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帝與明治天皇相比有一優勢,爲何戊戌變法慘澹收場?

光緒帝與明治天皇相比有一優勢,為何戊戌變法慘淡收場?

戊戌變法,這場愛國救亡運動只持續了103天,所以又稱“百日維新”。是清朝晚期以光緒帝為首,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通過一系列維新變法來改變晚清貧窮落後、任人宰割局面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

但戊戌變法卻以光緒帝被軟禁,康有為、梁啟超逃走,譚嗣同、楊銳等“戊戌六君子”被殺宣告結束。

光緒帝與明治天皇相比有一優勢,為何戊戌變法慘淡收場?

日本自“明治維新”後,國力日益強盛,逐步的廢除與西方列強簽訂的不平等條約,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發展,成為資本主義列強之一,開始了殖民擴張道路。中日甲午戰爭,中方慘敗,清政府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在亡國滅種的危機下,一些先進的中國人已經意識到了封建帝制已經相當落後,發展資本主義已經刻不容緩。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維新派”想要通過光緒帝推行維新變法,取得像日本“明治維新”那樣的效果,使中國走向資本主義國家道路。

光緒帝與明治天皇相比有一優勢,為何戊戌變法慘淡收場?

戊戌變法與明治維新都是在資本主義列強侵略下進行的救亡圖存的資產階級改革運動,明治維新取得巨大成功,使日本成為了世界強國之一,而戊戌變法只持續了103天,慘淡收場。

光緒帝與日本明治天皇相比其實有一個優勢。日本國內在推翻德川幕府統治後,日本天皇重新掌握政權,但依然存在藩王割據的局面,為此經過了幾場戰爭,才逐步建立起了中央集權國家,而清政府本身就是中央集權國家。

那麼以光緒帝為首的“維新派”為何失敗?很多人都說是由於以光緒帝為首的“維新派”實力過於弱小,把希望寄託於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而以慈禧為首的“頑固派”實力強大,掌握實權,所以變法才失敗。

光緒帝與明治天皇相比有一優勢,為何戊戌變法慘淡收場?

小沐認為這種說法是片面的,因為“戊戌變法”從一開始就註定著失敗,康有為搬出“孔子”自圓其說,編寫《孔子改制考》作為變法的指導思想,就遭到了很多開明人士的抨擊。

後面“維新派”的做法過於激進,康有為力邀甲午戰爭主要策劃人,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來擔任光緒帝的顧問,協助他制定國策。接著又想讓袁世凱帶領軍隊誅殺榮祿,包圍慈禧所在的頤和園。

而且光緒帝是有實權的,慈禧隱居頤和園後光緒親政,雖然一些大事都要徵求慈禧的意見,但光緒在私下做的事情也不少,在維新變法的一些人事任免上,慈禧雖然不滿,但也無可奈何。

光緒帝與明治天皇相比有一優勢,為何戊戌變法慘淡收場?

慈禧本來是允許變法運動的,但由於“維新派”激進的做法已經損害了封建勢力的利益,甚至威脅到了國家安全,慈禧發動了“戊戌政變”,把光緒帝軟禁在中南海瀛臺,再次臨朝“訓政”,所有變法新政全部廢止,只保留京師大學堂(北京大學),戊戌變法宣告失敗。

所以,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在於“維新派”缺乏政治經驗,沒有科學的指導思想,難以獲得多數人認同,做法冒險激進、急於求成,甚至危害到了國家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