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润未来,大爱无形丨浙大儿院康曼丽教授获“医师终身荣誉”称号

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医师是一个崇高的职业,不仅蕴含着爱和奉献,更是维系健康和生命的职业。今年起,我国将每年的8月19日设立为“中国医师节”,这是继护士节、教师节、记者节之后,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第四个行业性节日。

“中国医师节”的设立,体现了全社会对医疗卫生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医师和医务工作者的厚爱,是全社会给予医师的特殊荣耀和礼遇。

惠润未来,大爱无形丨浙大儿院康曼丽教授获“医师终身荣誉”称号

8月16日下午,浙江省召开了首个“中国医师节”庆祝大会,授予10位长期在临床、科研、公共卫生等岗位工作并作出突出贡献的医师“医师终身荣誉”称号。浙大儿院康曼丽教授荣获“医师终身荣誉”称号。

会前,省委书记车俊看望了“医师终身荣誉”称号获得者,向各位“医师终身荣誉”称号获得者表示祝贺和敬意,向全省18万医师和医务工作者致以节日问候。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姒健敏、省政府副省长成岳冲、省政协副主席郑继伟参加看望或出席庆祝大会。

惠润未来,大爱无形丨浙大儿院康曼丽教授获“医师终身荣誉”称号

惠润未来,大爱无形丨浙大儿院康曼丽教授获“医师终身荣誉”称号

浙大儿院演出团队在庆祝大会上表演了节目

惠润未来,大爱无形丨浙大儿院康曼丽教授获“医师终身荣誉”称号

惠润未来,大爱无形丨浙大儿院康曼丽教授获“医师终身荣誉”称号

康曼丽

惠润未来,大爱无形丨浙大儿院康曼丽教授获“医师终身荣誉”称号

带着笑容,做有“温度”的儿科医生

惠润未来,大爱无形丨浙大儿院康曼丽教授获“医师终身荣誉”称号

她爱患儿,对待患儿始终充满爱的关怀,始终体贴细心,不仅焐热自己的听诊器,也焐热了很多患儿的心。她爱工作,不仅自己成为治学严谨的心血管专家,也推动了浙江省儿科心血管学科的建设,为我国的儿科医学事业奉献了毕生的心血。

康曼丽

惠润未来,大爱无形丨浙大儿院康曼丽教授获“医师终身荣誉”称号

1937年2月出生,1959年毕业于浙江医学院医疗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儿内科专家,擅长小儿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教授、主任医师,曾任硕士生、博士生导师。

康曼丽教授曾担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院长、党委书记,第五届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委员,省医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等职务。她从事儿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50年,对各种儿科疾病,特别是对先天性心脏病、后天性心脏病、风湿性疾病诊断和治疗有较高诊治水平,参与小儿心血管疾病科研3项,曾获省卫生厅科技成果奖三等奖,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现代实用医学》 副总编,发表论文约20余篇,参编专著2部(副主编)。

康曼丽教授曾获浙江省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第四届全国医院优秀院长称号,全国计划生育协会先进个人,被评为“全国有突出贡献的儿童少年工作者,特授予“热爱儿童”荣誉奖章。

惠润未来,大爱无形丨浙大儿院康曼丽教授获“医师终身荣誉”称号

惠润未来,大爱无形丨浙大儿院康曼丽教授获“医师终身荣誉”称号

惠润未来,大爱无形丨浙大儿院康曼丽教授获“医师终身荣誉”称号

惠润未来,大爱无形丨浙大儿院康曼丽教授获“医师终身荣誉”称号

惠润未来,大爱无形丨浙大儿院康曼丽教授获“医师终身荣誉”称号

惠润未来,大爱无形丨浙大儿院康曼丽教授获“医师终身荣誉”称号

住在杭州的人,说到“省儿保”几乎人尽皆知,医院创建于1951年,最初建在延安路上的竹竿巷里。漫长的岁月,有多少人怀中抱着孩子从长巷中匆匆走过?有多少人心怀忧虑而来眼含喜泪而去?他们中的许多人或许会记得一位叫做康曼丽的女医生,记得这位身穿白衣、带着微笑,会焐热听筒的教授。

