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離離暑雲散 裊裊涼風起

处暑-离离暑云散 袅袅凉风起

離離暑雲散

嫋嫋涼風起

處暑-離離暑雲散 嫋嫋涼風起

明日,處暑

處暑,七月中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

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

“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

表示暑氣、炎熱即將過去

“處暑”即是“出暑”

處暑,中國二十四節氣中

第十四個節氣

秋季的第二個節氣

处暑-离离暑云散 袅袅凉风起
处暑-离离暑云散 袅袅凉风起

處暑節氣意味著

我們就要進入氣候意義上的秋季

長江以北地區氣溫將逐漸下降

北斗七星,彎彎的斗柄指向西南方向

晝夜的溫差將漸漸顯露

处暑-离离暑云散 袅袅凉风起
处暑-离离暑云散 袅袅凉风起

處暑三候

一候鷹乃祭鳥

二候天地始肅

三候禾乃登

处暑-离离暑云散 袅袅凉风起

一候鷹乃祭鳥。氣候轉涼鷹開始大量捕獵鳥類。

处暑-离离暑云散 袅袅凉风起处暑-离离暑云散 袅袅凉风起
处暑-离离暑云散 袅袅凉风起

二候天地始肅。天地萬物開始凋零,陰氣始肅。

处暑-离离暑云散 袅袅凉风起
处暑-离离暑云散 袅袅凉风起

三候禾乃登。“禾”原指的是黍、稷、稻、高粱類農作物的總稱。

“登”即成熟的意思。不但農作物要收穫了,細觀察連小草們也要抽子結果為來年的春風吹又生做足準備了。

處暑習俗

处暑-离离暑云散 袅袅凉风起

慶中元:普度佈施

處暑前後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民俗活動。舊時民間從七月初一起,就有開鬼門的儀式,直到月底關鬼門止,都會舉行普渡佈施活動。據說普度活動由開鬼門開始,然後豎燈篙,放河燈招致孤魂,最後以關鬼門結束。時至今日,已成為祭祖的重大活動時段。

处暑-离离暑云散 袅袅凉风起

放河燈:悼念逝者

放河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是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肖紅《呼蘭河傳》中的一段文字,是這種習俗的最好註腳:“七月十五是個鬼節;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託生,纏綿在地獄裡非常苦,想託生,又找不著路。這一天若是有個死鬼託著一盞河燈,就得託生。”

处暑-离离暑云散 袅袅凉风起

開漁節:百舸競發

對於沿海漁民來說,處暑以後漁業收穫的時節,每年處暑期間;在浙江省沿海都要舉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開漁節,決定在東海休漁結束的那一天,舉行盛大的開漁儀式,歡送漁民開船出海。

处暑-离离暑云散 袅袅凉风起

吃鴨子:潤肺健脾

老鴨味甘性涼,因此民間有處暑吃鴨子的傳統。北京至今還保留著這一傳統,一般處暑這天,北京人都會到店裡去買處暑百合鴨等。在南京則以湖熟地區的麻鴨最為搶手。這種鴨子味甘性涼,肥瘦適宜。。

处暑-离离暑云散 袅袅凉风起

臉覷厝:打道回府

福州人有句俗語,叫作“處暑一過臉覷厝”。“厝”指有錢人在城裡的大房子,“臉覷厝”就是臉要朝著自己在城裡的家看,意思是外出避暑的人要打道回府了。

处暑-离离暑云散 袅袅凉风起

處暑養生

處暑意味著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正式結束, 早晚轉涼,中午偏熱,雨水減少,空氣乾燥,養生方式要適時做出調整。

1、衣:此時正處在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洩趨向收斂,這時不要急於增加較厚衣衫,“春捂秋凍”之意就是讓體溫在秋時勿增高,以利於收斂陽氣。

2、食: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避免燥邪傷害,多增加酸性食物,以加強肝臟功能。

处暑-离离暑云散 袅袅凉风起

3、住:處暑後氣溫逐漸下降,日夜溫差增大,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此時起居作息要相應地調整。要早睡早起,早睡可以避免秋天肅殺之氣,早起有助於肺氣的舒展。

4、行:運動不宜太過,儘量選擇運動量較小的活動,避免大量出汗,以免傷害陽氣和陰精。

5、思:秋風秋雨愁煞人,此時的氣候特點易導致人們情緒低落。怎樣克服秋季的不良情緒?首先要保持精神上的安寧,減少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影響;減少神志外馳,以保肺之清肅之氣。儘量排除雜念,以達到心境寧靜狀態。

处暑-离离暑云散 袅袅凉风起

處暑讀詩

早秋曲江感懷

(唐)白居易

離離暑雲散,嫋嫋涼風起。

池上秋又來,荷花半成子。

朱顏易銷歇,白日無窮已。

人壽不如山,年光急於水。

青蕪與紅蓼,歲歲秋相似。

去歲此悲秋,今秋復來此。

處暑後風雨

(宋)仇遠

疾風驅急雨,殘暑掃除空。

因識炎涼態,都來頃刻中。

紙窗嫌有隙,紈扇笑無功。

兒讀秋聲賦,令人憶醉翁。

七月二十四日山中已寒二十九日處暑

(宋)張嵲

塵世未徂暑,山中今授衣。

露蟬聲漸咽,秋日景初微。

四海猶多壘,餘生久息機。

漂流空老大,萬事與心違。

元宮詞(一百三首)

(明)朱有燉

白酒新篘進玉壺,水亭深處暑全無。

君王笑向奇妃問,何似西涼打剌蘇。

处暑-离离暑云散 袅袅凉风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