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历史上出土的黄金制品

在安康出产黄金的另一个证据则是春秋战国之际,葬中的随葬品虽然丰富,但一般不以黄金和铜钱随葬,无论是铜币和金币都发现于窖藏中。可是汉代初期却盛行瘗钱,墓中出土成百上千的铜钱,亦出土有金币和黄金模型明器泥金版,作为冥币的泥质金版上均涂黄粉,象征黄金。而这种泥质冥钱主要出土于楚地的长沙、荆州、宜昌。紫阳县金川乡白马石汉基中亦出土有涂黄粉的泥质金饼。更重要的发现,是1987年3月,汉阴金矿在月河北岸台地基建施工时,发现一处西汉初期墓地。安康地区文管会对其中两座古墓进行了清理,出土有铜钫、铁釜、陶茧形壶等随葬器物,在M3墓室随葬器物中,有1000枚涂金半两,排成四行,每行数在250枚上下。行距间排列紧密,行端一头整齐头松散零乱。

安康历史上出土的黄金制品

从而可看出,其入葬时当有穿绳系東,可惜已朽坏无存,只能浇注石膏,连土取出。这1000枚涂金半两,原置于漆木器中,平放在死者左身侧,出土时木器成灰,惟见红色漆皮。汉阴金矿西汉墓中出土的涂金四铢半两,与湖南长沙一带西汉墓出土的泥金版、泥金饼之类黄金模型明器不同,是在流通的货币上涂以黄金。因为从钱体铜胎上副下的金屑呈粒状,含金约93%强,不同鎏金,故日涂金。由于铜胎氧化,部分钱上涂金脱落,呈现出粉绿颜色。但剔去泥土后,大部分仍然金光闪闪,灿烂夺目。

安康历史上出土的黄金制品

陕西省著名泉币学家姚世铎老先生说:“涂金四珠半两,在国内是首次出土,从其葬制上讲,很可能是受楚文化影响的地方葬俗。安康战国时属楚,楚墓中常出现以黄金为币现象,虽然多为黄金模型明器,但使用黄金随葬,确是楚墓中的一个特点。同样还可以认为,这是西汉初期社会盛行深埋厚葬”之风的一种表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