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詞里的「七夕節」

古代詩詞裡的“七夕節”

古代詩詞裡的“七夕節”

老張在路上/整理

每年農曆七月初七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七夕節。七夕節,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是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曬書節”,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於星宿崇拜的痕跡。

古代詩詞裡的“七夕節”

“七夕”也來源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舊北京在給亡人做道場時往往以做滿“七七”為完滿。以“七曜”計算的“星期”,在日語中尚有保留。

“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因為喜字在草書中的形狀好似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歲又稱“喜壽”。

“七夕”又是一種數字崇拜現象,古代民間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預示成雙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數六月六這“七重”均列為吉慶日。“七”又是算盤每列的珠數,浪漫而又嚴謹,給人以神秘的美感。“七”與“妻”同音,於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與女人相關的節日。

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宋元之際,七夕乞巧相當隆重,京城中還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世人稱為乞巧市。人們從七月初一就開始辦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車水馬龍、人流如潮,到了臨近七夕的時日、乞巧市上簡直成了人的海洋,車馬難行,觀其風情,似乎不亞於最盛大的節日春節,說明乞巧節是古人最為喜歡的節日之一。

後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融入乞巧節,民間姑娘信以為真,於是每到農曆七月初七,在牛郎織女“鵲橋會”時,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讓自己也能像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也能有個稱心如意的美滿婚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七夕節。

古代詩詞裡的“七夕節”

七夕節在中國古代,有很多別稱:雙七、乞巧、巧夕、女節、蘭夜、小兒節、穿針節等。

七夕節習俗最重要的是乞巧。乞巧,始於漢,流於後世。

古代詩詞裡的“七夕節”

七夕詩詞

古代詩詞裡的“七夕節”

古詩十九首 迢迢牽牛星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古代詩詞裡的“七夕節”

古意 (唐)孟郊

河邊織女星,河畔牽牛郎。

未得渡清淺,相對遙相望。

七夕詞 (唐)崔 顥

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持針線。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間不相見。

長信深陰夜轉幽,瑤階金閣數螢流。

班姬此夕愁無限,河漢三更看鬥牛。

古代詩詞裡的“七夕節”

七夕 (唐)李商隱

鸞扇斜分鳳幄開,星橋橫過鵲飛回。

爭將世上無期別,換得年年一度來。

馬嵬其二 (唐)李商隱

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聞虎旅鳴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如何田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古代詩詞裡的“七夕節”

他鄉七夕 (唐)孟浩然

他鄉逢七夕,旅館益羈愁。

不見穿針婦,空懷故國樓。

緒風初減熱,新月始臨秋。

誰忍窺河漢,迢迢問鬥牛。

古代詩詞裡的“七夕節”

七夕 (唐)白居易

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

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

七夕賦詠成篇 ( 唐 )許敬宗

一年抱怨嗟長別,七夕含態始言歸。

飄飄羅襪光天步,灼灼新妝鑑月輝。

情催巧笑開星靨,不惜呈露解雲衣。

所嘆卻隨更漏盡,掩泣還弄昨宵機。

古代詩詞裡的“七夕節”

秋夕 (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七夕(唐)杜牧

雲階月地一相過,未抵經年別恨多。

最恨明朝洗車雨,不教回腳渡天河。

古代詩詞裡的“七夕節”

七夕 (唐)羅隱

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

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繡篇。

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

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

古代詩詞裡的“七夕節”

七夕詩 (唐)趙璜

烏鵲橋頭雙扇開,年年一度過河來。

莫嫌天上稀相見,猶勝人間去不回。

欲減煙花饒俗世,暫煩雲月掩樓臺。

別時舊路長清淺,豈肯離情似死灰。

七夕曲(唐)王建

河邊獨自看星宿,夜織天絲難接續。

拋梭振鑷動明璫,為有秋期眠不足。

遙愁今夜河水隔,龍駕車轅鵲填石。

流蘇翠帳星渚間,環佩無聲燈寂寂。

兩情纏綿忽如故。復畏秋風生曉路。

幸回郎意且斯須,一年中別今始初。

明星未出少停車。

古代詩詞裡的“七夕節”

七夕 (宋)晏幾道

當日佳期鵲誤傳,至今猶作斷腸仙。

橋成漢渚星波外,人在鸞歌鳳舞前。

歡盡夜,別經年,別多歡少奈何天。

情知此會無長計,咫尺涼蟾亦未圓。

行香子·七夕 (宋)李清照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雲階月地,關鎖千重。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鵲橋仙 (宋)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菩薩蠻(宋)蘇軾

