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憶鄉愁|手工龍舟傳人黃正興:半個世紀的堅守與傳承

中國是“龍之鄉”,也是“龍舟之鄉”,龍舟競渡有數千年曆史。

龍舟是龍之化身,龍舟是龍舟競渡的載體。龍舟製作不僅關係競渡的比賽,更關係到歷史的傳承,傳統文化的發揚光大。

“手”憶鄉愁|手工龍舟傳人黃正興:半個世紀的堅守與傳承

“五月五,龍舟鼓”。南方五月,蟬鳴荔熟,熱鬧的還有水中飛舞的龍舟。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前全憑老手藝人的經驗製作龍舟,如今有了科學設計的圖紙,加上半機械化的操作,龍舟製作相比以往更為簡便。但願意傳承這門手藝的人,卻難以尋覓。

系列報道《“手”憶鄉愁》今天就帶您去認識一位龍舟傳人——黃正興,品味他半個世紀的造船故事。

“手”憶鄉愁|手工龍舟傳人黃正興:半個世紀的堅守與傳承

夏日的黃興鎮東山碼頭,草木蔥蘢,瀏陽河水靜靜地流淌而過,不時傳來潺潺的流水聲。在河堤百米外一間用木材和石棉瓦搭建的簡易廠房裡,黃正興雙手握著刨子,往船身的木塊上來回刨,薄薄的木屑簌簌而下。

“手”憶鄉愁|手工龍舟傳人黃正興:半個世紀的堅守與傳承

長沙縣黃興鎮手工龍舟傳人 黃正興:“我爸原來是駕船的,我哥是做船的,我13歲開始學做船。”

“手”憶鄉愁|手工龍舟傳人黃正興:半個世紀的堅守與傳承

65歲的黃正興造了大半輩子的船,漁舟、客船、渡船、龍舟等,他都造過。瀏陽河裡的傳統龍舟,大多出自他的手藝。

“手”憶鄉愁|手工龍舟傳人黃正興:半個世紀的堅守與傳承

“手”憶鄉愁|手工龍舟傳人黃正興:半個世紀的堅守與傳承

“手”憶鄉愁|手工龍舟傳人黃正興:半個世紀的堅守與傳承

製作龍舟用材很講究,龍舟的外殼選材一般用杉木,浮力大;船艙的橫樑選樟木,韌性好;兩側船舷的木材選用的是進口杉柏樹木料,堅硬。選好木材,備好船槳和龍頭,龍舟的製作才開始。

“手”憶鄉愁|手工龍舟傳人黃正興:半個世紀的堅守與傳承

“手”憶鄉愁|手工龍舟傳人黃正興:半個世紀的堅守與傳承

長沙縣黃興鎮手工龍舟傳人 黃正興:“要定中、定型,把它固定,兩邊都不會跑。”

“手”憶鄉愁|手工龍舟傳人黃正興:半個世紀的堅守與傳承

“手”憶鄉愁|手工龍舟傳人黃正興:半個世紀的堅守與傳承

造龍舟是個繁雜的精細活,不算最初的選料、開料以及最後的拋光和進水,單是造船工序就有龍骨、龍底、船舷、坐板和龍頭等10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極為講究。

“手”憶鄉愁|手工龍舟傳人黃正興:半個世紀的堅守與傳承

“手”憶鄉愁|手工龍舟傳人黃正興:半個世紀的堅守與傳承

“手”憶鄉愁|手工龍舟傳人黃正興:半個世紀的堅守與傳承

長沙縣黃興鎮手工龍舟傳人 黃正興:“做筋的要求是平、正、關、直,如果筋沒做得好,開的口子就不會對,如果這個中線不準,歪一毫米就等於二毫米。”

“手”憶鄉愁|手工龍舟傳人黃正興:半個世紀的堅守與傳承

每條龍舟都先經過師傅精心設計,各個部位的尺寸都經過精密計算,絲毫偏差都會影響到龍舟的性能。黃正興告訴我們,傳統龍舟的建造沒有圖紙,所有的形狀、尺寸全都裝在一代又一代龍舟師傅的腦袋裡。

“手”憶鄉愁|手工龍舟傳人黃正興:半個世紀的堅守與傳承

長沙縣黃興鎮手工龍舟傳人 黃正興:“一是祖傳;二是在實踐中摸索的,間距定900毫米和800毫米的浮力就大有問題,要算準在哪些地方更改。”

“手”憶鄉愁|手工龍舟傳人黃正興:半個世紀的堅守與傳承

時代在變,龍舟的製作技藝也在變。2010年,黃正興為廣州亞運會提供龍舟時,訂購商提供了專業的圖紙,此後黃正興一直沿用該圖紙的設計。較為明顯的變化就是,船底由此前的半月形凸出狀變為半月形凹進狀,密封材料也由桐油變為樹脂膠。另外,如今的龍舟製造已是半機械化,木頭直接上鋸臺就行,加快了製造速度。

“手”憶鄉愁|手工龍舟傳人黃正興:半個世紀的堅守與傳承

長沙縣黃興鎮手工龍舟傳人 黃正興:“如果是30人劃的龍舟,只要一個禮拜;如果是20人劃的龍舟,我只要五天就能做好。”

“手”憶鄉愁|手工龍舟傳人黃正興:半個世紀的堅守與傳承

“手”憶鄉愁|手工龍舟傳人黃正興:半個世紀的堅守與傳承

“手”憶鄉愁|手工龍舟傳人黃正興:半個世紀的堅守與傳承

每年3月,黃正興開始陸續接到訂單,臨近端午節,是黃正興一年中最忙的時候,眼前還有好幾艘龍舟需要製作。有兩艘核心骨架建好了,工人們正往四周添加木板,然後用釘子固定好木板,將船身上下打磨好,塗上樹脂膠,晾曬幾天,一艘龍舟才能下水。

“手”憶鄉愁|手工龍舟傳人黃正興:半個世紀的堅守與傳承

長沙縣黃興鎮手工龍舟傳人 黃正興:“從瀏陽河到湘江,只有我一個造船的;如果我做不了,有人想做,我就會傳承給他。”

“手”憶鄉愁|手工龍舟傳人黃正興:半個世紀的堅守與傳承

在東山碼頭的龍舟廠,工人們都是年過半百的老手藝人。黃正興回憶,上世紀60年代,自己剛學藝那會,龍舟製作手藝很吃香,拜師者眾多。早些年,黃正興有4名徒弟,但如今他們均已拋下手藝,或做傢俱,或做裝修。即便如此,黃正興仍有信心找到“接班人”,將這門手藝傳承下去。

今天起,系列報道《“手”憶鄉愁》就要告一個段落了。

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裡,我們走近篾匠、鐵匠、剪紙手藝人、釀酒師、手工製茶師等老手藝人,傾聽他們的故事,觸摸時代的變更。當我們在擔心老手藝會失傳時,這些手藝人的堅守和創新,讓我們感動,也為我們留下了珍貴的時代“文脈”,守住了最濃的一抹鄉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