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差公厕没题写”的启功,为何不肯题“逸夫楼”?

启功先生著作丰富,通晓语言文字学,在古书画鉴定方面也颇有研究,他是“学术”功。因为他是四爷雍正的九世孙,他是龙的传人,所以他还是“偶像”功。在他的所有身份中,老爷子最看重的却是“教职“功(工)。他的“励耘奖学金”泽被学子十二代,更有以他个人命名的“中国启功教师奖”,专扶老、少、边、远、岛等最穷困的贫,他更是“慈善”功。

“就差公厕没题写”的启功,为何不肯题“逸夫楼”?

对自己的“墨宝”很不“珍惜” 墨迹遍天下,他开玩笑“就差公共厕所没有题写了”。

因为不把写字或曰“书法”看成有什么了不起,启功先生对自己的“墨宝”很不“珍惜”,到了谁让写就写的地步。组织领导交给他任务不必说了,如有时把

他“关”进国宾馆给大会堂写字,为中央老一辈革命家离休写贺词,学校领导组团外访让他写字裱好送礼,等等,他都兢兢业业,认真完成。一般人请他写字,他也几乎有求必应。在北师大校园里,教学楼、科研楼、服务楼、楼堂会馆、附中附小、家属区住宅楼……到处是他的题字。就是在校外以至外地,许多单位商铺、道观寺庙、名胜古迹的匾额对联,也都能见到他的墨迹。他曾半开玩笑说,“就差公共厕所还没有题写了。”

“就差公厕没题写”的启功,为何不肯题“逸夫楼”?

启功书法《玄秘塔碑》局部

启功的书法名满天下,求字的人趋之若鹜。菩萨心肠的启功很少拒绝别人,几乎是有求必应。不过碰上话不投机的,即使对方许以重金,启功也不肯假以辞色。曾有商人请启功题写匾额,为先生所拒。旁人怪启功不给面子,他说:“我对他还算客气的。这个人没有诚意,我今天就是要教教他什么叫诚意。”

“就差公厕没题写”的启功,为何不肯题“逸夫楼”?

启功国画

启功在给人题字时,总要问一句要简体还是繁体?他这是尊重别人的习惯。但凡是给书刊或牌匾题字时,他必定写简体字。有人问他是不是爱写简体字,他正色道:“这不是爱写不爱写、好看不好看的问题,汉字规范化是国家法律规定的,法律规定的我就得执行。”

“就差公厕没题写”的启功,为何不肯题“逸夫楼”?

启功书法

“就差公厕没题写”的启功,为何不肯题“逸夫楼”?

逸夫楼

来求字的人有点来头,他都会断然拒绝不肯题写“逸夫楼”,要写也只写“兔人楼”。

“就差公厕没题写”的启功,为何不肯题“逸夫楼”?

逸夫楼

香港爱国人士邵逸夫先生捐资的北师大建新图书馆落成。邵先生给许多学校捐资盖楼,但只捐全部经费的一半,另一半需国家从教育经费中划拨。这当然也是一种捐资方式,对国家重视教育确有促进作用和实际作用。按邵先生要求,楼建成后要命名为“逸夫楼”。北师大的这座“逸夫楼”当然得请启功先生题写,因为启功先生是师大人,又是书法家,且在香港文化界声望很高,都喜欢启先生的字。没想到先生坚决不肯写这三个字,说,邵先生只出了一半钱,怎能以他的名字命名整座楼呢?事后在下面对我说:“要写,也只能取他(逸夫)名字的一半,就是‘兔人楼’了。”说完哈哈大笑。

“就差公厕没题写”的启功,为何不肯题“逸夫楼”?

启功书法

启功先生书法的干净利落、周正端庄的优点一般初学者也不太容易达到,但也仅此而已。在书写方式从毛笔转换为钢笔的时代,实用性——可辨认性又不失美观,是大家认可的“大众书法美学”。这种大众的审美作为一般社会风尚的存在也许无可厚非,但书法艺术家以此大众的审美作为自己的追求,其不可避免的情况就是伴随着“雅俗共赏”、“曲高和众”等自欺的想象而随波逐流地媚俗——把书法的表现力弱化为泛泛的“美观”。启功先生的干净利落、周正端庄所达到的境界也就是美观。

“就差公厕没题写”的启功,为何不肯题“逸夫楼”?

启功书法

“就差公厕没题写”的启功,为何不肯题“逸夫楼”?

启功书法

“就差公厕没题写”的启功,为何不肯题“逸夫楼”?

启功书法

“就差公厕没题写”的启功,为何不肯题“逸夫楼”?

启功书法

“就差公厕没题写”的启功,为何不肯题“逸夫楼”?

启功书法

“就差公厕没题写”的启功,为何不肯题“逸夫楼”?

启功书法

“就差公厕没题写”的启功,为何不肯题“逸夫楼”?

为什么后人对启功先生的书法推崇备至?除却启功先生在书法艺术创作本身的造诣之外,还有在表象之下的学问功底,就像埋在水中百分之七十的冰山一样,书法绘画都是厚积薄发的,表面水墨淋漓、一蹴而就,需要的确是学问及勤奋的积累,他们都需要“书外之功”、“画外之功”的滋养才能妙笔生花,这值得学书者学习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