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西游记》中阿难佗、摩诃迦叶向唐僧索要人事?

子夏故坛


《西游记》中阿傩、迦叶向唐僧问道:圣免疫力东土到此,有些什么人事送我们?快拿出来,好传经与你去。在如来脚下,竟然公然索要好处费!直让网友们大呼“辣眼”!

唐僧哭穷,阿傩、迦叶就给了唐僧一大堆无字经书。归国途中,让燃灯古佛耍了个心机,才让唐僧众人发现经书是无字真经。

悟空猴性大发,责怪如来:......被阿傩、伽叶掯 [kèn]财不遂,通同作弊,故意将无字的白纸本儿教我们拿去,我们拿他去何用?望如来敕治!

没想到如来却是微微一笑,说出了一番话,惊得众人猛一趔趄,坐地大呼“辣耳!辣眼!辣脑袋!”没想到这一番话中竟隐藏着《西游记》中佛派的一个机密要闻。(请务必关注恒实说!更多精彩,尽在恒实说!


如来说了哪一习话,让众人如此吃惊呢?“他两个问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育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残了,教代儿孙没钱使用......”就是这一习话,让唐僧四人瞠目结舌,冷汗直冒。勒了个天,连领导都赞赏收取好处啊!

但是事情真是这样吗?在恒实看来,收没收得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咱们暂且不说,单单说佛门都是这样吗?恐怕不是。唐僧听得如来这一习高论,只得将紫金钵盂当做好处献于阿傩、迦叶。这时管珍楼的力士 、管香积的疱丁、看阁的尊者......一个个笑道:不羞!不羞!需索取经的人事!直把这两人脸皮都羞皱了,只是拿着钵盂不放。请看,佛门风气似乎不是收取人事成风,为什么到了唐僧这却要收人事呢?这件事情真的大大有蹊跷!

一、故事改编说

。有人说这段要好处的段子是改编自迦叶和阿傩的一个小故事。这则故事讲得是,伽叶是佛祖的大徒弟,勤炼苦修得来了一身惊人修为。而佛祖的徒弟中有六群比丘,他们平时不注重修炼,只好收集天下好看的钵盂。据六群比丘研究得出,天下钵盂分为铁质、金质、铜质、木质、瓦质......又从色彩做工上分铁钵、苏摩国钵、乌伽国钵、黑钵、优伽国钵、赤钵等六种。总之研究之深,快达到“砖家”的地步了。

佛祖知袭此事后,大怒,于是准备颁布第一号戒令:有人再收集钵盂,就扫地出门,永不录用!

而恰恰此时,阿傩机缘巧合得到一个苏摩国的钵盂,准备将它送给迦叶。可迦叶正值出外苦修,须十天后才能回来。如来知袭后,便说十日后第一号戒令为执行日......于是阿傩和迦叶就背锅至令。

二、精神层面说。有人说紫金钵盂是太宗送与唐僧的。首先通体紫金,价值贵重、再说太宗所赠,代表权力最高层。一个紫金钵盂,一”权“一”钱“,这也是唐僧最后人间的牵绊。心中还有着财权的执念,始终做不到”空、净“的境界。因此,如来假借阿傩、迦叶之口索要好处,其实是让唐僧放下最后的执念,走向灵山最终成佛!

三、阴谋说。有人说了,《西游记》中,众比丘圣僧给赵长者念经的舍卫国究竟如何了?书中没有说,我也更不能瞎扯了。书中只含含糊糊地提到:我这寺一望之前,乃是舍卫国、从布金禅寺出发,过了鸡鸣关,几个个钟头即到大天竺国......而舍卫国则没有更多信息了。

一个有着布金寺请佛讲经的国度,一个有着愿付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听经的国民......亲佛国家竟然消失了!布金寺沦落成有造化的人来捡取财宝的寺院、而且还在佛祖眼皮下。你不觉得奇怪和诧异吗?

