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見解」A股「入摩」後到底怎麼走?

納入MSCI不等於外國韭菜來了

「深刻見解」A股“入摩”後到底怎麼走?

5月15日,MSCI成份股最終敲定,明晟公司公佈一系列 MSCI指標的半年度審查結果,其中包括 MSCI 中國A股指數和 MSCI中國股票指數,2018年5月半年度指數新增和刪除名單也隨之出爐,A股納入標的獲確認(6月1日正式執行)。其中,234只A股被納入MSCI指數體系,本次納入因子佔比2.5%。加入的A股將在MSCI中國指數和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分別佔1.26%和0.39%的權重,9月份不出意外納入的因子佔比會增加到了5%

「深刻見解」A股“入摩”後到底怎麼走?

相比QFII和RQFII而言,目前來看滬深股通將會是最主要的流入通道,而就今年4月11日,中國還宣佈將滬股通及深股通每日額度分別調整為520億元人民幣,滬港通下的港股通及深港通下的港股通每日額度分別調整為420億元人民幣,即分別擴大4倍,這都是為6月正式納入MSCI吸引資金做好的準備-擴寬主要通道的流量;

「深刻見解」A股“入摩”後到底怎麼走?

媒體不少標題黨就又開始高呼“重大利好,大牛市開始”,呵呵,且不說MSCI去年就宣佈了這件事情,且不說前期給了比較充分的緩衝期,不少資金已經悄然地再進行配置,資金通過QFII和RQFII,滬深通已經悄然流入;

單是微觀上就必須搞懂掛鉤和參考跟蹤的區別,簡單說掛鉤指數是被動型必須跟隨指數調整而進行調倉的,跟蹤MSCI的160億美元中,只有10億美元是掛鉤型的指數基金,規模佔比約5.7%。掛鉤型ETF調倉時間基本會和指數成分股調整時點保持一致,從規模上看這次MSCI調整成分股實際影響非常的有限,基本不受影響,呵呵,可能還沒有滬深300指數調整大;剩下的大多數是參考型的,這部分可以說是擇機(時間)選擇配置,沒錯,你吸引資金通道搭好了,MSCI成分股調整也搭好了,什麼時間配置對於這部分類型的ETF可就沒有硬性的要求了,我是一次配置,還是分批建倉,這就要看你成分股基本面的情況了;

納入MSCI指數對A股市場不決定長期趨勢,從之前任何EM經濟體納入MSCI的歷史來看,加入MSCI雖有短期的利好影響,卻無法決定趨勢,都必然回到基本面決定的長期趨勢之中。

對海外這些長期大型配置型資金來說,千萬別忽悠股民讓他們別想多了,這部分資金是絕不會不會來充當所謂的投機者和韭菜的,跟蹤MSCI指數的外資進來以後也要根據估值狀況去買,不會貿然追高,外資的遵循的幾大原則:大市值,高流動性,盈利能力強,低估值的股票,當然是否還的增加一點就是分紅,這些都是傳統外資所偏好的重點,從這次的納入標的來看,基本都在這個基準原則下挑選出來的;

我就覺得更實際的意義:幫助區分出來了“好和壞”,MSCI成分股就像是一個優等生的標籤,呵呵,這些股票的籌碼受到來自於內外資金的關愛,未來流通籌碼將會越來越高度集中,持有期限會變得更長,將推動A股價值體系更加完善,這對於整個指數降低投機度提高價值投資等而言長久來看是有利的;有利於推動監管框架的進一步完善和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不斷提高;

A股到底怎麼走?反正“入摩”一年後,6成新興國家股市漲10%!

5月15日凌晨,A股入選MSCI名單出爐。根據明晟公司公告,234只A股被納入MSCI指數。加入的A股將在MSCI中國指數和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分別佔1.26%和0.39%的權重。

消息一出,迅速佔領各大媒體頭條。根據13個新興國家納入MSCI指數後的表現看,納入一個月,60%以上的國家股市上漲;納入一年後,61.5%的國家股市漲幅超過10%

那麼中國A股市場會如何表現呢?大部分券商表示,納入MSCI短期存在“事件驅動”效應,初次納入與納入比例大幅提升時效應更強,但

中長期表現看,納入MSCI與股市並無太大關聯性

他國經驗:短期利好,中長期關聯不大

自從 1988 年 MSCI 發佈新興市場指數以來,共有 13 個新興股票市場納入該指數:

