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为你着想”“对不起,你没这个资格”

01

前段时间,朋友约我一起吃饭,情绪看着很低落,喝了很多酒后才告诉我,说他马上要离开当前的公司了。

对于这个消息,我没有太惊讶。因为朋友的公司虽然效益也还可以,工资也比较稳定,但去年以来一直都在进行内部调整,所以走留也是情理之中。但唯一还是有一点惊讶的是,朋友一直以来干得都不错,怎么突然把他开了。

看着朋友心情不好,我BLABLA给他讲了一堆道理,说我的看法,告诉朋友我理解他,劝他要看开一些,现在也不失为一个机会,兴许就能干得比现在还好。

“我是为你着想”“对不起,你没这个资格”

听我说完,朋友淡淡问了我一句,“你有没有被开过的经历?”

我愣了一下,因为一直以来都还是比较顺的,几年前的跳槽也是自己的申请。我告诉朋友,没有。

朋友无奈地笑了一下,说我刚才说的那些话跟他们领导找他谈话时一模一样。

朋友最后苦着脸说,所以你只是同情,谈不上理解。当你把你最好的几年都给了现在的工作,想把他当成一种事业的时候,最后却被告知要离开,那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你没有经历过,你不会懂。

我一时无言以对。我们常说设身处地、为人着想,真的能做到吗?

02

想起前几年在公司的时候,我和另一名同事分到同一间宿舍。

住了几个月之后,朋友突然告诉我他女朋友周末要过来两天,问我能不能暂时跟其他同事凑合一下,我也是很爽快地答应了,搬着被子走了,正好一个同事出差,我也就住到他那里。

一个月后,他女朋友调到了附近的城市,每到周末就过来看望室友,我也是每到周末就四处问有没有谁出差,有没有谁休假。

“我是为你着想”“对不起,你没这个资格”

持续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我跟室友同部门的同事吐槽,也是看他能不能劝一下。

结果那个同事把我批评了一通,说我要为室友的婚姻大事着想,受点委屈算什么,不就搬个房间么,下次他帮我搬。

我被他的一通大道理说得一时语塞。

就这样过了两周,我内心确实有点受不了。本来就只有周末可以休息一下,还不能在自己房间待着。无奈之下直接跟室友说了我的不满。

后面我再没搬过房间,倒是室友一到周末就搬出去了。

后来再碰到那个同事的时候,他跟我诉苦,说我那室友周末都搬到他那里了,他连续搬了两周,也受不了了,干脆换了宿舍

03

我有时候反思,当我们在劝别人的时候,真的是发自内心地去为对方着想的吗?好像并不是。

“我是为你着想”“对不起,你没这个资格”

很多时候,我们是站在一个自以为理性的角度,举着正义的大旗,谈论着我们自以为的解决办法。我们感觉是合情合理,但在对方看来,似乎更多的是纸上谈兵、隔靴搔痒。

我们并没有充分了解对方的处境,没有站在他的角度考虑问题,而只是站在一个第三者的角度,用道德的制高点,告诉他应该怎么样去做,应该怎样正确地去做。

可是当自己轮到了那样的处境,能做到吗?有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可以做到的,也许不到最后做的时候,你不会发现自己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尚

如果你自己都没有这样的经历,又有什么资格去告诉别人怎么做?

如果你自己都做不到,又有什么理由去劝别人这么做?

所以,这个世上哪有什么真正的设身处地?所有的设身处地都是我们想象出来的罢了。

我以为你是这么想的。

我以为你是这样的情况。

我以为你该这样去做。

可是你以为你以为的,真的是就是你以为的吗?

04

后来,我也才发现,当你在劝别人,在教别人怎么做之前,你要首先拿到一张资格证。

“我是为你着想”“对不起,你没这个资格”

最好的资格证是相似的经历

。你把你当时的情况给他讲了,把当时的选择角度和处理方法告诉对方,也许是最管用的。最起码里面有一些方法,是可以使用的。哪怕方法用不上,一些考虑问题的角度也是可以参考借鉴的。

如果没有,也要充分了解对方的处境、想法。就像我自己是单身,没有家庭包袱,而朋友拖家带口一样,我可以选择换个岗位、换个公司、换个环境,甚至换个城市。但是朋友可以吗?他的家庭现状不允许他的工作出现太大的变化。所以,在为别人着想之前,最起码要了解一下基本的情况。有时候说不好,可能朋友都没得当。

如果都没有,那么请你选择沉默。一位心理老师曾经跟我说,面对一些客户的时候,他有时候其实并不需要说什么,客户谈着谈着自己就想开了。他说,有时候是因为他们压抑自己太久,只是找不到一个发泄的出口。所以,可能别人对你的倾诉,有时候只是一次发泄罢了,并不需要你提什么意见和想法。你所要做的很简单,安静地倾听就好了。

05

昨天给朋友打了个电话,问他怎么样了。

他说正联系呢,应该快了。

我问他家人知道不。

他说还没告诉他们,这两天天气凉,老婆和孩子都病了,自己编了借口在家照顾他们呢。

“我是为你着想”“对不起,你没这个资格”

似乎,我们永远都不会知道对方正在经历着什么。

生活不易,愿命运善待每一名负重前行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