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查驟然升級,國家下令嚴禁「環保一刀切」,受害者要討回損失

督查驟然升級,國家下令嚴禁“環保一刀切”,受害者要討回損失

這兩天,生態環境部透露了關於2018年環保督查的具體內容,其中出動18000人(次)的督查力度,讓2018年的環保督查瞬間在網絡點燃,各大媒體紛紛報道。2018的環保督查將以3倍的差距把2017年的環保風暴甩在身後,躍升為最新史上最大的環保督查。

幾乎與此同時,國家層面出手叫停環保一刀切,下文嚴令禁止地方在環保執法過程中盲目的開展工作,對人民群眾的生產和生活造成極大困擾和利益損害。

首先是環保部官方發文

督查驟然升級,國家下令嚴禁“環保一刀切”,受害者要討回損失

然後是人民日報聲援

督查驟然升級,國家下令嚴禁“環保一刀切”,受害者要討回損失

其它各大媒體也紛紛呼應

督查驟然升級,國家下令嚴禁“環保一刀切”,受害者要討回損失

督查驟然升級,國家下令嚴禁“環保一刀切”,受害者要討回損失

督查驟然升級,國家下令嚴禁“環保一刀切”,受害者要討回損失

一邊是即將到來的史上最大環保督查,一邊是最嚴的“環保一刀切”禁令。

2018年的環保風暴,正式掀起!

今年的風暴註定不一樣,而大家都在關心的問題無疑又落在了“環保一刀切”身上。最近兩三年環保風暴越演越烈,因為工作關係接觸了不少地方領導和排汙企業。首先必須承認,我接觸到的所有人都是支持國家嚴抓環保的。官員和民眾不必說,其實排汙企業的老闆也是支持環保的。畢竟環境汙染是影響每個人的,這一點大家都很清楚。根據我的觀察,對於環保風暴中“一刀切”的吐槽和批評全部集中在政策執行層面上。

國家層面出手叫停“環保一刀切”意味著什麼?地方到底有沒有權利關停企業?已經無辜躺槍或可能即將躺槍的受害者是否要討回損失,能不能討回?

最近國家層面為何主動出擊?發文嚴令禁止環保一刀切

1.地方“一刀切”簡單粗暴的行為有先例

在2017年的環保督查中,鬧的最兇的就是環保一刀切,大家應該還記得當時連人民日報和新華社兩個官媒都因對此事在網上開撕。最終由當時的環保部出面,叫停了地方的“環保一刀切”錯誤行為,之後此事才算罷了。有這樣的先例在前,今年必定是不能再走老路,所以提前打一劑預防針也是很有必要。

2.今年的督查全面開啟,力度是去年3倍

繼2017年京津冀及周邊“2+26”城市5600人次的強化督查之後,一場範圍更廣、人數更多、要求更高、持續時間更長的新一輪強化督查即將開始。據生態環境部提供的消息,“藍天保衛戰強化督查”將從2018年6月11日開始,持續到2019年4月28日結束。此次強化督查共動用約1.8萬人(次)

根據安排,此次督查範圍為:

督查驟然升級,國家下令嚴禁“環保一刀切”,受害者要討回損失

面對如此強力度的環保督查,有些平時工作不到位的地方難免又會重蹈覆轍。

3.和百姓利益相關的事,沒有小事,國家層面主動出擊,代表對此事的重視程度

和絕大多數百姓利益的事就是大事,環保茲事體大,牽扯的範圍面極廣,如不加控制,小到街頭老百姓,大到企業的生活和生產都將收到嚴重影響。此次國家層面提前下令,把醜話說在前面,體現了國家對此事的重視程度是空前的。

換句話說,這次國家在給地方發信號:這次要動真格的了,不要亂來,要按規矩辦事。

地方到底有沒有權利關停?在環保執法中遇到的兩個坑

答案是:有權利。但存在兩個普遍的問題:濫用權力和不按規矩辦事。

因為禁養措施和環保力度加大,一些帶有汙染性的中小型行業都在進行關閉關停,特別在江、浙、滬地區尤為常見。

1.濫用權力,關了不該關的

什麼是濫用權力。就是不分青紅皂白地實施集中停工停業停產、一律關停等過度操作的行為。當前治汙行動中,形成了一股關停汙染企業的風潮,並且由於環保高壓態勢,執法實踐中出現了“一刀切”、追求效率、忽視程序要求的傾向。

2.不按規矩辦事,處理違法時自己也在違法

什麼是不按規矩辦事?這個在法律上也有個高大上的說法,叫“程序不合法”。意思就是,即便有問題,地方在執法時也要按照程序辦事,絕不能走哪關哪,執法全憑一張嘴,我說關就得立刻關。這些魯莽隨意的執法方式,在本次禁令重是嚴令禁止的。

《行政處罰法》第四十二條規定:“行政機關作出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或者執照、較大數額罰款等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當事人要求聽證的,行政機關應當組織聽證。對於那些涉及行政相對人重大利益的行政處罰,聽證是他們的法定權利。

如果你遇到地方執法時有人向你說“先停再說”,這時對方就是不按規矩辦事,法律沒有“先停再說”這一套。這種簡單粗暴的行為也是這次國家重點整治的對象。

環保,一定要嚴查。但嚴查不是瞎查!現在的情形是,一些必須嚴查的經過一陣風的監督後,開工了。一些與汙染環境八竿子打不著的,各種設備拆掉,封掉,甚至毀掉……環保執法要做到有的放矢,這樣環保才有力,才服人心。一般有汙染的廠,被封掉,企業主內心會覺得受傷,但服氣。沒汙染的,被封掉,除了經濟損失,內心也充滿了深深的失望…

已經被或即將被一刀切躺槍的受害者除了吃啞巴虧,能維權嗎?

這也是經常被身邊開企業的朋友問到的問題,答案是:必然可以。

這是很多人最關心的問題,但很少有人能把這件事做好。這是一件很值得深思的事情。從去年到現在,在關閉的這些大小企業中,存在相當數量被誤傷的情況。對於那些已經採取了“環保一刀切”的地方,受到損害的企業或個人是可以依法維權的?這類企業嚴格意義上並沒有違反的法律,不具有違法性,這是它與因違法處罰關停那類企業的區別。在關停那部分無辜躺槍的企業過程中,地方是處於一種違法的狀態。無論是吊銷你的環評,吊銷了你的排汙許可,或者是你的安全生產許,這些行為都是違法。你可以要求行政賠償,給你造成了多長時間的損失,多長額度的損失,這都可以賠償。即便對方是一種所謂合法狀態做事情,那也會涉及到行政補償,這個也可以申請。所以,執法機關也必須遵照法律程序要求,否則要為錯誤的行為付出代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