢之澤”的文章裡也明確指出:“姥姥”才是方言,而“外婆”則是通用漢語。為什麼?首先,中國古代是宗法社會,父系和母系分得非常嚴格(大概沒有哪個民族哪個國家像我們這樣執著兩系血統了),所以古書裡凡是寫到母系親屬,前面都要冠個“外”字。《說文》:“外,遠也。”也就是對一個小孩子來說,母系相當於父系來說,是疏遠的,不重要的。

誰動了我的教科書?“姥姥”“外婆”修訂之前應該公示告訴我們


誰動了我的教科書?“姥姥”“外婆”修訂之前應該公示告訴我們


上述專家和網友的評論無疑是比較中肯的,結合現實情況,“外婆”一詞在全國範圍內都應該是無爭議的通用語,但“姥姥”一詞卻僅是北方一定範圍的方言,在一部份省份和地區並不通用。上海市教委將教科書裡“外婆”盲目的修定成“姥姥”,理由完全站在不住腳

,明顯畫蛇添足,弄巧成拙

值得注意的是,教科書涉及少年兒童的啟蒙成長,正確與否影響深遠。而在當下,信息時代的飛速變化,教科書的修訂必然是一種常態化的工作,也更加需要社會和公眾的參與。

“誰動了我的教科書?”這樣的質疑,普通的家長和學生卻是在拿到課本以後才知道。而不接觸教育的,哪怕是真正的專家學者,隔了多少年也未必能夠知道和參與。

當前的教科書修訂,成了教育部門和少數專家“一小撮人”的意見。在這個過程,專家不專的情況實在難以避免。一旦專家在某方面是“磚家”,修訂出來的課本便要“荼毒”無數的老師和學生。而再次更正又不知要等到猴年馬月,成本巨大。

而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然要求改進教科書修訂工作,增加公開和透明程度。教育部門和專家,每次提出教科書修訂意見後,必須在一定時間內對社會進行公示,公開徵求意見和質詢。再根據反饋適當取捨和改善,很多失誤就可以避免。

“誰動了我的教科書?”請在正式改動之前告訴我,聽聽我的意見,而不要由“一小撮人”想當然的決定!

誰動了我的教科書?“姥姥”“外婆”修訂之前應該公示告訴我們


(PS 我是原創作者詩夢劍客,默默無聞認真寫文章,不善推廣宣傳。在此衷心的懇求各位,在網站和微信公眾號裡關注加我“詩夢劍客”“smjk2046”一下,多多點贊、分享和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