回首往昔,康教授始终记得年轻时候的“初心”。那时,她还是个20多岁的年轻姑娘,白天在门诊看病人,晚上就值夜班。一个人要负责3个楼层的内科病人。没有值班电话也没有值班手机,就在中间楼层的楼梯口安装两个电灯泡。左边灯泡亮了,她就上楼去看病人;右边灯泡亮了,她就下楼去看病人。数不清楚,有多少次,她就在二楼的楼梯口,不断关注“指示灯”的变化。有时候刚处理完三楼的病人,刚到二楼,就看到灯又亮了,又得去一楼处理。一个晚上就楼上楼下地跑,跑得满头大汗,直到下班。这样紧张而忙碌的工作让她始终觉得快乐和满足。她说,那些熟悉又陌生的病人的笑脸,出院时给她的真诚又灿烂的笑容,就是支撑她不断努力的动力。

惠润未来,大爱无形丨浙大儿院康曼丽教授获“医师终身荣誉”称号

那些年,她忘我地工作,她将青春和心血都奉献给她的病人和她热爱的医院。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浙江省儿童医院还没有开设心脏疾病的专科,医院派出康曼丽等医护人员到上海新华医院进修心内科及胸外科专业。

上海是她的家乡,但她一头扎进了新技术的学习与操作中,一年下来竟没有回过几次家门。心导管检查有放射线,康曼丽为了尽快掌握心导管的检查与操作技术,每星期进心导管室学习三四天,同行们都说她根本不管自己的身体了。而她想的是一定要将技术学到手,回自己医院才不会出差错。

她始终要求自己做一名最好的医生。不仅要不断攀登医学高峰,拥有高超的医术,还要对患儿有一颗仁爱之心。她有个大家都知道的习惯,在为病人听诊的时候,她从来都是先用掌心捂热听诊器,再为孩子听诊。她说,听诊器太凉,小病人会感觉不舒服。这个小细节不仅体现了她的医者父母心,也抚平了那些前来就诊的家长的焦虑。

惠润未来,大爱无形丨浙大儿院康曼丽教授获“医师终身荣誉”称号

记得一个寒冷的冬日上午,康院长直到12点过后才看完当天的门诊。就在这时,一个来自德清的家长抱着孩子一头冲了进来“我昨晚就出门了,可是车子坏了到现在才赶到……”没等他说完,康曼丽已经在观察病儿,只见她不停两手相搓,然后拿出听筒捂在发热的手心里,那时根本没有空调,她是怕冰冷的听诊器让孩子再着凉,等到听筒热了她轻轻地放在孩子胸口……这是无数细节中的一个吧,但这样的细节却让孩子的父母记住了一生,当时病儿的母亲就流泪了,“你是把我们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啊” !

惠润未来,大爱无形丨浙大儿院康曼丽教授获“医师终身荣誉”称号

在漫长的临床岁月里,康曼丽成长为著名的心内科专家。心里想着病儿,康医生浑身都是劲。无论是当初回院创建心血管内科、建立心导管室,还是后来挑起一院之长的重任,她从没有一天松懈。在她的敬业严谨、奋斗拼搏的言传身教的引领下,她带出了一大批和她一样的好医生。通过她和老一辈儿院人的努力,为儿院的发展打造了良好的基础。现在,昔时小巷里的妇幼保健院已奋力成长,名动天下,成为国内一流的儿童专科医院之一。

而今,康教授退休在家颐养天年,但她的目光也离不开她热爱的病人,离不开她挚爱的医学事业。她特别关心医院的发展,看着医院现在发展迅猛,综合实力位于国内前列,她感到十分欣慰。她每年都要出席医院的职代会、年终总结会、党员大会等活动,也经常建言献策,希望医院通过加强学科建设、医院管理水平,更上一个台阶。“医学是生命的科学,她热爱生命,也希望更多的人热爱医生这个职业,希望更多的医生能带着微笑,因为生命是永恒的。”康曼丽说。

惠润未来,大爱无形丨浙大儿院康曼丽教授获“医师终身荣誉”称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