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丨九龍吐水!故宮爲什麼六百多年從來不被水淹

新知丨九龙吐水!故宫为什么六百多年从来不被水淹

九龍吐水!大雨中的故宮好美!

北京近日連降強暴雨,而地處中軸線的故宮博物院卻並未被洶湧的雨水攻佔。

故宮“九龍吐水” 避免“看海”模式

北京陣雨不斷,但故宮地面積水很少。憑藉較高的地勢與精妙的排水系統,故宮避免了“看海”模式。

而且,故宮的牆壁上還出現九龍吐水的現象。

新知丨九龙吐水!故宫为什么六百多年从来不被水淹

雖然天降大雨,但身披五彩雨衣的遊客絡繹不絕,排成長隊觀賞。

新知丨九龙吐水!故宫为什么六百多年从来不被水淹新知丨九龙吐水!故宫为什么六百多年从来不被水淹

雨中的故宮,別有一番美麗!

接下來,我們就一起看看,是怎樣的建築設計,讓大雨中的故宮依舊美麗動人。

故宮的排水系統:“九龍吐水”的原理

故宮,明清兩代的權力中心,中國古代建築的集大成者。為了使都城長治久安,在建造之初,工匠就考慮到了排水問題。

主體建築太和殿,建在高大的石基上,每逢雨季,這裡都會出現“九龍吐水”的壯觀景象,利用自然形成的地勢落差,雨水從九個龍口噴出,順勢流向溝渠,之後通過下水道排出城外。

新知丨九龙吐水!故宫为什么六百多年从来不被水淹

△太和殿

新知丨九龙吐水!故宫为什么六百多年从来不被水淹

△平時,無降雨天氣時

新知丨九龙吐水!故宫为什么六百多年从来不被水淹

△降雨時,九龍吐水現象出現。

明暗“勾結”的縱橫溝渠

雨水從螭首“口中”流出,進入石槽溝

新知丨九龙吐水!故宫为什么六百多年从来不被水淹

除了大殿前螭首下面的這些石槽溝

各庭院屋簷下也都遍佈著這種地面上的溝

被統稱作

“明溝”

新知丨九龙吐水!故宫为什么六百多年从来不被水淹

雨水落入到這些明溝後

會順著溝槽一路通過入水口

而“掉進錢眼”

新知丨九龙吐水!故宫为什么六百多年从来不被水淹

落入“錢眼”的雨水

匯入地下各種暗渠內

新知丨九龙吐水!故宫为什么六百多年从来不被水淹

△水渠

為了加強蓄水能力,工匠又挖掘了一條護城河,即便積水全部排入河道,護城河的水位也僅僅升高一米,絲毫不會影響都城。

內外結合不懼暴雨

流入到各種溝渠的雨水

經過支線匯入幹線

最後彙總於內金水河

“內金水河”是指金水河流經紫禁城內的一段

是故宮內排水系統的主幹線

新知丨九龙吐水!故宫为什么六百多年从来不被水淹

匯入內金水河的雨水

蜿蜒曲折圍著故宮大殿流至水閘處

最終排到外金水河

新知丨九龙吐水!故宫为什么六百多年从来不被水淹

因巧妙的佈局,故宮成為水系設計的典範,它西北高東南低,城中排水系統正是充分利用到這一地形特點。龐大而精妙的設計,讓紫禁城歷經過百年的風雨後,依舊安然無恙。

為古代匠人的技藝所折服,更為技藝背後寶貴的匠心點贊。

新知丨九龙吐水!故宫为什么六百多年从来不被水淹

△排水模式

新知丨九龙吐水!故宫为什么六百多年从来不被水淹新知丨九龙吐水!故宫为什么六百多年从来不被水淹

主辦:北京市豐臺區科學技術協會

承辦:北京科技報社丨北科傳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