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好音乐想学乐器,天赋在这里面到底起了多大作用?

“我今年XX岁,很喜欢音乐,想学一门乐器。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天赋。”

“很喜欢XX(乐器),又怕自己学不好。”

想必很多人学乐器止步在这里。那么到底怎么看待天赋呢?

爱好音乐想学乐器,天赋在这里面到底起了多大作用?


在我说明之前,先给大家讲一个老故事:

多年后,他已经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在他举办的宴会上,请到了那个令他钦佩的小提琴演奏家。演奏家令他钦佩不已。他坐在台下,脑袋里想着台上时而抒情时而激昂的演奏出自自己的手里。

他年少时对小提琴很痴迷,曾经疯狂练习了几年。但学到某个阶段后,他发现再难精进。于是他找到了这个颇有名声的演奏家。演奏家听完他的表演,淡淡地说:“放弃吧,您在小提琴演奏领域不会有什么成就。”

听到这番话,他反而舒了口气:也许这就是我无法进步的原因吧。

热烈的掌声将他的思绪拉回,他很庆幸当年放弃是多么明智,否则商界会少了个如此成功的青年企业家,小提琴演奏界只会多一个二流演奏家。

他向演奏家敬酒时提起了往事,演奏家淡淡一笑:“其实我这话是我随口说的,如果您真的喜爱小提琴,即便我那样说,也不会令你放弃。如果不是的话,那我也算碰巧做了一件好事呢!”

爱好音乐想学乐器,天赋在这里面到底起了多大作用?

其实,一个人的成就与天赋无关!就算再有天赋的人,不去练、不去学,也不会有任何成就。

是否有成就,要看你是否努力。初中语文《伤仲永》相信大家都学过,即使天赋秉异,不去学习也会“泯然众人矣。”更何况绝大多数的人,都只是普通人。


天赋只能决定你的起点,并不能决定你的成就!

要证明这点,郎朗和李云迪就是一个不错的例子。

爱好音乐想学乐器,天赋在这里面到底起了多大作用?

李云迪

两人在我国知名度连没学过钢琴的人都如雷贯耳。同年出生的两人,李云迪成名是在郎朗之前。

2000年,18岁的李云迪就一举拿下第十四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金奖,成为肖邦赛事七十多年历史中最年轻的金奖获得者和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中国人。而郎朗获得最重要的奖项是在两年之后:2002年的“伯恩斯坦艺术成就大奖”。

郎朗的这个奖项,含金量无法和“肖邦国际钢琴比赛金奖”相提并论。

爱好音乐想学乐器,天赋在这里面到底起了多大作用?

郎朗

《波士顿环球报》早些时候说:“当郎朗去年弹奏此曲时(指莫扎特《C大调奏鸣曲》),显得毛躁和中规中矩。李云迪的弹奏则是纯净、优雅不做作的优美的展现。”

郎朗和同期的世界知名演奏家在外国钢琴大师那深造时,也是表现最普通平庸的一个,甚至还有大师直接批评过他的演奏。

在国内,很多人并不喜欢刚出名的郎朗:媒体过多的炒作和他别具一格的演技。而无拘无束自由洒脱生活的李云迪,从出名以来一直是标榜的对象。

爱好音乐想学乐器,天赋在这里面到底起了多大作用?

关于李云迪“车祸”的报道

这样一直持续到2015年,李云迪在2015年10月30日晚的首尔演奏自己最著名的拿手曲目《肖邦第一协奏曲》时发生了严重失误,在台上突然断片,演奏被迫中断,但他却将事故责任推卸给乐队和指挥,演出结束后并没有感谢观众和参加后续活动,导致愤怒的观众现场要求退票。

这个时候大家才骤然发现,李云迪到底有多久没有练琴了?

时至今日,最忙的时候郎朗都会坚持练两小时琴。可以说郎朗从不是最优秀出发,一步一步超过了李云迪。

你可以不喜欢郎朗的“捞金”行为,可以不喜欢他浮夸的演技。但是他的坚持是有目共睹的:

如今,谈到李云迪想必大多数人只剩下叹息,而琴童们的最羡慕的对象不知何时已经从李云迪变成了郎朗。

爱好音乐想学乐器,天赋在这里面到底起了多大作用?

2016年3月,英国最具权威的电台Classic fm评选出历史上最伟大的25个钢琴家,郎朗成为其中最年轻的、也是唯一一名来自中国的钢琴家。李云迪已经无法再望其项背。

所以如果你真的喜爱乐器,天赋并不会成为阻止你的绊脚石。只有越努力,才会越幸运,如果你真的想学又犹犹豫豫,还不如永远别开始。

··········温馨提示·········

█ 琴艺学乐器陪练课

省时高效,立即领取免费课吧!

爱好音乐想学乐器,天赋在这里面到底起了多大作用?

爱好音乐想学乐器,天赋在这里面到底起了多大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