四、犀角说。《西游记》中有一段三个犀牛精辟尘、辟暑、辟寒。这三个犀牛精最后被孙悟空、众仙合力擒住后,孙悟空将这三个犀牛精的六个角锯下来,说道:将四四只犀角,拿上界去,进贡玉帝,回缴圣旨。留一只在府堂镇库,以作向后免征灯油之证,我们带一只去,献灵山佛祖。

这可不是恒实我瞎扯出来的!这是原著黑纸白字写的!那一只犀角究竟献给佛祖了吗?最起码我没有看见书上有写!网友你看到了吗?

俗话讲得好:头上三尺有神明!你说过的话哪能不算数啊?佛祖暗想,你们师徒咋说话不算话咧!说好的犀角献与我,来了后只管拿经,不说犀角。我得找个人说说。于是就找了阿傩、迦叶,让他们拐着弯提醒一下。没成想唐僧也装开糊涂了。拿出一个饭盆子给了二人应付。算了吧!好歹也是紫金的!回头拿市集上也能卖些钱......


说法不一、解释不一。但是恒实个人的看法是:由于《西游记》并不是一个人原创写成的。它是融合了民间各种传说、文献,汇编在一起形成了这本巨著《西游记》。故此这本书中有不少大坑小坑炸弹坑。最有可能的就是《西游记》即使《人间记》。人间的种种喜怒悲哀,七情六欲、黑暗现象皆在内。收取好处费看来古时就有啊!




恒实说


佛家有三宝的说法,供养三宝即是修行。

三宝即是:佛,法,僧。

所以,进庙烧香要烧三支香,这三支香即意味着三宝。

很多人,对供养佛,供养法没有疑义,对供养僧往往不能理解。

我们先来看几段经文:

《四十二章经》:

饭恶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一持五戒者;饭五戒者万,不如饭一须陀洹;饭百万须陀洹,不如饭一斯陀含;饭千万斯陀 含,不如饭一阿那含;饭一亿阿那含,不如饭一阿罗汉;饭十亿阿罗汉,不如饭一辟支佛;饭百亿辟支佛,不如饭一三世诸佛;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位 无修无证者。

以上不能理解,且看『盂兰盆经』:

若能以饭食、卧具、医药供养十方僧众,藉此十方僧众清净共修,功德回向之力,能使供养者,往昔七世父母、六亲眷属得远离三恶道,现世父母及其本人,长寿无病无恼,衣食自然具足,身心安乐。

提到盂兰盆经,就要提到由佛教经典转化而来的一个传说《目连僧救母》,目连僧的母亲就是因为活着时候不修善行,还骂僧恶道,于是坠入饿鬼道中,佛陀开示目连,需供养十方僧众方能救母于苦海。

其基本思想就是以供僧的功德救度已亡故之父母。

七月十五,祭祀超度亡灵,这在各地也已然是一种民俗,其根源就是《佛说盂兰盆经》中的记载。

佛教之所以强调供养僧,其实很好理解,僧人是传递佛教,弘扬佛法的重要媒介,如果没有僧人的“扬佛”“普法”,就没有佛教的生存与发展。

所以《西游记》会写到两位尊者向唐僧师徒索要“人事”,而且佛陀还默许了。因为,供养僧对于佛门弟子来说就是一项很重要,而且是必须的修行,没有这一步,真经不可能取得,修行也不可能圆满。

供养三宝的目的是要皈依三宝,惠能祖师讲到:佛宝是自性觉,法宝是自性正,僧宝是自性净,我们受持三皈的时候,有没有得到自性的觉、正、净,如果你在受持三皈的时候得到了,那你是真的三皈,经上讲皈依是讲这个,不是讲形式。皈是回头,从哪里回头?从过去迷、邪、染回头。依什么?依自性觉、正、净,这真皈依,这一念回归了,这是真佛弟子。

如果还是很难理解,僧说白了就是老师,没有老师的讲解,一般很难得到佛法的真谛。

而老师的工作是教导和净化你的心灵,他的生存和生活就需要学生给予照应,相应的功德自然也给了你。

《西游记》的本名就是《西游释厄传》,“释厄即是证道,证道即是释厄”,善哉斯言!


