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圍棋歷史

中國古代的四大藝術,琴棋書畫,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其中的棋,說的就是圍棋。

淺談圍棋歷史

圍棋起源於中國,傳為帝堯所作。晉朝人張華在他寫的《博物志》中說:“堯造圍棋以教子丹朱。”還提到,舜覺得兒子商均不甚聰慧,也曾製作圍棋教子。 《路史後記》寫得更為詳細,堯娶妻富宜氏,生下兒子朱,兒子行為不好,堯很難過,特地製作了圍棋,“以閒其情”。 按照這種說法,製造圍棋,是為了開發智慧,純潔性情的。

圍棋在春秋戰國時就已廣泛流傳了。《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載:“衛獻公自夷儀使與寧喜言,寧喜許之。大叔文子聞之,曰:‘嗚呼……今寧子視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耦,而況置君而弗定乎?必不免矣!’”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可靠的涉及圍棋的記載,時間是公元前548年。

淺談圍棋歷史

秦滅六國一統天下,有關圍棋的活動也鮮有記載。到東漢初年,社會上還是“博行於世而弈獨絕”的狀況。直至東漢中晚期,圍棋活動才又漸盛行。由於南北朝時期玄學的興起,導致文人學士以尚清談為榮,因而弈風更盛,下圍棋被稱為“手談”。唐宋時期,可以視為圍棋遊藝在歷史上發生的第二次重大變化時期。由於帝王們的喜愛以及其他種種原因,圍棋得到長足的發展,對弈之風遍及全國。

從唐代始,圍棋隨著中外文化的交流,逐漸越出國門。首先是日本,遣唐使團將圍棋帶回,圍棋很快在日本流傳。明清兩代,棋藝水平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其表現之一,就是流派紛起。明代正德、嘉靖年間,形成了三個著名的圍棋流派:一是以鮑一中(永嘉人)為冠,李衝、周源、徐希聖附之的永嘉派;一是以程汝亮(新安人)為冠,汪曙、方子謙附之的新安派;一是以顏倫、李釜(北京人)為冠的京師派。這三派風格各異,佈局攻守側重不同,但皆為當時名手。

淺談圍棋歷史

而今圍棋已遍佈世界各地,唯中國大陸、香港、臺灣、日本、韓國最為興盛;西方國家已漸熱;東南亞正在發展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