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法略说》:到底什么是“无明”?

《百法略说》:到底什么是“无明”?

文:心愚法师

我们继续看六个根本烦恼心所的内容,下面一个叫做“无明”,这个“无明”是什么意思呢?窥基大师是这么说的:

无明者,于诸理事,迷暗为性;能障无痴,一切杂染所依为业。杂染所依者,由无明起痴、邪定、贪等烦恼、随烦恼业,能招后生杂染法故。

理和事,我们早就已经学习过了。学教理有什么用?就是搞清楚理和事。迷暗是什么?迷就是迷惑,就是这些理和事太复杂了,自己搞不清楚,你自己没有能力把它分门别类,理出一个线索和框架来;暗呢就是不知道,这些理和事你没有学过,没有接触过,那就跟在黑乎乎的屋子里什么都看不见一样,你也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所以叫暗。无明是一切杂染法的所依,为什么是杂染所依呢?他后面解释说,无明是贪、瞋、痴以及随烦恼的最根本的原因,无明熏习多了,来世还是会感召这些贪、邪定、痴的杂染法。

我们再看看普光法师的注释,是这么说到的:

了其真实,名之为明;不了真实,号曰无明。 普光法师说的是无明最基本的含义。这个“真实”有浅层次的和深层次的区别。浅层次是指我们世俗的道理,也可以看成是真实。深的层次来说呢,诸法实相才是真正的“真实”,是圣者所证的境界。你知道真实的情况就是明,不知道就是无明。

然后再看看《瑜伽师地论》的定义,是这么解释的:

无明者:于所知事,不能善巧。于彼彼处,不正了知。谓于彼彼所说义中,及于名句文身,不能解了。 这里的“所知事”,就是我们所认识的、能够接触到的所有的东西,你不能善巧,所谓不能善巧就是你不明白它实际的情况和理论。

这里的“彼彼处”,后面有解释,是指大家所说的各种观点啊,道理啊,以及名、句、文身,对于这些东西不能理解,不能明了,就是无明。

唯识里面的“名言”是很重要的。民国时候有个章太炎,是个革命家,也是个学问家。他也学唯识,并且也下了不少的功夫。他曾经说过法相唯识学是以“分析名相始,破遣名相终”,这是他对唯识法相学的看法。这个看法其实是有道理的,我们所谓的执着,我执、法执,归根结底来说你执着的是什么呀?其实执着的就是一些名言概念而已。

《百法略说》:到底什么是“无明”?

从佛法来讲,所谓的人我、所谓的诸法,根本就是没有的,没有的东西你在执,那你执的是什么呀?不是说因为你执,就会有一个实在的东西让你执了。你执着的那个东西是没有的,你真正执着的只是一些名言概念。我们说阿赖耶识的种子,实际上所谓的种子可以大致理解为就是一个个的概念,就是一个个的符号。

我们学习佛法,基本上都是要从名相开始的,分析这些名言,什么是名身?什么是句身?什么是文身?为什么这个叫色法,那个叫心法?什么是心不相应行法?都是从分析这些名言为入手处的。但这些东西到了最后又都是要破遣掉的,通过分析你知道它们都是假的,都是我们虚妄分别出来的而已。把这些东西破除掉之后,那就破掉我执和法执了。我们不知道这些实际存在的都只是名言,也不知道我们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破除这些名言——这时候我们就是无明,就是对所知的事、理不能善巧。

关于“无明”这个概念呢,内容也是比较多,我们累世以来积累的无明实在是太多了,所以佛菩萨和祖师们得多给我们说的明白一点。那么我们再来看看无明有哪些种类,这个内容我们看看《瑜伽师地论》里是怎么说的:

无明者:谓于所知真实觉悟,能覆能障心所为性。此略四种。一、无解愚,二、放逸愚,三、染污愚,四、不染污愚。若于不见闻觉知所知义中,所有无智,名无解愚。若于见闻觉知所知义中,散乱失念,所有无智,名放逸愚。于颠倒心所有无智,名染污愚。不颠倒心所有无智,名不染污愚。又此无明,总有二种。一、烦恼相应无明,二、独行无明。非无愚痴而起诸惑,是故贪等余惑相应所有无明,名烦恼相应无明。若无贪等诸烦恼缠,但于苦等诸谛境中,由不如理作意力故;钝慧士夫补特伽罗,诸不如实简择,覆障缠裹闇昧等心所性,名独行无明。

《百法略说》:到底什么是“无明”?

这是《瑜伽师地论》里面讲无明的种类有哪些。首先说了一下无明的概念,就是说你对于自己所认识到的事情和道理,都执着为真实的正确的,由此会遮蔽和障碍圣道上的进步。那么,从种类上来简略的说说呢,有四种,分别是无解愚,放逸愚,染污愚,不染污愚。

“无解愚”,就是你对一些事情和道理,这些事和理你都没有见闻觉知过,你对它们根本就不知道,不明白,这是无解愚,这是一种无明的情况。

有些道理和事情是你想去了解的,可是你的习惯于懒惰,心一直是散乱、失念的状态,那也不会得到知识,这也是没有智慧的表现,这个叫放逸愚,因为放逸所以没有得到义理上的收获。

再一个呢,因为你的心是颠倒的,是染污的,所以造成了目标上的不纯粹,认识上的不清楚,这个叫染污愚。

有些时候你的心虽然不颠倒,但是你也没有得到智慧,这个叫不染污愚。

颠倒这个概念的内容挺多的。所谓的颠倒就是你违背正常的道理,违背正常的逻辑。按照经论里面说,就是执无常为常、执无我为我、执不净为净、执苦为乐,这是四种颠倒。还有所谓的三颠倒,就是想颠倒、见颠倒、心颠倒。想颠倒,就是你的想法是错的;见颠倒就是你的见解是错的,心颠倒就是你整个心、思维模式是错的,是虚妄的,是邪的,这是最为根本的颠倒。三颠倒和四颠倒加起来就是七颠倒,这是《瑜伽师地论》里说的。

那么,前面说了四种愚,这是四个种类了。后面说了另一个分类方式,可以分成两种无明,一个是烦恼相应无明,一个是独行无明。烦恼相应无明就是和贪、瞋、痴相应的的无明,因为你有贪、瞋、痴和无明相应了,就是烦恼相应无明。还有一些跟贪、瞋、痴无关,比如说的直接些就是一些笨人,他们不如理作意,没有慧力,不能对一些东西做出清晰的判断来,这也是无明,叫独行无明。

“覆障缠裹暗昧”是什么?覆就是覆盖住了,障比如走路它挡着你了,缠和裹呢就是把你的腿脚给你绑住了,让你迈不开步,暗昧呢就是把你的眼镜给捂住了,或者天黑了,让你看不见方向。这些都是比喻无明的状态,它能妨碍你获取知识,能让你没法朝着目标前进。

《百法略说》:到底什么是“无明”?

无明的种类呢,《瑜伽师地论》里说了不少了,《广五蕴论》里面也还有不同的分类方式,是这么说的:

云何无明?谓于业果谛宝,无智为性。此有二种。一者、俱生,二者、分别。又欲界贪、瞋及以无明,为三不善根。谓贪不善根,瞋不善根,痴不善根。此复俱生,不俱生,分别所起。俱生者:谓禽兽等。不俱生者:谓贪相应等。分别者:谓诸见相应。与虚妄决定疑烦恼所依为业。

《广五蕴论》说什么是无明呢?就是对业力、因果、四谛、三宝没有正确的认识。它有两种类型:一种俱生无明,一种分别无明。后面对于俱生、不俱生和分别等概念都有解释,这个内容比较简单,就不细说了,大家自己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