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菩萨顶之大锅院

五台山菩萨顶之大锅院

五台山菩萨顶坐北向南,依山而建。分山下,山上两部分。山下建有佛字影壁,牌楼,108级石阶,东塔,西塔等。山上为寺院主体,中轴线上五进院落,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文殊殿,文殊堂,藏经楼。东西两院为禅堂、僧舍、碑亭等。整个建筑都为清代遗构。其形制、手法及雕刻、装绘都为皇宫式样,所以菩萨顶的看点就在它的喇嘛文化和皇家道场。

五台山菩萨顶之大锅院

从菩萨顶后门进入开始参观。后院外立了一块菩萨顶的简介说明。顺台阶上平台,有一个售票处,正中有一扇门。门楣上匾额是“菩萨顶”。一进门,是一个福字影壁,许多人争相摸一下。

五台山菩萨顶之大锅院

绕过影壁往前走,左手边有一个小门,里面的小院即是大锅院。

五台山菩萨顶之大锅院

“烟霞藏梵寺,钟磬出松萝”

该院古朴静寂,大体上保持着原有的旧貌。院子打扫得很干净,但院中所铺的石板却是历朝历代的古人脚踩过的古物,虽不如新铺的路面美观,但却让人易生怀古之幽情。

五台山菩萨顶之大锅院

五观堂是僧人们的食堂,意思是僧人用餐之前进行五个方面的思考,一做尽世间一切善事、二除去世间一切恶事、三普渡众生、慈悲为怀、四想想粮食的来之不易,五看看你有没有资格吃这碗饭。“五观堂”意味着“用斋”亦是一门修行的重要课题。

五台山菩萨顶之大锅院

房檐下有一个云板。云板中间的字为“南无吉祥王菩萨摩诃萨”,右边为文殊菩萨心咒“嗡阿日阿巴杂那的”,左边为功德主“香港锦胜集团庄金洲敬献”。佛教中的云板是在早课或是中午饭前击打的,起到召集众人的作用。一般心中默颂“南无吉祥王(菩)萨,萨萨萨萨……”。击打时前7下是很分明的,菩字击打不发声,或轻声。连续的萨字的声音逐渐降低。这样敲三遍,再敲六下收尾,第二三声紧连,四五声隔开。

五台山菩萨顶之大锅院

南面是厨房,里面放置着全山闻名的四口大锅,号称五台山十景之一“菩萨铜锅”。靠东的锅台上安着一铜一铁两口锅,铁锅靠里,铜锅靠外。靠西只安着-口铜锅,最大。这口最大的铜锅铸于明万历三十九年(公元1601年),直径2米,高1.06米;那口较小的铜锅铸于清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直径为l.70米,高l米。原来这里放着四口铜锅,除了最大的那口铜锅是明代铸造,其余三口铜锅均是清代遗物。这些锅是过去菩萨顶在每年农历的正月、四月、六月、十月和腊月举办佛事活动时煮粥用的。其中最小的一口锅,直径即近二米。据说,有一个冬天,小和尚去刷洗铜锅爬不出来,最后还是搭上木梯才把他拽出来的。

五台山菩萨顶之大锅院

五台山菩萨顶之大锅院

五台山菩萨顶之大锅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