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整版推介本港连载作品江苏人民出版社新书《南京老杆子》

现代快报整版推介《彩色港》连载作品

江苏人民出版社新书《南京老杆子》

▓ 瓦西里

2018年8月26日,《现代快报》以整版篇幅推介头条号《彩色港》连载作品、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书《南京老杆子》。

该整版报道中,除主体报道《:南京往事,南京味道》外,着重介绍了央视著名主讲、民国史专家王晓华,并辑录了江苏人民出版社社长徐海,作家、评论家郝庆军,以及头条号《彩色港》(简称本港)主编、南京报业传媒集团主任编辑王希凌等三人在本书序言中的主要观点。

现代快报整版推介本港连载作品江苏人民出版社新书《南京老杆子》

2018年8月26日现代快报《读品周刊》B3版

现代快报整版推介本港连载作品江苏人民出版社新书《南京老杆子》

本港主编《南京老杆子》序言辑录

《老杆子》:南京往事,南京味道

▓ 现代快报记者 王凡

北京有老炮儿,南京有老杆子。日前,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老杆子》新鲜出炉。作者王晓华此前一直从事民国史研究,这是他写的第一本市井方言小说。在作者笔下,南京老杆子的故事传奇生动,南京方言更是令人捧腹,王晓华发挥自己专业所长,将南京风物掌故嵌入其中,一幅南京市井草根生活画卷在眼前铺陈开来。

现代快报整版推介本港连载作品江苏人民出版社新书《南京老杆子》

新出版的《南京老杆子》

1

这本书来得神奇。

去年,王晓华生病住院,恰好与一个 " 老杆子 " 同一间病房。一个学者,一个老杆子,他们的人生发生了神奇的交集。

通过交谈,王晓华发现这是一个有故事的人。而且他和老杆子有共同经历,都当过知青。出于好奇,他跟老杆子韶了起来,听他讲了很多过去的事情。王晓华每天将听到的故事,歪在病床上,随手记下来,并发到朋友圈分享,没想到反响出奇的好。

" 老杆子 ",一个十足的混不吝。蛮横任性却仗义敢言,头脑灵活但又不谙世事。出身于青帮码头王之家,年轻时插队农村,改革开放后承包工厂、开设鸭店、贩卖鸭毛、走私香烟,晚年钱财散尽、生活艰辛 …… 就是这么一个底层的小人物,操着地道的南京方言,用自己的人生哲学,摸爬滚打,在时代中浮沉。

河南文艺出版社编辑党华率先在自己的自媒体上编发老杆子的故事进行连载,引来热烈关注,不少读者追问:老杆子怎么样了?后来呢?

其实,病房里的老杆子只是王晓华笔下老杆子的一个原型,他书写的是以老杆子为缩影的一群无知无畏的少年在那个时代的生活,而他自己也身处其中。

" 老杆子不是一个人,是一群人,他们是在秦淮河边喝着秦淮河水长大的一群特殊的人物,他们身上具有南京人那种特点:南京大萝卜,这个气息非常浓,像我们南京人经常说的那句话,多大事啊,他们不怕事,他们认为自己是行侠仗义的这么一批人。" 王晓华说道。他是把自己对生活和社会几十年的观察集中在 " 老杆子 " 一人身上,以传记体加野史化的笔触,塑造了一个江湖大哥的一生。

不过,让王晓华没有想到的是,原本只是出于好玩的朋友圈分享,最终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成书。

历史专著和市井小说之间的鸿沟不言而喻,王晓华坦言,他这一次不玩雅的,就是彻底的 " 大俗 "。

现代快报整版推介本港连载作品江苏人民出版社新书《南京老杆子》

《老杆子》插画 作者任伟民

2

对做了几十年民国史研究的王晓华来说,用诙谐幽默笔触写成的《老杆子》,是不经意间的一个副产品。但是细细品味,又发现两者之间有着勾连。

王晓华清楚地知道,老杆子身上所发生的一切,都离不开南京这座古城。因此小说的每一章前,他都做了特别设计,放置了一首或者两首南京童谣、谚语、俚语、俗语、顺口溜等。有了这些元素的融入,这本小说中多了南京生活史、民俗史、城市变迁史的内涵,而这些童谣、俚语也对每一章的故事起到了某种暗示、隐喻的功能。

比如,《进了预审科》一章,王晓华设置的童谣是:" 矮子巴,打电话,打不通,放洋嗡。" 书中作了这样的解释,南京人过去喜欢抖嗡,就是抖空竹,发出 " 嗡嗡 " 之声。后来出现救护车和警车,拉的警报声就被叫做 " 放洋嗡 "。警车警报一响,就预示着要抓人,在这个章节也暗示着老杆子要出事。

这本书里也暗藏了王晓华这位民国史专家的 " 私心 ",他把研究历史的 " 考据癖 " 也带到了小说创作中。比如在书写老杆子父母如何相识的章节里,写到了民国往事,比如 1923 年土匪孙美瑶临城打劫案,国民党七十四师如何被歼灭,这些情节增加了小说的历史感与可读性。

