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春风三杯酒 江湖夜雨十年灯

桃李春风三杯酒 江湖夜雨十年灯

这两句妙语是北宋大诗人黄庭坚的佳作,自来诗风奇崛突兀,出人意表的黄山谷,和伟大的文学家苏东坡齐名,世称“苏黄”。当然,苏东坡的成就举世皆知,他是文学领域里的“全能冠军”,诗词歌赋,服饰饮食,书法绘画诸多领域都卓尔不群。相形之下,黄庭坚似乎要逊色很多。大概像苏子瞻这样的大文豪几百上千年才能出那么一个,不仅和他同时代的人无法与其比肩,就是后来近千年的历史中,似乎也难有和他等驾齐驱的大文豪,这是中华民族文化长河里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

中国三千年的文化史上,自屈原开始,陶渊明、李白、苏东坡一路走下来,树立起文学界的四座丰碑。至于今日,他们的非凡成就还没有能够被人超越,用现在顶顶时髦的话来说就是“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这样说大概非常的伤人心,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文人墨客多如过江之鲫,可怎么就无法超越这四位呢?命运之神难道仅仅垂青这四个人吗?这真是一个千古的遗憾!

说到黄庭坚,自然不能免俗。尽管苏黄二人齐名并立于世,恐怕也仅仅是指两人在诗歌及书法方面可以并驾齐驱,至于其他的领域,黄庭坚就没法和人家苏子瞻相媲美了。近来,偶然读到这两句诗,非常的喜爱,那洒脱不羁的性情,孤绝突兀的才情,让人心驰神往,窥一斑而知全豹,约略可以了解黄庭坚的神奇佳妙之处。从这两句诗,明白了后来经常书写的“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的名句,大概就是从黄庭坚的这两句诗里化出来的。古时的文豪,语不惊人死不休,在文字意境的锤炼方面真是下功夫,贾岛的推敲典故,杜甫的“拈断数茎须”的苦思,充分说明文字的锤炼实在是一项异常艰苦甚至痛苦的事情,为求新创异煞费苦心的人比比皆是,然而造化弄人,真能流传于世的名诗佳句还是屈指可数的,大多数人的苦心孤诣都化作了历史的烟云,这是从事文学创作的人与生俱来的的大悲哀!

有宋一代,由于国家大政方针偏重于文治,对文人推崇备至,所谓的“崇文抑武”的国策,自宋太祖赵匡胤开始,直至南宋灭亡为止,这一国策被历代的帝王贯彻始终,对于文化人而言,两宋真是一个值得向往的黄金时代。当然,大宋王朝的这一基本国策的出台也是有其历史根源的,鉴于五代十国诸侯割据称雄、武人飞扬跋扈豪横不臣甚至改朝换代,都让宋太祖记忆深刻,即便自己也是由武将而篡夺政权而上位,也是心有余悸,对掌握军队的武将们忌讳深重,故而立国以后,不遗余力削夺将帅的兵权,大力扶植文人主政,不惜贬损武将们的社会地位,大大抬高文人的地位,出发点当然不错,但未免矫枉过正了,为王朝的积贫积弱埋下了巨大的隐患,后来的一系列惨剧也是由此而来的。

宋代的法制很宽松,一般不实行死刑,即使是杀人越货的重罪,只要不谋反叛逆,一般都不会判处极刑。《水浒传》里 那些梁山好汉,按照他们的罪行而论,放在哪个朝代恐怕都保不住脑袋。而在宋代,了不起脸上刺字,发配三千里牢城营劳动改造。就像宋江、武松等人,尤其是武松,不管出于怎样的动机,连杀两人,按照现在的刑法,怎么着也得判死刑。可武松也仅仅是刺配孟州牢城,打几十棒了事。可见,宋代的刑罚真不重。苏东坡屡屡触怒皇帝,也不过一贬再贬,越贬越远直至海南岛而已,这算是最重的处罚了,毕竟没有性命之忧。这样宽松的政治环境当然催生了灿烂繁荣的文化之花。

有宋一代文化事业之昌盛繁荣,大概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盛唐都没法和它相比。成就是多方面的,而不仅仅是诗词文章,比如小说,就是在宋代定型而繁荣起来的,尤其是话本小说,简直风靡一时,蔚为一时大观!人才之盛更是远迈前代,诸如苏黄米蔡、范仲淹、文彦博、王安石、欧阳修、司马光等等等等,对后世的影响是那样的深远广阔,即便是奸臣也是有那么一点可爱,诸如秦桧,还是一个大才子,文章写得不错,再如蔡京,书法顶呱呱,奸得不那么让人痛恨,这也只有在宋代才有如此的奇景。

毋庸置言,社会环境的宽松,兼容并包,开放自有由,是文化事业得以灿烂繁荣的基本条件。反之,严刑峻法、文网森严,动辄得咎,绳捆索绑的社会,绝对不可能让文化之树欣欣向荣枝繁叶茂,就如清朝的初中期,文字狱盛行,株连甚广,连死人也不放过,文化人噤若寒蝉,不敢发声,文化界只能是一片死寂,光剩下在故纸堆里寻章摘句老雕虫,无无穷年皓首穷经仅仅为了考据一些无关宏旨的细枝末节,大好的青春年华就这样白白糟蹋了,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一个王朝一个时代的悲剧。要不是后来的乾隆皇帝热爱文化事业,有清一代的文化不定怎样的荒芜可怜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