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了!市場價2折的房子真來了

來源| 中金在線綜合財經要參、財經韜略

01

2折的房子,真的要來了!

北京傳來大消息:國家開發銀行北京分行、建設銀行北京市分行、農業銀行北京市分行、華夏銀行北京分行這4家銀行,作為集體土地租賃房長期貸款政策的首批試點,完成具體貸款方案的出臺。

如果去年的一系列包括“集體土地租賃住房建設”在內的“長效機制”還只是治理高房價頑疾的一個空泛的戰略規劃,那麼,開發貸款方案無疑就是一個可以落地實踐的“作戰方案”。

大家都知道,蓋房子燒錢,特別像集體土地租賃住房建設這種回報週期長的項目,更需要大量的長期資金投入,否則想法再好,也只能落在紙面上。

而今天,集體土地租賃住房建設,得到了四家銀行支持,這就意味著不缺錢了!

錢落實了,下一步就是讓政策真正落地!

02

在過去的這些年裡,中國樓市的多頭們,堅定看漲房價的一個重要依據就是,不斷大幅攀升的中國樓面價(地價)。

大家可以通過下面這張圖表感受下,這10多年來,中國主要城市地價的增長趨勢。圖表中最上面那一根,也是增長最快的,就是住宅土地價格指數。(多頭們潛臺詞:看看下面這張圖表,你還覺得房價會跌麼?)

定了!市場價2折的房子真來了

其實,多頭們的這個邏輯並不無道理。

若把房地產看作製造業,地價就是上游的原材料,即我們所謂的麵粉,如果麵粉一直在不斷上漲,麵包、油條、包子們就無便宜的可能。

因為按照市場“互利互惠”的原則,開發商們沒有做賠本生意的動力。

再看看的下面這張圖表,大家也就基本明白你們所在的城市,為什麼房子不便宜了。

截至到2017年底,內陸省份主要城市的住宅樓面價為6522元/平方米,長三角的為10569元/平方米,珠三角的為13985元/平方米,環渤海灣片區則為7509元。

定了!市場價2折的房子真來了

若單純的站在土地成本的角度,大家依然可以樂此不疲的買房炒房。

不過,大家有沒有想過,如果一個城市的某些地方出現了地價為零的房子,並且再拋去利潤和營銷管理等費用,那麼,合理的房價又該是好多呢?

去年提出的“集體性租賃住房”讓這一假設變成了事實。

傳統上,一個新房的房價大致有四部分構成,地價、建安成本、三費(營銷、管理、財務)、合理利潤。

在市場銷售的商品房中,最重要的成本是地價,可以佔到房價的50%—70%,甚至更高;而在集體性租賃租房中(土地不拍賣,不產生地價),最重要的成本是建安成本(不存在三費),而若以建安成本來衡量房價,集體性租賃住房的價格僅有市場商品房的2折到3折。

換句話說,2到3折的房子可能要來了!

可能有人會說,集體性租賃住房又不對外銷售,所以並沒什麼用。

財經韜略T教授認為,價格低廉的集體性租賃房對現有商品房價的衝擊將體現在三個方面,

其一,大量的集體性租賃住房將減少商品房的客戶需求,並壓低市場租金,進而抑制房價。

其二,大量低價高品質的租賃性住房出現,也會壓低市場的房租租金,而租金走低也會間接抑制市場二手房房價的走高。

其三,在銀行眼中,與租賃型租房比,價格高企的商品房將成為高風險資產。

一石激起千層浪。隨著大量的租賃房入市和租賃時代的到來,自住商品房需求將相應減少,房價也將遭遇重大狙擊。

03

北京作為全國試點城市,出臺的政策,往往具有風向標的意味。

去年,北京明確2017年至2021年共建設50萬套租賃住房。2017年已確定集體土地租賃住房項目39個,主要涉及朝陽、海淀、豐臺、順義、昌平、大興等12個區,建設用地約203公頃,總建設面積約321萬平方米。

目前北京已有9個集體土地建租賃房的項目獲批,總投資額度超過36億元。

今天,北京四大銀行聯合出手,出臺集體土地租賃房長期貸款政策,說明增加租賃住房有效供應的長效機制正在建立,租房人真正站起來了!

集體租賃住房已在緊鑼密鼓進行中,未來,集體租賃住房的大規模開發就只是時間問題了。

有朝一日,中國租房市場形成,租房者在租房權益增加的同時,房租不僅不會大漲,反而可能下降!

還有一點十分重要。細心的人不難發現,在發改委新公佈的名單中,集體租賃住房房源的位置遍佈市區和郊區。

這就意味著,未來城中村的房子,包括都市邊緣農村的房子,都可以成為租賃房。這就意味著,大城市郊區農村戶口價值大增,這些農民將成為大批租賃租房的股東,長期享受土地紅利!

據統計,我國的租賃人口占11.6%,相當於1.1億人左右;而農民朋友目前約為6億;加起來就是7.1億人!

加起來,這次政策獲益人數將超過7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