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古人筆下的相思如此刻骨銘心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古人笔下的相思如此刻骨铭心

七夕話相思!今天,我們來欣賞幾首描寫“相思”的佳作!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古人笔下的相思如此刻骨铭心

《秋風詞》

唐 李白

秋風清,秋月明。

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

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

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

賞析:

此詩,從整體把握可以分成兩部分,自“秋風清”到“此時此夜難為情”是一部分;自“入我相思門”到結尾是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以景語點染為主,第二部分是情語宣洩為主。

其多處手法值得借鑑。作者雖是代女子立言,不是寫自己的情感,卻能寫得體貼入微,深切感人,對相思所帶來的心理煎熬,點到即止,耐人尋味。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古人笔下的相思如此刻骨铭心

長相思(其一)

唐 李白

長相思,在長安。

緯秋啼金井闌,微霜悽悽簟色寒。

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

美人如花隔雲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淥水之波瀾。

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

長相思,摧心肝。

賞析:

此詩寫景的層次很鮮明,先是室外的絡緯、金井闌、微霜,再轉入室內的睡席(也就是“簟色”)。由睡席過渡到室內之後,再著力刻畫室內之景,最後逼出主人公所思念的對象——美人。可惜美人隔在雲端,難以相見。天是那麼長,路是那麼遠,連夢中的夢魂飛都飛不到那麼遠。這就更讓人絕望了。由此逼出最後強烈的呼號:“長相思,摧心肝。

”這首詩的抒情主人公是男子,感情極為強烈、奔放,有一種震撼的美。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古人笔下的相思如此刻骨铭心

望海潮

宋 秦觀

奴如飛絮,郎如流水,相沾便肯相隨。

微月戶庭,殘燈簾幕,匆匆共惜佳期。

才話暫分攜。早抱人嬌咽,雙淚紅垂。

畫舸難停,翠幃輕別兩依依。

別來怎表相思。有分香帕子,合數松兒。

紅粉脆痕,青箋嫩約,丁寧莫遣人知。

成病也因誰。更自言秋杪,親去無疑。

但恐生時注著,合有分于飛。

賞析:

這首詞,最精彩的是開頭三句:“奴如飛絮,郎如流水,相沾便肯相隨。”

女子輕盈、柔弱的一面,確實跟飛絮有相似之處;而情郎將要遠行,像流水一樣奔赴遠方。“相沾便肯相隨”,是講飛絮到處飛舞,倘若一落到水面,沾上流水,就會隨著流水,流向遠方。這女子是希望自己,也能像飛絮沾上流水一樣,跟隨自己的情郎去遠方。可惜,現實不能如願,因而後面寫到分別。

前兩句比喻貼切,不但形似,而且神似。一首詞能有那麼一兩句特別閃光的句子,也是很難得的。它能使全篇生色。而比喻的妙用,確乎在詩詞中起到很關鍵的作用。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古人笔下的相思如此刻骨铭心

《減字木蘭花》

宋 秦觀

天涯舊恨,獨自淒涼人不問。

欲見迴腸,斷盡金爐小篆香。

黛蛾長斂,任是春風吹不展。

困倚危樓,過盡飛鴻字字愁。

賞析:

這是一首是小令,寫女子別後之思念。開端即把情感點得這麼透,這麼濃烈,後面則藉助意象,層層渲染。金爐中的篆香,是一點點燒斷、燒沒的,就像女子的惆悵,斷成寸寸,這是“腸斷”之況,很是形象、動人。最後兩句又通過另一個意象,表達女子的愁緒。

整首詞以“過盡飛鴻字字愁”結尾,鴻雁從空中飛盡,只有含情脈脈的主人公倚在樓頭,給人一種餘韻不盡的感覺。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古人笔下的相思如此刻骨铭心

《臨江仙》

宋 晏殊

夢後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

去年春恨卻來時。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

琵琶弦上說相思。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賞析:

這首詞一上來就給讀者留下很多懸想的空間,耐人尋味。先從夢後寫起,當詞人酒意消退、美夢醒來之後,只看到高高的樓臺緊鎖著,深深的簾幕低垂著。

這明顯給人一種人去樓空的落寞之感。詞人打開記憶的閘門,回想起去年暮春,與所愛之人離別,內心產生了無限的幽怨愁恨。

上闋通過所見之景襯托自己懷人憶舊的愁緒,而在下闋開端,作者所思念的小蘋正式出場。小蘋讓詞人心動的地方還不止於嬌美的外貌,更在於她出眾的才藝和細膩的情思。作者在最後又加入了兩個意象來襯托小蘋之美:明月、彩雲。而全詞至此,戛然而止,更是讓人覺得餘韻悠然,“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古人笔下的相思如此刻骨铭心

以上內容選自詩詞世界副主編楊強老師主講的精品課程:

『“一寸相思一寸灰”——歷代相思詩詞精講 』

課程詳情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古人笔下的相思如此刻骨铭心

在『“一寸相思一寸灰”——歷代相思詩詞精講 』系列課中,楊強老師將通過對李白、李商隱、秦觀、晏幾道等四位詩詞名家的作品賞析,以及元散曲相思之作的串講,為我們展現古人筆下道不盡的相思之意!

講解過程中,楊強老師會將前人或後人有類似寫法或意趣的詩詞,結合起來再看。

比如前面提到的秦觀《望海潮》中的開頭:

奴如飛絮,郎如流水,相沾便肯相隨。

這句好在比喻之妙。楊強老師分別列舉了南宋的周紫芝、元代的徐再思、清代黃景仁以”絮“作比的詩句,它們共同的特點都是把客觀的實景,與主觀的人情、人物綰合起來,顯得特別美妙。

這樣結合歷代多篇詩作學起來,是不是更有意思!也更有收穫!

· 億課精品課程推薦 ·

《歷代相思詩詞精講》

限時砍價 最低 69.9

堅持簽到 可免費聽課

點擊收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