蔡员外1979


《西游记》里,唐僧他们到了西天,终于面见了佛祖,可以取经回大唐了。可是面对一件怪事,就是如来答应给经书了,可阿难陀摩诃迦叶俩位尊者却还索取人事。这件事确实让人很费解,但也不难理解。

走了十万八千里,经历了无数磨难,是可谓心诚了,身心已经历经足够磨难了。但在佛法中,是讲究完全的身心的,就是包括外在的内在的所有,一切供养,这样才能入道。这样就要求一心信仰,身体力行,而且包括物质上的也要放下。唐僧也不是带了什么贵重东西,唯一的谋生,就是那个化缘的钵,这算是谋生的家当。当被要求供养人事的时候,唐僧才懂了,于是把最重要的钵,奉上。这是断了自己的后路,这才是最虔诚的信仰。

很多的人学佛修行,就是愿意去当义工啊,愿意学习修行啊,但是涉及自己饭碗的问题,可能就要退缩了。索要人事,这个事情,是一个影射吧,是人心的影射。

以上是我个人见解,不周之处欢迎指正。【本人悟空问答命理师陈一宏,欢迎关注交流】


命理师陈一宏


西方世界也是大千世界


阿难、迦叶向唐僧索要”人事“发生在师徒五人经历种种磨难来到大雷音寺,佛祖批准让阿难、迦叶两位弟子拿经书给唐僧好让他们回去传法。唐僧拿不出像样的礼物给两位弟子,结果背回去一大堆白纸。

辛辛苦苦一心求法,结果为了这点”人事“落得如此下场,让人哭笑不得。历来对这个情节有多种解读,一说这是九九八十一难的一难,有了这一难才使得取经功德圆满;一说白纸就是真经,这叫”无字真经",因为佛法讲的就是个“空”字,有字的都不是真经,无字真经拿回去好好悟去吧。这都难说没有道理,但是小说来自生活,我们更相信作者是通过这一哭笑不得的情节要说下他的真意思。

纵观整本小说,并没有对佛法有过多阐释。佛祖、佛教僧团更多的是体现在法力高强,降魔除妖上,西方世界是一个与玉皇大帝领导的天庭对等的存在。一路上遇到的和尚则多有妖孽,贪图唐僧宝贝袈裟的、冒充大雷音寺的所谓和尚都不是好东西。整本书里妖怪层出不穷,花样不断,使人怀疑哪有这么多妖怪,怎么都让他们遇上了?!阿难、迦叶的索贿部分地给出了答案:西方世界也是个大千世界,除了法力高强的大德,还有着各种各样的不按佛法办事的中德小德。这些拥有顶级资源的神通都这样,凡俗世界能清净的了?

阿难、迦叶闹的这一出,使取经这件事公信力大打折扣,不能不怀疑这事值不值得做?作者写这么一出,就是要告诉我们,取经这件事本身并不是他要颂扬的,他想说的在别的地方。至于在别的什么地方,那又是另一个话题了。


大热点快评


把佛拨高到俗不可及的地位,俗还要佛干嘛?

佛控制俗的原恶,不让原恶吞噬人,而非佛能消灭原恶。俗人幻化佛到俗世,不让佛消亡于清虚。

好了,佛受一点人事,说明佛在人心中。


可否是否


见明心性,无我无他。什么都是佛。

佛又无处不在,

那佛分善恶吗?佛家的教义是劝人向善的,把人规于善的圈子便是着相了,可是无我无他,普度,便让人明白了佛是不分善恶的。

善为佛,恶亦为佛。

所以在西游记中,二佛索要人事,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