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貸至暗時刻:投資者追債股東甩鍋 千家平台將淘汰?

網貸至暗時刻:投資者追債股東甩鍋 千家平臺將淘汰?

逾期、清盤、創始人自首,這些聳人聽聞的字眼背後,一些交易量過百億、近千億的網貸平臺相繼倒下,帶走了披著“上市系”、“國資系”、“高返利”等外衣的造富神話。原本要為網貸平臺“驗明真身”的今年6月,卻成了行業“至暗時刻”的起點。身處其中的投資者,或陷入焦灼的等待,或醞釀真正地遠離。

端午小長假期間,號稱交易量達800億元的網貸平臺唐小僧暴雷,被視作這輪暴雷潮的標誌事件。“底層資產塌陷”、“流動性危機”、“監管趨嚴”等多種因素,成為眾多業內人士口中網貸行業暴雷潮的“導火索”。此時,如何穩定投資人信心,避免自身受波及,成為“倖存”網貸平臺運營者首要考慮的事情。然而,讓廣東某網貸平臺CEO張鵬(化名)焦慮的是,網貸暴雷潮仍在繼續。

近日,新京報記者瞭解到,網貸備案驗收細則新規將在近期下發。此外,對於網絡借貸和網絡小貸領域的清理整頓將延長至2019年6月。

年化收益率14%,平臺出事前投入60萬

周維(化名)沒有料到,五月底剛“慫恿”家住農村的小舅子把錢投到花果金融,六月底自己就要到處奔走“追債”。

“我累計投了40萬,和妻子、小舅子加起來總共有60多萬。”周維說,原本妻子“堅決不投”,但在他不斷慫恿下也投了。

“一直都很穩”,周維告訴新京報記者,他在2015年5月份左右從朋友口中接觸到北京網貸平臺花果金融,當時年化收益率14%,此後每個月工資都會“放”進一點。

以往,錢一到期,平臺的告知電話就會過來,平臺“T+1”到賬很及時。不到還房貸緊張的時候,周維會選擇復投。

不過,周維坦言,自己有僥倖心理,“真的發現太天真了。沒有太關注網貸行業的一些規則,一直相信這個平臺很守信用。”

周維記得6月底會有一筆10萬元的投資款到期。然而,到了返利息節點時,花果金融的一則逾期信息打破了他的平靜。

在花果金融平臺上,目前還能看到這則發佈於6月26日的公告:2018年6月15日開始,花果金融債權逐漸出現逾期。

三天後,花果金融再次公告,承認前期部分項目出現壞賬,導致資金鍊斷裂,形成回款逾期,並提出一些後續兌付計劃。

事發後的幾日內,周維都沒有收到兌付款,他跑到花果金融的辦公場所門口,只看到玻璃門上一張孤零零的房屋收回公告,門內的辦公區則空空蕩蕩。

“追債”的過程中,周維發現有很多和自己經歷相似的人。“我現在很後悔,感覺自己沒臉面對家人。”周維說。

周維聯繫到當初介紹花果金融的朋友,瞭解到對方正在投資另外一家被質疑存在問題的網貸平臺,勸說朋友趕緊退了。

和周維一樣,杭州網貸平臺牛板金的投資者們也陷入了恐慌之中。一位投資者說,6月24日左右,牛板金方面還有電話打過來,希望自己參加原定7月9號-10號在北京舉辦的見面會,但令人詫異的是電話那端方女士“態度特別差”,當時自己就琢磨不對勁。

7月3日,牛板金發佈公告稱,有9048萬元的借款項目發生逾期,準備清盤。7月4日舉辦投資者見面時,平臺創始人王旭航出面,為現場投資人溝通牛板金逾期事件及後續措施。

王旭航承諾,7月6日前向投資人兌付第一筆款項共計1000萬元,後每週兌付不低於1000萬元,牛板金將持續兌付2年。目前,投資者並沒有收到第一筆兌付款。

底層資產塌陷、惡意詐騙等引發暴雷潮不斷

在網貸領域投資多年的王凌(化名)最近陸續收到很多勸她提現的消息,有朋友甚至特意打電話來提醒。“我還挺平靜的,今天有筆10萬的款到了,特別準時。有些網貸公司之所以出現擠兌潮,是因為這些公司搞活期理財,這樣風險很大。”

“這幾年網貸行業什麼大風大浪都經歷過,包括前幾年的跑路潮,自己也會再看看,只要有到期的都提出來。”王凌大概算了算,自己的現金基本都放在網貸平臺裡,總投資金額有400萬元左右,其中包括“上市系”平臺、業務量靠前的平臺,還有一些明星資本加持的平臺。