印尼(1989年納入)

土耳其(1989年納入)

韓國(1992年市值20%納入)

印度(1994年納入)

捷克(1996年納入)

匈牙利(1996年納入)

中國臺灣(1996年市值50%納入)

俄羅斯(1997年納入)

埃及(2001年納入)

卡塔爾(2013年納入)

阿聯酋(2013年納入)

數據統計顯示,納入MSCI指數後的一個月,60%以上的國家股市上漲;納入一年後,61.5%的國家股市漲幅超過10%。

這13個地區中,臺灣和韓國是跟 A 股類似的“逐步納入”。

我們來看看他們的表現。

天風證券研報顯示, 被納入MSCI 新興指數後,短期都會帶來國際資本流入;而且每次MSCI對市場佔比的擴大,也會對短期內的國際資金流入帶來積極影響。但從中長期看,關聯並不大。

「深刻見解」A股“入摩”後到底怎麼走?

「深刻見解」A股“入摩”後到底怎麼走?

市場表現上看,被納入MSCI 新興指數後,短期對股市有積極影響(韓國半年內漲25%、臺灣半年內漲20%)。

但中長期表現看,納入MSCI與股市並無太大關聯性。國內基本面才是股市走勢和風格的主要影響因素。

「深刻見解」A股“入摩”後到底怎麼走?

「深刻見解」A股“入摩”後到底怎麼走?

增量資金規模

MSCI 官方表示,跟蹤 MSCI 新興市場指數以及 ACWI 指數投資的資金規模大約分別在 1.6 萬億和 3.2 萬億美元。

根據申萬宏源的測算,按照5%的市值納入因子,2018年被動增量資金可能達到1000億左右;而在更遠的未來,100%納入將到1.8萬億左右的增量資金。

「深刻見解」A股“入摩”後到底怎麼走?

券商點評

國君策略:外資流入預期驅動A股短期主題投資,長期更重企業價值

納入MSCI短期存在“事件驅動”效應,初次納入與納入比例大幅提升時效應更強。初次納入當週股指顯著跑贏MSCI新興市場,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跑贏幅度下滑,甚至跑輸。其次,對比臺韓納入進程,臺灣初次納入比例為50%,後續納入比例邊際降低,效應弱化,韓國初次納入比例為20%,後續納入比例逐次提升,效應強化。與臺韓納入MSCI類似,外資流入預期驅動A股短期主題投資。內資MSCI主題基金密集發行,3月以來批覆數量爆發式增長,1、2月批覆3只,3月、4月批覆11只,增幅267%。根據陸股通數據,外資北上迅速加倉A股, 4月日均淨買入額為26.36億元,較3月4.86億元,增幅442%。長期而言,隨我國金融開放提速,A股納入進程加快,國際聯動增強,A股投資氛圍將更加成熟理性,更重企業價值。

平安證券:A股全球配置價值顯現,藍籌迎修復行情

平安證券認為,MSCI的正式納入對於A股市場的投資者結構以及資產定價均有里程碑式的意義。2018年的首輪納入預計給A股市場帶來千億規模的增量資金,境外資金正在成為重要的邊際交易變量,境外機構投資者參與比重抬升,給予價值投資更多估值溢價。儘管MSCI納入於6月1日以及9月3日正式生效,但是在2018年4月以來北上資金已經開始呈現加速流入的跡象,在金融開放市場化以及制度化的雙重推動下,A股市場的全球配置價值在逐漸顯現,人民幣資產配置經歷從無到有,全球資金的陸續進場是大勢所趨。

興業證券研究:中期將有望推動藍籌龍頭的價值重估

短期MSCI納入A股預計帶來的增量資金:基於5%的納入因子,預計A股加入MSCI後初始資金流入在170億美元-180億美元左右。在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的政策和A股加入MSCI事件的驅動下,北上資金4月淨流入達到開通以來的次高,達到386.5億人民幣,從周度數據可以看出,3月底以來北上資金出現持續較強的六週淨流入,且這六週的資金的流入結構開始偏向於A股加入MSCI成分組成。

中長期資本市場開放推動A股價值體系更加完善。隨著更多的海外投資者加入到A股的投資中,中期藍籌龍頭的價值重估趨勢不容小覷。長期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是大勢所趨,將逐步改變A股遊戲規則。2017年以來外資流入加速,2018年3月底持股市值為1.2萬億,較2016年末增加85%。境外機構影響力越來越大,當前持股規模與境內公募基金公司持A股規模之比約為1.2vs1.8萬億。

