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戰功赫赫,原本可以當皇帝,死後卻被人掘墳鞭屍

在清朝有二十四臣,他們是清朝的概括和縮寫,影響著一代代後人。

今天小編要說的就是這二十四臣中權利最大然而結局也最悽慘的一位——愛新覺羅·多爾袞。

愛新覺羅·多爾袞,清初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他被譽為大清開國第一臣,他指揮清軍入關,清朝問鼎中原,按理說也是一代大英雄,然而他死後卻被人掘墳鞭屍。

一生戰功赫赫,原本可以當皇帝,死後卻被人掘墳鞭屍

艱難身世皇位旁落

他的母親是努爾哈赤最寵愛的大妃,而他又聰明伶俐,努爾哈赤自然也對他寵愛有加。小小年紀就被封旗主,但是他卻沒有更多的時間來成長,他的才能還沒有顯露,努爾哈赤就去世了。而他的年齡又太小,維護內部團結的能力和把握時局的智慧肯定不及皇太極等人,皇位自然不會落在他的身上,而皇太極忌憚他的能力與地位,逼得他的母親為努爾哈赤殉葬。

一生戰功赫赫,原本可以當皇帝,死後卻被人掘墳鞭屍

追隨太宗戰功赫赫

天聰三年(1629),皇太極率軍攻明,多爾袞在漢兒莊、遵化、北京廣渠門諸役中奮勇當先,斬獲甚眾,一年半後,他又參加了大淩河之役,攻克堅城的功勞也有他一份。

天聰九年(1635年),皇太極便命多爾袞率軍肅清殘敵。多爾袞不費一刀一槍,出色地完成了皇太極的使命。

天聰十年(1636年)皇太極稱帝,論功行封,多爾袞被封為和碩睿親王,已列六王之第三位,其時年僅二十四歲。

一生戰功赫赫,原本可以當皇帝,死後卻被人掘墳鞭屍

輔政幼主皇權獨攬

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極突然駕崩,滿洲的貴族王公迅速地分成兩黨,參與爭奪新的皇帝寶座:一方擁立多爾袞,他是皇太極的弟弟,戰功赫赫,勢力龐大;一方則擁立豪格,他是皇太極的長子,人心所向。但是多爾袞並沒有繼承皇位,而是擁立了皇太極的第九子嗣君,與濟爾哈朗同為攝政王,但實際是多爾袞掌握朝政大權。

一生戰功赫赫,原本可以當皇帝,死後卻被人掘墳鞭屍

死後遭劫百年爭議

順治七年(1650年),多爾袞出獵,行獵時墜馬跌傷。十二月,多爾袞薨於古北口外喀喇城,年三十九歲。他死後,順治追封他為“清成宗”,兩個月後,順治八年(1651年)二月又剝奪多爾袞的封號,並掘墓辨屍。

對於他的死,原始史料中只用了“猝崩”兩字。

但是對於他死後被順治掘墳鞭屍,說法卻很多:

一生戰功赫赫,原本可以當皇帝,死後卻被人掘墳鞭屍

與孝莊有染,一說在皇太極駕崩時他擁立順治就是孝莊的原因,甚至有“太后下嫁”的說法。

意圖篡位,有說多爾袞在冒頂用珠子十三顆,但是皇帝才用十四顆。穿的衣服是八龍服,然而皇帝才用九龍袍 。還有多爾袞的俸祿是其他親王的幾倍,房子修建上面,氣勢絲毫不比皇宮差。

而且隨著多爾袞權利越來越大,稱號也由開始的“叔父攝政王”變為“皇叔父攝政王”,直到後來變成“皇父攝政王”,等於是太上皇了。所以說順治對他恨之入骨。

雖然關於多爾袞的爭議非常多,但是小編認為,多爾袞還是可以稱為一個民族英雄,畢竟如果沒有他,清朝的基業也不會那麼紮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