風回仙馭雲開扇,更聞月墮星河轉。枕上夢魂驚,曉簷疏雨零。

相逢雖草草,長共天難老。終不羨人間,人間日似年。

古代詩詞裡的“七夕節”

二郎神·七夕(宋)柳永

炎光初謝,過暮雨芳塵輕灑。乍露冷風清庭戶爽,天如水,玉鉤遙掛。應是星娥嗟久阻,敘舊約飆輪欲駕。極目處微雲暗度,耿耿銀河高瀉。

閒雅!須知此景,古今無價。運巧思穿針樓上女,抬粉面雲鬢相亞。鈿合金釵私語處,算誰在迴廊影下?願天上人間,佔得歡娛,年年今夜。

訴衷情·七夕(宋)吳文英

西風吹鶴到人間。涼月滿緱山。銀河萬里秋浪,重載客槎還。

河漢女,巧雲鬟。夜闌干。釵頭新約,針眼嬌顰,樓上秋寒。

古代詩詞裡的“七夕節”

鵲橋仙 (宋) 范成大

雙星良夜,耕慵織懶,應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滿眉顰,更無奈風姨吹雨。

相逢草草,爭如休見,重攪別離心緒。新歡不低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

古代詩詞裡的“七夕節”

七夕(宋)朱淑真

巧雲妝晚,西風罷暑,小雨翻空月墜。牽牛織女幾經秋,尚多少、離腸恨淚。

微涼入袂,幽歡生座,天上人間滿意。何如暮暮與朝朝,更改卻、年年歲歲。

鵲橋仙·次東坡七夕韻(宋)黃庭堅

八年不見,清都絳闕,望河漢、溶溶漾漾。年年牛女恨風波,拚此事、人間天上。

野麋豐草,江鷗遠水,老去惟便疏放。百錢端欲問君平,早晚具、歸田小舫。

菩薩蠻·七夕(宋)陳師道

東飛烏鵲西飛燕。盈盈一水經年見。急雨洗香車。天回河漢斜。

離愁千載上。相遠長相望。終不似人間。回頭萬里山。

古代詩詞裡的“七夕節”

鵲橋仙(宋)歐陽修

月波清霽,煙容明淡,靈漢舊期還至。鵲迎橋路據天津,映夾岸、星榆點綴。

雲屏未卷,仙雞催曉,腸斷去年情味。多應天意不教長,恐恁把、歡娛容易。

古代詩詞裡的“七夕節”

鵲橋仙·碧梧初出 (宋)嚴蕊

碧梧初出,桂花才吐,池上水花微謝。穿針人在合歡樓,正月露、玉盤高瀉。

蛛忙鵲懶,耕慵織倦,空做古今佳話。人間剛道隔年期,指天上、方才隔夜。

七夕(明)德容

織女牽牛送夕陽,臨看不覺鵲橋長。

最傷今夜離愁曲,遙對天涯愈斷腸

塞外七夕(清)納蘭容若

白狼河北秋偏早,星橋又迎河鼓。清漏頻移,微雲欲溼,正是金風玉露。兩眉愁聚。待歸踏榆花,那時才訴。只恐重逢,明明相視更無語。

人間別離無數,向瓜果筵前,碧天凝竚。連理千花,相思一葉,畢竟隨風何處。羈棲良苦。算未抵空房,冷香啼曙。今夜天孫,笑人愁似許。

古代詩詞裡的“七夕節”

步蟾宮·閏六月七夕(清)顧貞觀

玉纖暗數佳期近,已到也、忽生幽恨。恨無端、添葉與青梧,倒減卻、黃楊一寸。

天公定亦憐嬌俊,念兒女,經年愁損。早收回、溽暑換清商,翻借作,蘭秋重閏。

古代詩詞裡的“七夕節”

紅娘子(清)朱彝尊

袖薄吹香過,發重縈鬟嚲。壓眾風流,傾城色笑,趁時梳裹。慣新詩詠罷少人知,一篇篇教和。

別淚看頻墮。密約何曾果。七夕星河,中秋院落,上元燈火。悔當時、花月可憐宵,鎮相逢閒坐。

古代詩詞裡的“七夕節”

(本文圖片為網絡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