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离离暑云散 袅袅凉风起

处暑-离离暑云散 袅袅凉风起

离离暑云散

袅袅凉风起

处暑-离离暑云散 袅袅凉风起

明日,处暑

处暑,七月中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

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

表示暑气、炎热即将过去

“处暑”即是“出暑”

处暑,中国二十四节气中

第十四个节气

秋季的第二个节气

处暑-离离暑云散 袅袅凉风起
处暑-离离暑云散 袅袅凉风起

处暑节气意味着

我们就要进入气候意义上的秋季

长江以北地区气温将逐渐下降

北斗七星,弯弯的斗柄指向西南方向

昼夜的温差将渐渐显露

处暑-离离暑云散 袅袅凉风起
处暑-离离暑云散 袅袅凉风起

处暑三候

一候鹰乃祭鸟

二候天地始肃

三候禾乃登

处暑-离离暑云散 袅袅凉风起

一候鹰乃祭鸟。气候转凉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

处暑-离离暑云散 袅袅凉风起处暑-离离暑云散 袅袅凉风起
处暑-离离暑云散 袅袅凉风起

二候天地始肃。天地万物开始凋零,阴气始肃。

处暑-离离暑云散 袅袅凉风起
处暑-离离暑云散 袅袅凉风起

三候禾乃登。“禾”原指的是黍、稷、稻、高粱类农作物的总称。

“登”即成熟的意思。不但农作物要收获了,细观察连小草们也要抽子结果为来年的春风吹又生做足准备了。

处暑习俗

处暑-离离暑云散 袅袅凉风起

庆中元:普度布施

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据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开始,然后竖灯篙,放河灯招致孤魂,最后以关鬼门结束。时至今日,已成为祭祖的重大活动时段。

处暑-离离暑云散 袅袅凉风起

放河灯:悼念逝者

放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是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肖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

处暑-离离暑云散 袅袅凉风起

开渔节:百舸竞发

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渔业收获的时节,每年处暑期间;在浙江省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决定在东海休渔结束的那一天,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

处暑-离离暑云散 袅袅凉风起

吃鸭子:润肺健脾

老鸭味甘性凉,因此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传统。北京至今还保留着这一传统,一般处暑这天,北京人都会到店里去买处暑百合鸭等。在南京则以湖熟地区的麻鸭最为抢手。这种鸭子味甘性凉,肥瘦适宜。。

处暑-离离暑云散 袅袅凉风起

脸觑厝:打道回府

福州人有句俗语,叫作“处暑一过脸觑厝”。“厝”指有钱人在城里的大房子,“脸觑厝”就是脸要朝着自己在城里的家看,意思是外出避暑的人要打道回府了。

处暑-离离暑云散 袅袅凉风起

处暑养生

处暑意味着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正式结束, 早晚转凉,中午偏热,雨水减少,空气干燥,养生方式要适时做出调整。

1、衣:此时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这时不要急于增加较厚衣衫,“春捂秋冻”之意就是让体温在秋时勿增高,以利于收敛阳气。

2、食: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多增加酸性食物,以加强肝脏功能。

处暑-离离暑云散 袅袅凉风起

3、住:处暑后气温逐渐下降,日夜温差增大,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起居作息要相应地调整。要早睡早起,早睡可以避免秋天肃杀之气,早起有助于肺气的舒展。

4、行:运动不宜太过,尽量选择运动量较小的活动,避免大量出汗,以免伤害阳气和阴精。

5、思:秋风秋雨愁煞人,此时的气候特点易导致人们情绪低落。怎样克服秋季的不良情绪?首先要保持精神上的安宁,减少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减少神志外驰,以保肺之清肃之气。尽量排除杂念,以达到心境宁静状态。

处暑-离离暑云散 袅袅凉风起

处暑读诗

早秋曲江感怀

(唐)白居易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池上秋又来,荷花半成子。

朱颜易销歇,白日无穷已。

人寿不如山,年光急于水。

青芜与红蓼,岁岁秋相似。

去岁此悲秋,今秋复来此。

处暑后风雨

(宋)仇远

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

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

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

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

七月二十四日山中已寒二十九日处暑

(宋)张嵲

尘世未徂暑,山中今授衣。

露蝉声渐咽,秋日景初微。

四海犹多壘,余生久息机。

漂流空老大,万事与心违。

元宫词(一百三首)

(明)朱有燉

白酒新篘进玉壶,水亭深处暑全无。

君王笑向奇妃问,何似西凉打剌苏。

处暑-离离暑云散 袅袅凉风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