廣發策略:對A股整體影響不大,對大盤股風險偏好將有所增加

廣發策略研報認為,納入MSCI預計短期內會給A股額外帶來約1000億元的流入資金。短期來看,納入MSCI對A股整體影響不大,在A股正式納入MSCI前後市場對大盤股的風險偏好將有所增加。長期來看,機構投資者佔比提高有助於A股長期保持穩定健康發展。

安信策略:短期來看,並未超出市場預期

短期來看,並未超出市場預期。本次MSCI半年度指數調整,繼續遵循了MSCI此前制定的納入A股的規則和步驟,預期差不大。從權重上看,0.39%的權重與去年此時公佈方案時的0.37%差距不大,帶來的增量資金符合預期,資金規模有限。從成分股上看,增加11家並剔除9家,整體變動不大。未停牌的滬深港通大盤股都能獲得納入。長期看,A股“入摩”仍然意義巨大,A股市場將進一步國際化。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A股對應地位將使其在MSCI權重不斷上升,MSCI也將帶動更多海外主動配置資金通過滬深股通進入A股。A股投資者結構、理念以及市場機制將進一步國際化,整個A股估值體系勢將重構。A股投資者需要更具備國際視野,具有全球競爭力與稀缺性的優秀公司的估值溢價將進一步凸顯。

申萬宏源:新增MSCI相關基金11只,募集總份額114億份

申萬宏源認為,國內基金2018年以來佈局MSCI指數相關產品呈現加速態勢。當前佈局MSCI相關指數基金髮行數量達到13只,其中華安和華夏的兩隻MSCI中國A股指數基金佈局較早,2018年新增相關基金髮行數量為11只,已募集總份額為114億。

東北證券:A股納入MSCI最終方案落地,總體符合預期

總體來看,昨日市場在臨近MSCI公佈最終A股納入新興市場指數方案的影響下,表現出明顯的MSCI驅動特徵。漲幅前三位的行業一直以來均為陸股通所代表的外資所追捧的行業,漲幅位居其後的非銀金融和銀行同樣備受北上資金青睞。在當前擾動因素減少疊加經濟韌性不斷被驗證的背景下,市場將逐步轉入擴張修復階段,A股納入MSCI所帶來的情緒提振有望在短期助力市場表現,但中長期的核心變量則在於能否觀察到明顯的增量外資持續流入。

中信建投:A股入摩短期大金融與大消費龍頭將受益

根據測算,A股納入MSCI預計短期帶來資金流入約千億,完全納入有望帶來2.3萬億增量資金,大金融與大消費龍頭在短期內受配置資金驅動而受益。近期國內外資金加緊佈局MSCI,短期內投資熱度上升。長遠而言,借鑑韓國經驗,受益最為顯著的方向仍然是經濟轉型方向。以直接融資為主的金融體系有力地支撐了通信、電子等高技術產業的崛起,對韓國經濟與社會也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從資本市場表現看,韓國在整個納入MSCI的過程中表現最好的是電子與電子設備、食品飲料、金屬製造與保險,這也充分反映了韓國經濟轉型中結構的變化。

光大證券:MSCI不是救世主,短期助力反彈長期不改走勢

光大證券認為,MSCI不是救世主,短期助力反彈,長期不改走勢。納入MSCI指數對A股市場5月走勢有積極影響,但不決定長期趨勢。跟蹤MSCI的160億美元中,只有10億美元是掛鉤跟蹤型的指數基金,不過,考慮到參考跟蹤型基金的擇時規律,在當下A股估值偏低的背景下,5月依然有可能有數百億的資金流入A股。在當前A股市場情緒偏弱的情況下,增量資金的入市對於5月的市場走勢是有積極影響的。當然,從韓國股市納入MSCI的歷史來看,加入MSCI雖有短期的利好影響,卻無法決定趨勢。韓國綜指在韓國股市納入MSCI的三次過程中均有短期的上漲行情,之後再次回到基本面決定的長期趨勢之中。

天風證券:短期有情緒提振作用,中長期取決於國內市場的吸引力

金融資本一般不作為行情的啟動者,但是對市場風格偏好擁有一定投票權。考慮到MSCI短期流入的規模並不大,認為短期有情緒提振作用,中長期取決於國內市場的吸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