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小康 崛起江淮」拳击教练张贵军:奖牌背后的英雄

「圆梦小康 崛起江淮」拳击教练张贵军:奖牌背后的英雄

7月27日上午9:00,走进区业余体校三楼的拳击训练馆,击打沙袋的声音此起彼伏。54岁的张贵军站在一群年轻的运动员和教练中间格外显眼,见到记者,他扯过一条毛巾,胡乱擦了下脸上的汗。

「圆梦小康 崛起江淮」拳击教练张贵军:奖牌背后的英雄

“吴越与赵梦玥分别摘得60公斤级和75公斤级的金牌。”提起7月20日在宁海落幕的2018年全国青年女子拳击锦标赛,张贵军的语气里是掩饰不住的自豪,“这也是继本月在江苏省第十九届运动会摘得3金4银5铜后,我们再度取得的好成绩。”

不畏艰辛 痴心无悔

张贵军的爷爷和父亲都是武术爱好者,在他们的耳濡目染下,张贵军自幼便研习武术,在十里八乡颇有名气。等到1989年国家恢复拳击比赛的时候,当时还在丁集镇食品站上班的张贵军被聘为市拳击队教练,从此开始了自己的执教生涯。“1989年成为聘用教练,一直到现在,整整28个年头了。”张贵军忍不住感叹,“岁月不饶人啊,青葱小伙变成了糟老头了。”

回忆起初当教练的时候,张贵军记忆犹新,“那会也没有训练馆,我就把砂袋挂在树上,带着队员们在丁集镇的卖场上训练,白天上班,晚上训练。”有时候训练结束得迟,张贵军就让队员们住在家里,当时每月仅有150元工资的他,可以说是过得捉襟见肘。不过张贵军觉得,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虽清贫但快乐。

条件虽然艰苦,成绩却是有目共睹的。“1990年作为聘用教练带队参加省运会的时候,就夺得了5金4银。1995年上半年,队里又出了两个全国冠军。”等到1995年正式成为市拳击队教练后,张贵军带队参加过的大大小小的比赛更是数不胜数,“这届省运会上,我是年纪最大的拳击教练,哈哈哈。”

严慈相济 亦师亦父

吴越是队里最让张贵军头疼的孩子,“唉,”张贵军叹了口气,“这孩子的家庭情况比较特殊,幼时丧父,母亲改嫁,一直寄养在姑父家。”

“脾气倔,还经常跑得找不到人,带她一个人抵上我带十个人。”说起吴越的“劣迹”,张贵军有点无奈,话锋一转,“但她聪明、认真,身上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已经连续两年获得省冠军了,今年拿了个全国冠军。”

当被问起张教练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时,吴越说:“在我心里,他不仅仅是教练,更是一个像父亲一样的存在吧。”从2015年被张贵军挖掘到市拳击队至今,三年多的时间里,吴越的记忆里除了练习拳击的点点滴滴,还有很多温情的时刻。2016年的时候,刚打完比赛的吴越在南京集训,那是她第一次独自在异地生活,人生地不熟的,经常在夜里偷偷地哭,发短信给教练说想家,“他就回复我一堆大道理,说什么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当时心里就想,教练只会讲道理,谁知道第二天他就提着牛奶、水果,从淮安坐车来南京看我了。”

而赵梦玥眼中的教练,则有点毒舌:“骂起人来很凶,刚开始训练的时候,上午上课,下午训练,寒暑假是全天都训练,觉得又苦又累想放弃,教练就会很严厉地训我。”赵梦玥说,“不过站上领奖台的那一刻,真的很感谢教练。其实他跟我们训练时间一样,一年到头只有春节那天可以休息,我们吃的苦他一个也没少吃,甚至比我们还多。 ”

体育精神 代代传承

张贵军的儿子张垒,现在任山西省拳击队教练,父子两是同行。说起儿子,张贵军满脸骄傲,“获得四次省运会冠军,北京体育大学毕业的。”张贵军说,儿子能走上拳击这条道路也是受他的影响,“从小练出来的,男孩子嘛,就要多摔打摔打,才能养成强健的体魄和坚毅的性格。”现在看着儿子跟自己一样,在为国家培养年轻的拳击人才,张贵军特别欣慰。

除了自己的儿子外,张贵军的很多队员也都继续在拳击这条道路上发展着。区业余体校的教练黄牛和丁虎都是张贵军一手带出来的队员,也都是曾经的省冠军。在收到张贵军的邀请后,都义无反顾地回来执教了。“教练邀请我们回来,是对我们的信任,我们也想为家乡的拳击运动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丁虎告诉记者。

“他们一个是南京体院毕业的,一个是北京体育大学毕业的,人品优秀,做事踏实,让他们来带这帮孩子,我放心。”张贵军看着正在训练馆里忙碌的黄牛和丁虎,满意地叹了口气,“也算是后继有人了。”

谈及未来,张贵军说自己还没想好,“干了快30年了,确实感到太疲惫了,想退休了好好休息。但是每次真的想好要走的时候,又很舍不得,舍不得拳击这项运动和这些孩子们。可能等这些年轻教练能独当一面了,我才会放心地退休吧。”

一上午的时间过得很快,训练结束的时候,张贵军找来赵梦玥和吴越,絮絮叨叨叮嘱了很多事情。最后,他捧出崭新的获奖证书和金牌,郑重地交到赵梦玥和吴越的手上,“后天你们就去国家队报到了,带着这份荣誉,继续努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