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花灯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你了解吗?

高明花灯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你了解吗?

点击上方“高明人大”可以订阅哦!

高明花灯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你了解吗?

去年,高明花灯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在博物馆展厅内,展台上形态不同的五只花灯十分引人注目,它们以红蓝为主色调,色彩明艳,彩纸上勾勒出“福”字以及其他图案。抬头仰望,十二只花灯高高悬挂,别有风味。高明的花灯制作形式独特,西安范洲村的黄龙吐珠灯、更楼泽河村的八角灯和明城龚村的剪花灯,都具有较高的工艺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本期“多彩非遗”将讲述高明花灯的来源、制作工艺以及传承现状。

源起:高明花灯节习俗

高明花灯习俗,广泛流传于高明区各镇街,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按高明的习俗,当年添丁的家庭,就要在来年的正月起灯。流行的花灯分两种,一种是挂在社公处,称社公灯,另一种是挂在祠堂或者厅堂,称八角灯。灯——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具有光明、吉祥的含意,

在高明,灯同丁同音,有添丁之意。所以,高明的花灯是一个吉祥的符号。

高明花灯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你了解吗?

400余年历史的高明花灯 带着美好寓意流传至今。右边红白相间为传统八角灯。

最有特色的的灯节为西安街道范洲村。明代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范洲村人罗黄裳高中进士,官至贵州省按察副使,其才学深得嘉靖皇帝赏识,特准御赐范洲村制作”黄龙吐珠灯”以示嘉奖。按皇帝旨意,黄龙吐珠灯取样于江西,用竹篾和彩纸扎制,以60个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尖角形图案组合成3.6米高3.6米宽、形似龙珠的大圆形灯,并用通花剪纸图案装饰,内燃油盏,光芒四射,十分壮观。自此,范洲村每年制作一个大

型黄龙吐珠灯,悬挂在该村”三珍堂”(又称大庙),新春正月各家都在厅堂悬挂花灯。更楼镇泽河村制作的是俗称”三十四面睇(看)”的大型八角灯,灯形别致。灯面用木刻印画装饰,装饰画多是”八仙过海””八仙贺寿”等如意吉祥故事,别具特色。每年正月,悬挂于祠堂正中央,村民称为祠堂大花灯。各家则自制或到圩市选购细花灯回家悬挂。

高明花灯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你了解吗?

创新八角灯

高明花灯习俗的流行自然带动高明花灯扎制行业的发展。花灯扎制艺人每年十月开始扎制花灯,正月初二开年后,花灯扎制艺人在各圩市摆卖各式花灯。据清光绪二十年《高明县志》记载:“新庄圩在新庄前,俗名花灯圩。每年元月初三,村民挑各式花灯在此发卖。午后散。” 大型的花灯是专门为神诞、庙会扎作的,虽然在高明已几十年没见过了,但是八角灯、社公灯这些花灯却一直流传着。

工艺:扎制工序繁多

现在高明仍有十多位花灯扎制艺人,但是大多都是古稀之年,黄燕琼是最年轻的一个。她八岁开始扎制花灯,从小跟着父亲去灯圩卖灯。黄家的扎制手艺不知传了多少代,爷爷黄伦开、父亲黄添林都以此为业,她从小就耳濡目染。黄燕琼有五兄弟姐妹,以前扎制手艺是传男不传女的,不过家中兄弟们不愿意承继,老父亲为了不让手艺失传,就破例让女儿接手。老父亲早几年离世,留给女儿扎制手艺,还有几把竹尺和印模。他曾讲过,世代相传,尺度不能变,灯上所表现的祝福不能变。

高明花灯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你了解吗?

八角灯的内架

花灯的扎制工序繁多,选竹、砍竹、开篾、折篾、扎架、选纸、裁纸、剪纸、印刷、糊纸、画纸11道工序,共118个步骤,全部只能由人手做,做好一只花灯需要花费一天时间。产能低,成不了产业,没什么人愿意传承。

制作花灯用的竹子也有讲究,要选用山竹,而且只能用其中韧性最好的内部。每一盏花灯成品,都是由灯脚、灯芯、灯角、脚框、十字棒五个部分组成,这五个部分所用的竹子都有不同的规格。

手扎花灯寄托着添丁发财、吉祥如意等殷切祝福,高明流行着做八角花灯,“八”寓意着“发”,花灯有3层角,每层有8个角,共有24个角,代表着一年24个节令。每个灯面配木刻印画,灯角用彩纸花及剪纸图案装饰,这些都蕴含着多种情感的祝福。其中,灯带上的双金钱、红心、大吉、双喜、石榴,分别代表了财富、爱情、吉祥、珍贵等含义。

传承:在传统中创新

目前,高明区博物馆已与高明区荷城街道沛明实验小学携手,组织高明花灯传承人黄燕琼女士,进校开展扎花灯培训班,参加佛山市“小手拉大手 大城小工匠”“佛山市秋色赛会”等大型活动,从而使高明扎花灯的历史文化和工艺技术得以手把手面向青少年一代进行推广教育及传承学习。

黄燕琼走出了传统家庭作坊,来到学校、社团里教导花灯扎制,并在传统中创新,加进现代元素,扎制利是花灯、莲花灯等。在教习中,黄燕琼亦在不断地调整,在古老的花灯工艺中加进小朋友们喜爱的元素,扎作出卡通灯。

高明花灯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你了解吗?

宝莲荷花灯

高明区博物馆制定了“保护—传承—推广”的工作方案,搭建“村、镇、区”的全方位保护传承体系,针对《高明花灯》保护项目,计划在保护项目所属的村、镇共建“项目保护基地”、组建项目管理队伍及管理经费补助等;在学校、企业等设“项目研究基地”,开展历史研究、创新开发等,让社会各界共同参与项目保护传承;在高明区博物馆内设“项目传承基地”,开展相关活动进行宣传推广。

高明花灯节是广大群众表达追求美好、向往光明、热爱生命、和谐欢乐的朴素形式。花灯节在数百年的传承和发展中,已成为广大高明人民的文化娱乐盛会,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大有裨益。

高明花灯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你了解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