不過,王凌坦言,“說實話,這些標是真是假都不知道。”

在她看來,目前很多上市公司都缺錢,一些藉助網貸的中小企業可能資產也不好。

網貸之家數據顯示,6月平均每天就有2家網貸平臺出現問題。而到了七月,上旬剛過,就有近30家平臺跟著倒下。

這是國內網貸行業有史以來最壞的情形嗎?北京信用寶市場總監劉兵回答時稱,“目前看應該是有史以來比較嚴重的一次”。劉兵口中的“有史以來”,是相較2014、2015年時的網貸暴雷而言的。

經歷過的從業者都知道,過去是欺詐的問題,最明顯的特徵是跑路,而現在的風險主要是逾期以及流動性不足。

總部位於深圳的人人聚財創始人兼CEO許建文認為,當前網貸行業頻繁暴雷,從經營層面的內因看,“現在的實際情況是,平臺發放出去的貸款可能難以收回,這跟經濟環境有關係。”

許建文告訴新京報記者,很多網貸平臺給上市公司做供應鏈或者提供貸款,當宏觀經濟下行時,上市公司面臨債務危機,會傳導到有業務關聯的平臺,造成平臺資金鍊緊張甚至斷裂。“當然,內因也包含問題平臺的自融、詐騙等原因。另外,現在面臨信任危機,投資人信心不足。”

王旭航在就逾期事件的公開信中說,“從行業一系列事件發生後,尤其是唐小僧事件後,牛板金工作日的日均贖回量提升到1.6億左右,一度日贖回峰值達到2.2億,周贖回量幾乎是正常的2-3倍。”

網貸專欄作者肥皂最近有些後悔,自從他《六月網貸雷潮湧現我們還要撐多久等待黎明?》一文發佈後,來電商討的人絡繹不絕,每天手機都要充電N次。

肥皂認為,此次暴雷潮最重要的原因是網貸平臺涉及的上市公司、大額企業融資、地方債等底層資產出現塌陷。除此以外,某些網貸平臺信息披露不充分,或者“惡意吸引”投資人進行投資,最終投資人遭受損失。

在PPmoney網貸CEO胡新看來,近期的暴雷潮現象,主要是因為近期金融監管趨嚴、網貸備案延期、股市大跌以及在目前整個市場資金流動性緊張的大環境下,平臺的運營成本和合規成本不斷增加,借款人逾期率上升,從而導致不合規、經營不善的平臺“撐不住了”。

“平臺暴雷、逾期,歸根結底是風控出了問題。不論是用大數據、抵質押物,還是人工智能技術做風控,最終目的都是要保證風險可控。這期間,宏觀經濟形勢、國際環境都可能發生變化,平臺也都應該充分預估到。”開鑫金服總經理周治翰說。

逾期平臺股東“甩鍋”,“剛性兌付”變“剛性爆破”

一邊是投資人面臨本金“黑洞”沒有目標的等待,和正常運營平臺戰戰兢兢地呼喚投資者,另一邊則是逾期平臺陷入了“兜底”的焦慮以及股東“甩鍋”的遊戲之中。

在北京平臺某平臺逾期事件中,平臺負責人接受媒體採訪時稱,平臺不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兜底。一時間,這家平臺和“打破剛兌”關聯起來,成為輿論焦點。

一些投資人和從業者心裡,或多或少揣著“剛性兌付”的預期假設,但“剛兌”這個假設是不存在的。不過,現在被每天發生一兩起的跑路、停擺這類“剛性爆破”事件來打破,是整個市場的痛苦。某網貸平臺CEO張宇(化名)向記者表示,“最近發生停業、跑路風險的平臺很多,在很大程度上暴露出無論從業者還是投資人,對於監管定義中的‘信息中介’而非信用中介還缺乏深入的理解。”

“網貸從業者害怕暴露風險,做成了信用中介,拆東牆補西牆,用資本金,甚至最後用發假標的方式融資兌付,千方百計維護一個‘剛性兌付’的金身。”張宇說。

張宇表示,投資人對信息中介的理解也不充分。網貸服務的客戶是在銀行等機構中拿不到低息貸款的借款人,違約和壞賬水平不會比銀行低,出現部分風險非常正常。只要風險能夠隔離,就不至於造成災難性損失。“投資人缺乏對底層資產的關注,僅僅關注平臺本身,也是對信息中介的理解缺失,很多的類活期項目,底層資產完全不明,風險的概率就更高。”

