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今天,和鄭國渠、靈渠、都江堰相媲美的鄞縣它山堰水利館開館


它山堰始建於唐太和七年(公元833年)。位於中國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鄞江鎮,是中國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之一,始建於唐文宗太和七年,由水利家王元暐主持興建,至今仍發揮作用。在築堰以前,海潮可沿甬江上溯到章溪,由於海水倒灌使耕田鹵化,城市用水困難。

在鄞江上游出山處的四明山與它山之間,用條石砌築一座上下各36級的攔河溢流壩。壩頂長42丈,用80塊條石板砌築而成,壩體中空,用大木樑為支架,全長134.4米,高約3.05米,寬4.8米。這座壩平時可以下擋鹹潮,上蓄溪水,供鄞西平原七鄉數千頃農田灌溉,並通過南塘河供寧波城使用。

如今堰身大部分埋在沙土下,已無引灌作用。它山廟經重新修築後,增設了“它山堰水利陳列館”且在每年的農曆三月三和十月十恢復古廟會。堰身設計方面的科學性頗具現代原理,迄今千餘年,歷經洪水衝擊,仍基本完好,仍然發揮阻鹹、蓄淡、引水、洩洪作用。據水科專家分析,許多設計原理是20世紀才發現的,因此它山堰堪稱水利建築史上的奇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