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退役期到來,回收利用體系建設迫在眉睫

深圳一號車新能源汽車平臺據悉,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新能源汽車產銷國,隨著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退役期到來,其回收利用成為一個緊迫問題。如何實現對退役動力蓄電池的回收利用?怎麼避免在回收過程中產生汙染?

本月起,《深圳市開展國家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監管回收利用體系建設試點工作方案(2018—2020年)》開始實施,這意味著深圳成為全國首個制定實施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體系建設方案的城市。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顯示,今年1—5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均完成32.8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22.9%和141.6%。動力蓄電池產銷量逐年攀升,其回收利用體系建設也迫在眉睫。

今年2月,工信部等7部門印發《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要求加強對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按照深圳的回收方案,到2020年,要實現對所有納入補貼範圍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全生命週期監管,建立完善的動力電池監管回收體系。

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退役期到來,回收利用體系建設迫在眉睫

電池拆解不當,會產生廢水、廢氣、廢渣

據深圳交警統計,截至今年4月,深圳市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超過17萬輛。以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平均5—8年使用壽命計算,深圳將面臨動力電池大規模淘汰的問題。

專家測算,2018年後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將進入規模化退役期,預計到2020年累計超過20萬噸。如果按70%可用於梯次利用,大約累計6萬噸電池需報廢處理。

退役後的蓄電池怎麼辦?浙江天能電源材料有限公司技術負責人婁可柏介紹,從新能源汽車上退役的動力鋰電池,具有一定的殘餘價值,經過挑選、測試等環節之後,可應用在儲能等領域;再度報廢,也可以從舊電池中提取鈷、鎳、錳、鋰等元素重新利用。

據介紹,深圳市沃特瑪電池有限公司利用退役的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建成了一座3兆瓦磷酸鐵鋰電池儲能電站。沃特瑪電池研究院院長饒睦敏表示,“未來我們將考慮把廢舊動力電池也應用於移動補電車,進一步探索廢舊動力電池在儲能系統的應用。”對於無法梯次利用的電池,饒睦敏介紹,將利用技術手段提取鎳、鈷、錳、鋰等元素,實現從廢舊電池到電池材料的“定向循環”。

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電動汽車研發團隊成員張哲鳴指出,假如動力電池拆解回收處理不當,會產生大量的廢水、廢氣、廢渣,其中的重金屬一旦滲入土壤造成汙染,數十年都難以修復。

目前回收行業總體規模不大,將建立全生命週期監管

“目前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行業總體規模不大,此次深圳出臺方案,對行業的綠色環保、規範化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深圳市都市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綠色交通首席研究員劉建昌表示,目前用於公共服務的新能源汽車,普遍能實現電池規範回收,但一些小型物流車、企業運輸車等,由於回收網點較少、異地回收難等原因,很多企業會選擇將舊電池賣給小作坊,甚至隨意丟棄。

根據此前工信部等7部門印發的《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回收利用的一條原則就是生產者責任延伸原則——“汽車生產企業承擔動力蓄電池回收的主體責任,相關企業在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各環節履行相應責任”。

此次深圳規定,在深圳銷售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應在市內設立不少於5個維保網點,負責動力電池的維修、更換和回收,網點回收的舊電池應及時交給符合要求的回收企業進行處理。

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退役期到來,回收利用體系建設迫在眉睫

對於下游的回收企業,深圳一方面要求建立完善的廢舊動力電池利用和無害化處置臺賬,鼓勵企業自建、共建、共享回收渠道;另一方面,完善電池回收押金機制,要求在銷售新能源汽車時,對動力電池計提一定額度回收處理資金,企業在完成回收處理後即可依程序申請相關補貼。

回收利用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則是要樹立產品全生命週期管理理念。

5月17日,工信部公佈了《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暫行規定》(徵求意見稿),要求新車型自規定施行之日起實施溯源管理。汽車生產企業應在溯源管理平臺上傳回收服務網點信息,並在企業網站向社會公佈。

深圳的方案要求,到2018年底,深圳要建設動力電池信息管理平臺,建立動力電池來源可查、去向可追、節點可控的溯源機制。對動力電池進行編碼,編碼與整車、車主一一對應。

“電池有了編碼和溯源機制後,誰生產、誰使用,都一目瞭然。一旦查出違規處理的電池,馬上就能找到責任人。”劉建昌說。

此外,有意向購買新能源汽車的用戶可以在一號車新能源汽車平臺,查詢車輛的補貼政策、優惠活動、參數配置等相關信息。

現在註冊一號車車可以立即獲得3000元購車券,購車券直接抵扣購車款,還有機會獲得全國充電8.5折優惠,快快來註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