" 这几十年都是研究民国史的,所以我过去的著作很多都是民国史方面的。但是偶尔的一个契机,碰上了这么一个人,他用南京话跟我讲他的故事,就勾起了我很多对南京小时候的印象,比方说南京的童谣、街道、巷当、茶楼、老虎灶这些都浮现在我的面前。所以,我在写这本书的时候,自然而然就把南京风俗民情、地理,包括历史方面的知识,不由自主地带出来。" 王晓华说,古代的史学家写人物都非常生动,项羽、刘邦这些人,看起来栩栩如生,后来因为文史分家,文是文,史是史,要么太文学,要么枯燥无味。这本书跟他原来所写的书都不一样,是文史融合的一次尝试。" 我想让我们的后代来记住一个老南京曾经是什么样子的,让后代记住南京曾经有过这些东西。"

现代快报整版推介本港连载作品江苏人民出版社新书《南京老杆子》

《老杆子》插画 作者任伟民

3

江苏人民出版社社长徐海是《老杆子》的伯乐之一,书本来考虑在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徐海的力荐让这本南京方言书最终得以在南京出版。他第一次读到书稿就觉得很兴奋很欣喜,一个此前只出版历史专著的学者,写起市井小人物来,竟是这般酸爽淋漓。

徐海说,这本书非常符合他的出版观," 我经常跟编辑讲,我们永远不要出公版书,要出原创书,原则上都是国内首发的。" 他一直关注中国人写的中国事,关注人群中的个人。他从书中看到了鲜活的南京人物、风俗、民情、地理,从洪流中一个小人物的喜怒哀乐,看到了一个城市的发展史、精神生活史。这本书既把个人经历放入宏观世界之中,又能从宏观世界中看到个人的命运。所以,他亲自担任责任编辑,组成了编辑小组,社长带着两老一新的阵容,将书稿反复调改、雕琢、打磨,也将此视为自己做出版工作三十年,做社长近七年的一个小型工作总结。书中还增加了十幅插图,由南京著名插画师任伟民作画。

作为责任编辑,徐海独具创意地以南京话 " 坏滴一塌,好滴一米 " 为题给《老杆子》作序," 老杆子传奇般的故事百年难得,遇到王晓华更是难得。如果不是老王,谁又能用如此生花妙笔记录老杆子的传奇一生呢?今后谁又能逼真地描写这一批群体,以及传统与现代急剧转化时期已经消失和即将很快消失的南京市井生活和旧俗风情呢?我万分荣幸地得到了这部书稿,并希望它能像《皮五辣子》一样传承百年。"

徐海说,多年之后,如果老杆子这类人消失了,这本书是记载这七八十年以来南京一类人的最好的一本书。

现代快报整版推介本港连载作品江苏人民出版社新书《南京老杆子》

《老杆子》插画 作者 任伟民


声音>>>

《老杆子》这本书终于出版了,我非常高兴。我以前读李长之先生写的《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李长之先生有一段讲得非常好,他说,司马迁不仅仅为圣人立传,同时他也为游侠立传。司马迁身上本身具有一些游侠气概,他遇到的挫折、遭受的痛苦,是很多游侠所遇到的。王晓华先生这位民国史大家,能把老杆子的事天天记下来,我也认为王晓华身上具有老杆子的气息。

当我拿到这部书稿,我也怀着一种非常喜悦的心情去读完全稿,我认为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饱满,描写细致,对南京的风俗、掌故、旧事写得栩栩如生。

其实,全世界都有老杆子这类人群。他们的生活方式丰富了我们这个社会,丰富了地球上人的多样性,思想的多样性、行为的多样性。

——徐海 江苏人民出版社社长


这部书首先在气质上与凯鲁亚克的那部世界名著达到了惊人的一致:调侃、嬉闹、欢乐、劲爆的世俗生活,颓废的生命感受、变幻的情绪流动,以及对命运无常的绝望反抗、对宏大叙事的骨子里的蔑视,在这部书中随处可见;而那字里行间溢出来的 " 混不吝 " 的玩世作派," 爱谁谁 " 般满不在乎的生活理念,混合着一种天生的、" 南京式 " 的绝叫,还有那种敢与生活死磕的狠劲杂糅在一起的人间生存状态。

——郝庆军 作家、评论家


南京是外地人的天堂。我本人扎根南京 40 年,也只能算半个南京人,骨子里还是外地人。假如你也成了新南京人,想更多地了解南京这座城,想找几本描写南京的书来读读,那么这是一条阅读捷径:想要读懂南京,请先读读《老杆子》。老杆子是南京土著,他身上所发生的一切,都离不开这座神奇的古城。

——王希凌 南京报业传媒集团主任编辑


作者王晓华简介>>>

现代快报整版推介本港连载作品江苏人民出版社新书《南京老杆子》

王晓华近影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研究馆员,著名民国史专家。央视、凤凰卫视、北京卫视、湖北卫视等多个栏目主讲嘉宾。先后发表专著:《远征颂》《决胜神州》《京华名士袁寒云》《抗战海报》《民国军服图志》等。

想听南京话朗读《南京老杆子》,请狠戳链接或下方蓝字“了解更多” https://m.zjurl.cn/item/6592044900898832899/?iid=42077681132&app=news_article×tamp=1535259727&group_id=6592044900898832899&is_hit_pyq=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