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股比将增至75% 祁玉民的“何去何从”?

宝马股比将增至75% 祁玉民的“何去何从”?

7月9日,在中德两国政府高层见证下,宝马集团和华晨集团就双方合资企业华晨宝马的长期发展,签署了一份长期框架性协议。根据协议,华晨宝马将继续扩大投资和生产,促进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业升级融合发展,并启动中德双方在第三方市场的开发与合作。

宝马股比将增至75% 祁玉民的“何去何从”?

此次签订的新的长期发展规划为华晨宝马的未来发展描绘出更广阔的前景:2019年,华晨宝马的整车产能将达到52万辆;接下来,宝马集团在沈阳的投资将持续增加,到2020年,BMW品牌核心产品系列的首款纯电动SUV BMW iX3将在沈阳投产,这款产品将不仅在中国销售,还将出口到全球市场。

然而,“好梦不长”。短短的三天后,德国《经理人杂志》及凤凰卫视报道等媒体报道称,宝马将增持华晨宝马合资公司的股份,持股比例至少75%。受此消息影响,当日,华晨宝马港股盘中迅速下挫,最大跌幅超过18%。

宝马股比将增至75% 祁玉民的“何去何从”?

宝马股比将增至75% 祁玉民的“何去何从”?

随后,有媒体向华晨汽车董事长祁玉民求证,得到了其官方辟谣。祁玉民表示:“国家政策实施细则没有出台,怎么会有具体股比?”但是,在 9日中午,中德两国总理与两国22位相关部门负责人共同参加第五轮中德政府磋商时,总理说,“我们今天的磋商取得了丰硕成果,而且在多个领域开创了‘第一’。”

宝马股比将增至75% 祁玉民的“何去何从”?

事实上,总理所说的“第一”,包括中德双方当天签署的两项合作协议。“巴斯夫集团即将在广东湛江建设的精细化工一体化基地,是中国重化工行业外商独资企业‘第一例’;宝马公司在中国合资企业持股超过50%,这又是一个新的‘第一例’。”

自今年4月份发改委明确表示今年7月28日起将放开放宽外资股比限制”后,行业内纷纷猜测谁将是首先成为打破50:50的外资品牌。从目前来看,宝马将率先“打破”外资股比限制。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总理访德,宝马公司与其在华合资伙伴签下了两份合作协议。其中,宝马长城已经明确了在新的合资项目中股比各占50%,这样来看,外界猜测宝马和华晨在华晨宝马的股比结构将发生变化不非毫无依据。

宝马股比将增至75% 祁玉民的“何去何从”?

如果消息不是空穴来风,这对于一直以来盈利都依靠着旗下合资品牌华晨宝马来支撑的整个华晨集团来说,绝对是“灭顶之灾”。据华晨中国发布2017年度业绩报告,公司实现收益53.05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华晨宝马对集团净利润贡献较2016年增加31%至52.38亿元。 简单点说,如果没有华晨宝马,华晨集团的盈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句“名言”来说华晨汽车再适合不过了。与宝马已经“联姻”15年,在其他中国品牌全力构建自主研发体系、提升产品设计水平和质量的时期,华晨汽车并未大力气投入。可以说,华晨已经完全习惯了坐享其成,甚至丧失了对中国品牌的驱动力,更可悲的是,一直依赖宝马技术的华晨,推出的几款车型都难以在市场获得成功。

虽然,有关分析认为,即使如外媒所说宝马增持华晨宝马股比至少75%要到2022年,四年时间虽然一切皆有变数,但从目前华晨汽车状况和宝马的行为来看,华晨汽车举步维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