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歷史上的修煉之術

安康歷史上的修煉之術

中國古人所謂煉丹或修煉,其本意是荒謬的,它指望借金石的精氣,使人長生不老,得道成仙。這種違反自然規律的目的當然是不可能實現的,於是編造出這樣或那樣的故事以為精神寄託。又如,據據《漢陰縣誌》載:紫陽城南漢濱南岸有仙人洞,宋元豐年間,有紫陽道人來此修真面壁。明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分此地為紫陽縣。故《紫陽縣誌》雲:“真人張平叔面壁處,危石嵯嵯峨,修簋掩映。明水樂間,有田夫關繼開入其中,遇大蛇當道而止,自是洞門逐塞。明分守少參王公文翰遇真人於京師,語公雲:茅庵在紫陽甕兒山,公行當鎮守金州。”命下果然。公抵紫陽謁祭,洞口有白氣矗天。此隆慶戊辰歲也(公元1568)。

安康歷史上的修煉之術

至萬曆癸已(公元1596年),有河南羽士鐘太鸞追覓真人故跡,至紫陽募工開洞,僅丈餘,獲銅鼎、古硯,皆非人間物。”又說“乾隆時,邑令張志超春闈北上,遇真人於河南旅舍。到任後,復遇真人於神峰山,因即洞前為建閣焉。”後來張志超撰《甕山仙蹟記》雲:“紫陽者,真人張平叔道號也。真人見甕山則蜿蜒而秀拔;漢水則紫回而纖繞;其洞則窈窕而玲瓏;其石則崢嶸而突兀,遂遂焚修面壁於是。”

安康歷史上的修煉之術

張伯端(公元9841082年),道教南派的初祖,字平叔宋天台人。通通三教典籍,傳說熙寧二年(公元1069年),在成都師事青城仙翁,授以丹訣,遂改名用成,號紫陽,至紫陽縣兒山石洞面壁,一般人尊稱紫陽真人。著有《悟真篇》傳世,其中外篇收錄的《金丹四百字》,傳說在紫陽甕兒山所寫,玄奧瑰麗,真人自序,所謂“包含天地之根基,貫穿陰陽之骨”者。

安康歷史上的修煉之術

​ 這篇著名的《金丹四百字》,是對傳統道教以金石之藥修煉的改造,因而成為道教煉丹術中的一個別派。張平叔以詩詞歌快形式,演說修煉法術,主內丹重在煉氣,排外丹側重服食。“真鉛生於坎(坎,卦名,屬屬水,屬耳,屬腎),其用在離宮”(離,卦名,屬火,屬目,屬心)。“真汞產於離,其用卻在坎。否認礬砂水銀是真鉛汞,強調修煉用坎中之陽氣,點化離中之陰精,經過運行交會而復還乾體(卦名,屬屬金,屬頭,屬肺),(即純陽之體。)是以把能否得道成仙說是自身修煉的功果。張平叔,亦即紫陽真人的《悟真篇》和《金丹四百字》為宋代教南宗的重要著述,影響頗大。張平叔修真著述之地亦成了仙蹟。因而明代正德八年,就成了統治者命名紫陽為縣治的由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