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孔子佩服至極的他,三次讓出君位,不然必定改變吳越爭霸結局

據史書記載周太王有三子,三子季歷的兒子姬昌深受太王寵愛,周太王就想把位子傳給三子。長子泰伯次子仲雍借為父採藥的機會一起逃到荒涼的江南,自創基業,建立了勾吳古國。

讓孔子佩服至極的他,三次讓出君位,不然必定改變吳越爭霸結局

壽夢繼位後吳國方始日益強大,自稱為王。吳王壽夢喜愛第四子季札,他仁德寬厚,知書達理,壽夢很想把王位傳給季札。季札深受中原文化薰陶,一心只求追比聖賢,他無心王位,他推薦長兄諸樊繼承王位,諸樊死前想把王位傳給季札,季札再次拒絕。

直到第三子夷昧想授國與他,吳國上下被季扎的品行感動,一心想擁立他為王。季札乾脆退隱山林,每次躬耕勞作,如此堅定的意志讓吳國人只能一聲嘆息。

讓孔子佩服至極的他,三次讓出君位,不然必定改變吳越爭霸結局

季札也是春秋時期著名的外交家,一生出使中原各國,他的學識見識賢德給各國造成了很大的轟擊,各國賢人爭相與之相交。

出使魯國,季札聽到周樂,他通過自己卓絕的見識解析了禮樂的深藏內涵,以及周國的盛衰之勢,語驚四座,引得以禮為傲的魯國人瞠目。出使鄭國,他準確的遇見了子產必將執掌鄭國國政,並勸誡子產當他掌權時務必以禮持國,否則鄭國逃不開敗亡的命運。

讓孔子佩服至極的他,三次讓出君位,不然必定改變吳越爭霸結局

季札最著名的典故當屬“季札掛劍”,,季札出使魯國時經過了徐國,於是就去拜會徐君,徐君頓時被季札的氣質所折服。但是更吸引人注意的是季札腰間的寶劍,徐君雖然喜歡在心裡,卻不好意思表達出來,只是目光奕奕,不住地朝它觀望。季札看在眼裡,內心暗暗想道:等我辦完事情之後,一定要回來將這把佩劍送給徐君。為了完成出使的使命,季札暫時還無法送他。

等到季札出使歸來,徐君卻已去世,季子來到徐君的墓旁,內心有說不出的悲慼與感傷,他把腰間的寶劍掛在了樹上。隨從不解劍掛在樹上還有什麼用呢?季札答道:“我的內心曾許諾過把劍贈給徐君,怎麼能夠因為他的過世,而背棄為人應有的信與義,違棄原本的初衷呢?”

讓孔子佩服至極的他,三次讓出君位,不然必定改變吳越爭霸結局

孔子曾經說過:“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司馬遷讚美季札是一位“見微而知清濁”的仁德之人。賢者的謙恭禮讓、非凡氣宇和遠見卓知,一直在中國歷史的長空中,閃耀不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