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这个故事,你才真正搞懂了理财新规

7月20日下午,金融圈儿有大事发生。

“啪”的一声,银保监会给市场送上一份大礼包——《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银行、券商、保险等金融股集体暴涨!

你以为这又是一篇新规的解读文章吗?

不,你错了。我只是想给你讲个故事,当你明白故事里的道理,你也就弄懂了这次的新规到底想说什么,对你有什么影响。

过河的故事

话说,在某个偏远地区有一条大河叫流沙河,此河横跨三山五岭想要去市中心就必须越过这条大河,也有很多过河的方法。最普通的即是官家修建的一座大桥,但是过桥得排队登记,走过去时间也比较久。还有就是私人小店的不同水运方法,比较方便的有摇橹小船或者竹排,比较快捷的有汽艇和游轮,总之适合不同人的需求。

很多人,怕失足落水所以宁愿时间长点也要排队走大桥。但也有很多人觉得小店的方法方便快捷,招手坐了小船就直接出发。就这样,大家平平安安地过了两三年,每个人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到底走大桥还是坐小船也都安然过河。

但是有一天官家突然发布了公告,具体内容如下:

  • 一要修葺大桥,排查潜在的隐患
  • 二要简化登记程序,缩短排队时间
  • 三要提示游客小心走路不要落水
  • 四要区分快慢车道,保证大桥畅通

大家不妨猜一猜,官家为什么要这么做?

我猜,可能官家预感到了台风或者洪涝即将来袭,提醒大家走大桥才最安全,坐小船很容易翻船落水。

好,我们跳出故事,再看看这次的理财新规,在目前国内风雨飘摇(中美毛衣战、P2P暴雷潮、股市下跌)的金融环境下,官家希望的是银行承担起大众理财服务者的角色,用合法合规的方式承接中国市场70%以上较低风险的理财客户,简单来说这个时代要“稳”字当头。

不信吗?我们逐一的来看一看理财新规的条款。

理财新规解读

1、规范资金池运作,防范“影子银行”、控制集中度风险、控制杠杆,有效管控风险、加强流动性风险管控、加强信息披露,更好保护投资者利益、加强理财产品合规性管理。

上文这段文字,其实就是在强调四个字:控制风险,这和故事中官家要修葺大桥,排查潜在的隐患是一个道理。想要大家都选择大桥,前提是必须先保证大桥足够安全。

2、理财产品的销售起点由目前的5万元降至1万元。

很多人喜欢买P2P不仅是因为收益高,还因为可以线上开户且100元起投,这个道理和很多人不喜欢排队登记走大桥,喜欢坐小船过河一样,因为方便快捷,监管机构把门槛从5万改为1万就是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不再因为图方便去坐小船,重新走大桥。

3、规范产品运作,实行净值化管理。

净值型理财产品与开放式基金类似,没有预期收益,没有到期时间。产品有固定的开放时间(一般为每周、每月、每季、每年等),用户在开放期内可以进行申购、赎回等操作。

我们知道以前的银行理财产品大部分都会标注一个预期收益,经常买银行理财的客户都会把这个预期收益等同于到期收益,久而久之就把银行理财当成了固定收益的产品。这样的想法其实就把责任推给了银行,我把钱放你这,你不给我预期收益你就有问题。

其实银行理财从预期收益变成净值变化管理,本身风险并没有提高,甚至说反而降低了,但是传递出的信息很重要,就是投资者一定要意识到投资有风险理财需谨慎,天下没有高收益低风险的产品。

这和故事里官家出的那个公告一样:提示游客小心走路不要落水,安全防护措施一直在升级,但谁都不能保证你走在桥上就是百分百的安全。

4、区分公募和私募理财产品

其实传统银行理财并没有公募和私募的区别,现在区分公募和私募,等于说把银行理财可以干的活再次细分了。

传统银行理财产品最喜欢投资同业存款、央行票据、金融债等低风险资产,在降低投资风险的同时也降低了投资收益。

而私募理财产品的投资范围由合同约定,可以直接投资于债权类资产和权益类资产,投资范围更加灵活,提高了投资风险但也提高了可能的投资收益。

上面的故事说到,很多人觉得大桥走起来太慢,所以想坐汽艇也是这个道理,理财新规把理财分为公募和私募,其实就像大桥区分快慢车道一样,把你重新吸引过来不要去坐汽艇。

你可以完全不用理解这次的理财新规,但你一定要明白新规背后的逻辑:当你正要过河的时候,也许现在看到的是风平浪静,但那可能只是因为你没办法看到300公里以外正在疾驰而来的台风或者洪涝,当江风大作骇浪滔天的时候,也许只有走在桥上才是最安心和安稳的,当然我们都希望也但愿这是杞人忧天。

最后请记住,巴菲特老爷子投资的三大原则:

第一保住本金!

第二保住本金!!

第三保住本金!!!

明白这个故事,你才真正搞懂了理财新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