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为何会输在甲午海战?

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影响深远,历史上最为沉重的《马关条约》也是在甲午海战中国失败后签订的。因为巨额的赔偿金,中国人民饱受清政府剥削,同时也促进了日本近代的教育事业、社会事业以及工业的发展。可以说,整个日本所有人都享受过这笔钱带来的利益。那么为什么当时号称亚洲第一的装备了当时最新德国的克虏伯钢炮和最先进的美式加特林机枪的北洋水师,为什么会被连加特林机枪都没有的寒酸日本海军打败呢?

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为何会输在甲午海战?

这要从多方面分析。首先,我们来看上层建筑。清朝时期,执掌国家大权的是属于封建阶级的清政府,而清政府实际上掌握在地主阶级手里,像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光绪以及慈禧,这些人实际执掌国家大权,而慈禧只是他们的头头,是一个协调的人,慈禧的决策不能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实际上她的任何决定都是综合考虑各大势力、各方面利益的结果。

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为何会输在甲午海战?

甲午战争爆这一年,恰逢慈禧六十大寿,对于日本准备发动甲午战争,光绪和慈禧皆主站,并语“不准有示弱语”。但当慈禧听到有人希望停止修圆明园以增加军费时,慈禧大怒,说出了“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生不欢”之语。结果北洋水师与日军战斗时遭遇一系列挫折,在大连、旅顺十万火急之时,慈禧在宁寿宫度过了她气派的六十岁生日。

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为何会输在甲午海战?

李鸿章。北洋水师的缔造者,苦心经营多年,耗费钱财无数。北洋水师覆灭后,李鸿章过年不再宴客,可见对其打击之大。清政府经过鸦片战争,认为自己枪炮不如人,所以进行一系列改造运动,向西方学习技术,同时引进生产线,不仅如此,李鸿章还花费万两白银远赴德国购买军火。这时的清政府就像个暴发的土财主,拼了命要保住自己富贵的生活。上行下效,在这样的制度下,家境殷实的地主拼尽老命牟取一官半职,然后加倍搜刮油水,直接导致军工质量的急剧下降,因此甲午战争中的炮弹多不合格。

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为何会输在甲午海战?

不得民心。某种程度上说,这时的清政府和国民党有点相似,他们的士兵都来自基层穷苦家庭,很多是被迫入伍,只为了能吃上饭,他们并不想为长官卖命,多处于地主阶级的军官更是经常压榨他们,所以导致很多士兵从内心深处抵触军官。一旦发生战争,生死关头,这种不团结造成的裂痕就会被扩大。

反过来我们再看日本。日本为了打赢甲午战争可谓励精图治,卧薪尝胆。当时日本穷苦,装备奇差,甲午战争中,日本那时候连加特林都没有,用的是自己国内改良的村田式连发枪。为了打赢这场战争,明治天皇一天只吃一顿饭,甚至捐出皇室1/10的开始充实军费,同时鼓励各阶层捐出自己最后一分钱。

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为何会输在甲午海战?

大难临头都要大摆排场过生日的慈禧,花费巨额钱财造“家军”的李鸿章;饿肚子省钱也要打赢甲午战争的日本天皇和普通日本人,清政府要能赢就怪了!你还能看出什么吗?有时候,武器真不是最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