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为什么能刷新票房新高?

《我不是药神》为什么能刷新票房新高?

《我不是药神》是一部根据现实事件改编的故事影片,影片中每个演员都非常的用心努力还原了现实事件。

演员王传君(影片中饰演吕受益)为了彰显角色的病态瘦弱需要而减肥,每天跳绳几千次。甚至他还去病房感受气息,细致了解每个病人的床头都放有橘子,因此在片中设计了经常手拿橘子的画面。其中还有一场戏,他为了诠释病人的虚脱感,硬是逼着自己两天不合眼睡觉,最终完美的展现了病人因病而孱弱,因病而命在旦夕的状态。

《我不是药神》为什么能刷新票房新高?

演牧师的杨新鸣演员将近60岁了,他不会讲英语,但他努力的去学,去尝试。他在一场由张长林(王砚辉饰)主持的“假药”发布会中站出来并指出来,这并非常人可以理解与做到,可是他却做了。

《我不是药神》为什么能刷新票房新高?

影片中演黄毛彭浩的演员章宇可谓是付出与忍受最多的。一场从抢药开始的拉锯赛正式拉开了帷幕。他从最初对程勇(徐峥饰)的偏见到最后的改观,经历了很多,从一个杀猪郞到一个跟着程勇卖药的少年郎,一边有着病痛的折磨,一边有着藏药的危机意。在张长林的卖药发布会中,他们一行人为了救牧师都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其中他的受伤程度最重,为了更好地呈现人物,他可谓付出了很多辛苦与努力。

《我不是药神》为什么能刷新票房新高?

谭卓饰演的思慧,一个被老公抛弃的东北单亲妈妈,女儿得了白血病,独自带着女儿来上海赚钱看病,为了来钱快,她选择了去酒吧跳钢管舞。她这样一个处境,其实有一万种理由堕落与绝望,或者选择一走了之,抛弃女儿,可是她却没有,反而选择了最艰难的道路,不论遇到什么,她始终说行。这是一个坚强的女人,一种不服输的精神。

《我不是药神》为什么能刷新票房新高?

徐峥演的程勇在片中是个小人物,但是在整个救人的过程中他也完成了自救。他投射出来的人性的弧光是种特别有力量的东西。程勇其实和每个人都一样,心中存有善意,而这些善意也随着剧情的发展被一点一点激发出来。最终吕受益的自杀以及印度街头两尊佛像彻底激发了程勇内心的那股善意——低价帮病人带回他们的救命药。

影片中的每个人都非常的棒,他们用精湛的演技撑起一部好片。作为尽职尽责的演员就该是这个样子的。

在《我不是药神》里,印度街头出现的两尊神像的寓意你当真看懂了吗?当吕受益病入膏肓,程勇亲眼见到孱弱的吕受益卧于病榻的时候,当护士帮吕受益换药,吕受益咬着毛巾发出的满是痛苦的嚎叫声时,程勇决定再次飞往印度买药。当他买完药从药店出来,走在嘈杂的印度街头,有人抬着两尊印度神像从他面前走过,四周烟雾缭绕。这一幕,可以说是电影的点睛之笔。

《我不是药神》为什么能刷新票房新高?

这两尊神像到底什么来头呢?他们分别是湿婆和迦梨。一只手提着一颗头颅的是迦梨,她是湿婆的妻子帕瓦尔蒂的化身。迦梨最大的功绩在于,她杀死了一个强大的魔鬼拉克维拉。魔鬼的每一滴血,都可以产生出一个新的化身。迦梨在与他的战斗中,把所有化身的血全部喝干,最终消灭了魔鬼。虽然作为印度教里面人气极高的女神,迦梨也因为过于强大,而肆意放纵自己盲目毁灭世界的欲望。甚至在战胜魔鬼克拉维拉之后,因为过于愤怒和激动,不顾三界众生的安危,乱蹦乱跳,整个大地都震动起来。湿婆为了缓解迦梨给大地带来的震动,将自己垫在迦梨脚下。

而迦梨手中的人头,代表着人类的“小我”意识。迦梨将它砍掉,这样才能从“小我”造成的痛苦中得到解放,开启智慧,实现“大我”。

湿婆和迦梨都代表着毁灭与重生。就好比电影里的程勇,凭自己的力量,与高价药对抗,创造了一个低价药市场,给病人带去希望,而又一手摧毁了低价药市场,摧毁了病人的希望。在经历了内心的痛苦挣扎,目睹吕受益遭受病痛折磨之后,两尊印度神像的若隐若现,代表着程勇开始逐渐剥去油腻市井小贩的“小我”形象,神性开始显现。他的精神得到了升华,走入了“大我”的境界。这次他终于下定决心不计代价的救人了。

此部电影反映了社会、现实、人性之间的一些问题,很庆幸我们在一个好时代。该片虽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但它被完全戏剧化处理了,戏剧化之后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主角带着弧光 ,角色的弧光完整并散发着人性的光彩。徐峥饰演的角色从一开始一个为一己私利被动帮助别人的人到后来成为不惜牺牲个人利益并冒着被捕风险主动帮助别人的人,完成了自我的救赎之路,电影中他的每一次犹疑、抉择、转变都是有力的说服力。

这部电影会“药”你笑也会“药”你哭,每一个角色每一个角色都有出彩的设计王传君时常表现出无奈狡黠的笑,章宇时刻保持警惕,随时抄起酒瓶子就和对方干,谭卓为了女儿准备出卖自己的肉体却因对方的拒绝获得心理慰藉。她没看错人,在他离去的那一刻她笑了,这个笑特别动人。

《我不是药神》里追逐、打群架、组队、散伙、群众戏等等。每一场戏都有足够好的设计,该硬的地方就硬,该柔软的地方就柔软,尤其是最后一处场景,会触碰到观众最为柔软的内心部分,是一处需要纸巾的场景。

戏剧化的影片无疑阐述了医疗制度的改革的历程,也传达出了每一位病人的心声。人性的觉醒,生命的挣扎,在那绝望中透露出来的是疑似的光辉。影片中的演员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无疑是完美的诠释了他们想要传达给观众的情感——珍惜生命;他们想要传达给国家的情感——医疗的变革时代终究来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