值得注意的是,網貸平臺產生逾期時,少見平臺背後股東們公開“出手”,反倒是股東間相互“甩鍋”。

近期,深圳壹佰金融出現提現困難,疑似資金鍊斷裂。其中,持有40%股權的股東銀河天成集團目前互聯網金融業務負責人、銀河生物董事刁勁松近日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壹佰金融實際控制人及原有團隊未履行相關義務,且集團發現前股東涉嫌違規經營及利益輸送,集團已於2018年3月份停止收購併向註冊地廣西南寧警方報案。

同時,記者收到一份稱壹佰金融前股東諾德股份退出時存在利益輸送的報料。在新京報記者向原壹佰金融某位高管求證時,她告知記者,諾德股份離開壹佰金融時,大概留有4000萬元左右,以確保機構有保證金代償。記者再向刁勁松求證時,他表示,銀河天成集團並不知道這筆資金的存在。

張鵬告訴新京報記者,現在,從股東層面來說,這個行業不具備投資價值。“以前,平臺有逾期的話,股東可能會兜一下底。因為在股東眼裡這個平臺還有價值,但現階段,先不說股東兜不兜得起,哪怕兜得起,股東可能都選擇不去兜。因為不知道網貸‘牌照’還有沒有價值,甚至不知道這還是不是個‘牌照’。”

平臺“加息”自救,抱團取暖能否奏效?

“部分網貸平臺接連出現逾期,對整個行業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對於頭部平臺來說,這種影響小於中小平臺。”胡新稱。

他用一組數據向新京報記者說明,截至6月底,問題平臺涉及貸款餘額佔全行業的比例約為3.2%,投資人佔比為3.9%,“從這個數據來看對行業的影響是有限的”。

在胡新看來,優勝劣汰是行業發展的正常現象,未來可能還將有一些平臺退出市場,去偽存真之後,網貸行業將屬於真正優秀、合規的平臺。

實際上,無論大小,市場上尚在運營的一些網貸平臺已經坐不住了。

像王凌這樣的優質投資者,自然是網貸平臺需要穩住的一批人。

“有幾個平臺都在加息”,王凌說,前段時間,有一家曾經投過的平臺還找過自己,承諾加息,讓她回去。她向記者展示了一家平臺的標的頁面,很多都加息1%。

許建文認識到,當下最重要的一件事是穩定投資人的預期和信心。“否則正常運營的平臺也會被受到波及和影響。跟股市一樣具有羊群效應,股災之後大家必須冷靜對待”。

劉兵坦言,用戶的信心首先建立在市場大環境上,市場有信心才能激發用戶的信心,市場的信心又是多元化的,比如監管、比如宏觀經濟走勢等。

於是,在社交媒體上,接連有網貸平臺高管發聲,也有“媒體人聯合發聲”、“頭部平臺聯合發聲”等呼籲投資者理性看待、倡導平臺“抱團取暖”。

“我不知道有沒有實際效果,但具有意義,這個是沒錯。說‘不慌’,就是大家很難得的齊心協力的一起做一件事情,但背後卻是整個行業的流動性危機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張鵬說到。

7月9日,北京網貸平臺火球網發佈暫停網貸業務公告時稱,自本輪網貸行業受到衝擊以來,火球網近三週一直在遭遇大規模淨流出,存量在短時間內下降超過25%,流動性接近枯竭。

“這可能只是個開始。”讓張鵬擔憂的是,目前還不知道網貸暴雷潮什麼時候會停下。

在觀察者看來,“抱團取暖”的背後,實際上也反映著正常運營網貸平臺的一絲焦慮。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教授鄧建鵬表示,“真正的風控實力或其他方面能力較強的頭部企業不可能談這個,它們靠自己可以活下來,為何還要跟其他機構抱團取暖呢?”

正如周治翰所說,“網貸平臺聯合發出倡議,希望能夠激發平臺的合規意識,在非常時期,能一定程度上讓投資者恢復市場信心。”不過,任何情況下,“做”都比“說”要更重要。

網貸備案驗收細則新規近期下發,千家平臺將被淘汰?

在網貸行業面臨重大風險的時刻,網貸運營者和投資人還將希望寄託在監管身上,期待監管正本清源,各方能夠有所參考。事實上,新京報記者瞭解到,監管方的節奏也在加快。

近日,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下一階段的工作方案。方案提出下一階段的總體目標是,爭取用一到兩年的時間,通過清理整頓,基本完成存量風險的化解,消除較大的風險隱患,同時初步建立適應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的監管的體制、體系。

新京報記者從監管方證實,根據該方案明確的內容,P2P網絡借貸和網絡小貸領域清理整頓完成時間節點延長至2019年6月,其他各領域重點機構應於2018年6月底前,將存量的違規業務化解至零。

據第一財經報道,互金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央行副行長潘功勝在會議上表示,“金融業務活動必須持牌經營。這是去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上非常明確的一條。在資本金、股東的資質、從業人員的資質、高管資質、公司治理方面,都應該有明確的要求。”

新京報記者還了解到,P2P網貸備案驗收細則新規(全國統一版本)將於近期正式下發。這次是由國家體系制定、並將在全國執行的網貸備案驗收細則,杜絕因地方監管套利而出現驗收問題及風險隱患。

對於即將出臺的驗收新規,廣州市政協委員、廣州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方頌告訴新京報記者,有兩點希望能夠被體現:一是要提高網貸行業准入門檻,網貸中介雖然只是信息中介,但具備強金融屬性,不可能誰都可以做;二是在嚴監管、風險可控的約束下,應適度鼓勵創新。

“平臺清盤退出機制上,希望會出臺一些更加細化的標準”,國家互金安全技術專家委員會秘書長吳震向新京報記者表示,合規是永恆不變的主題,規避風險最好的辦法就是提高控制風險的水平。

網貸之家發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底,中國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數量下降至1842家,相比5月底減少了30家。目前,網貸市場總體規模已達到7萬億元左右。從數據來看,暴雷短期內沒有對增長產生歷史倒退性的影響。

對此,鄧建鵬認為,任何一家P2P網貸平臺,理論上都可以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阻隔。中國最高峰時曾有7000家網貸平臺,現在,正常運營的網貸還是1800多家,這也是中國創業企業家喜歡“一窩蜂”所導致的後果。英國大概有15家左右,美國最大的只有2家,同時有一些比較小的平臺。

鄧建鵬說,所以,我們從國際環境來比較看,中國現在P2P網貸企業數量實在是太多了。其實,中國未來能活下來的網貸平臺可能不會超過100家,即可能會有1000多家要死掉,然而,這並沒有什麼好的應對之策。

“那些堅持合規合法,有風控和技術實力、良好商業模式和背景的網貸企業能活下來,其他的市場會自然淘汰。”他說。

■ 聲音

不建議對網貸投入太多

中國小微信貸產業發展研究會主席嵇少峰對新京報記者表示,收益率明顯偏高,可能有問題,但並不是說低息就是安全的。

嵇少峰說,對於投資者來說,選擇平臺需要綜合考慮公司的經營能力、股東背景等。“但大家不要看表面,不能輕信平臺自己的宣傳,要自己去查詢工商信息,真正的股東背景是什麼。”他表示,不建議投資者對網貸投入太多。

張宇給投資人三個建議,第一,分散投資,風險無法預測,但可以被分散,切忌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第二,關注底層資產的信息披露;第三,撤離網貸中的活期理財項目。

網貸至暗時刻:投資者追債股東甩鍋 千家平臺將淘汰?

一位網貸行業分析師表示,在當前流動性風險頻發的時候,不排除有些平臺通過加息、放“羊毛”這樣的行為來吸引投資借新還舊,近期投資人應該重點警惕。當平臺資金鍊出現問題的時候,最後投入的人就變成了“接盤俠”。從已經暴雷的平臺來看,在出現問題之前,大部分平臺都做了推廣、加息活動。

此外,平臺融資也應該警惕。平臺獲得融資是好事,但在風險釋放期的當下,是真融資還是藉此營銷存疑。借融資顯示自己實力的事在網貸行業並不少見,但在目前的特殊時刻,這種融資等於輸血。新輸入的血能支撐多久,值得思量。

事前辨別P2P平臺的資質、項目真實性、是否違規,對於普通投資人來說難度過高,一旦平臺爆雷,只能事後維權。

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肖颯對新京報記者表示,投資人首先要保持清醒,努力收集商業模式信息和資金流向信息,如果判定該網貸平臺是虛構標的或存在自融等違規現象,應儘早到平臺實際經營地或註冊地公安經偵部門報案,外地投資人可以在所在地公安局報案,需攜帶合同和銀行打款憑證。

本版採寫/新京報記者陳鵬黃鑫宇顧志娟實習生遊佳穎

網貸至暗時刻:投資者追債股東甩鍋 千家平臺將淘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