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達佩斯大飯店》用音樂,刻畫了人物的形象,描繪出不同的場景

上映於2014年的美國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是由韋斯·安德森執導,拉爾夫•費因斯和託尼•雷沃羅利主演。以俄羅斯套娃式的結構講述了戰爭時期布達佩斯大飯店的經理古斯塔夫(拉爾夫•費因斯 飾)與他的門童澤羅(託尼•雷沃羅利 飾)共同經歷的傳奇故事。

《布達佩斯大飯店》用音樂,刻畫了人物的形象,描繪出不同的場景

前人已經對影片的結構、畫面等進行了深入的分析,現在,這篇文章所要講的是影片音樂的巨大魅力。通過對其音樂調式、節奏、旋律、織體等要素的分析,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分析音樂對人物形象的刻畫以及對不同場景的描繪,從而進一步揭示電影音樂在電影中所起的作用。

一、通過音樂刻畫人物形象

人物外在的形象在影片中已經是決定好的,但人物性格及其內在情感的刻畫卻可以通過不同的音樂來刻畫。

《布達佩斯大飯店》用音樂,刻畫了人物的形象,描繪出不同的場景

在《布達佩斯大飯店》中,我們可以發現,每個人物都有其主題音樂,很多配樂也都以劇中人物來命名,如《穆斯塔法先生》(Mr. Moustafa)、《古斯塔夫序曲》(Overture M. Gus- tave H)、《伊凡》(M. Ivan)、《喬普林,私家偵探》(J.G. Jopling,Private Inquiry Agent),這些音樂的每一次出現,都與對應人物的角色設定和劇情發展有密切聯繫。

《布達佩斯大飯店》用音樂,刻畫了人物的形象,描繪出不同的場景

《古斯塔夫序曲》是對布達佩斯大飯店的經理古斯塔夫的刻畫。古斯塔夫初次登場時,這首音樂響起,這段畫面也很有儀式感:從背影接到側面半身近景,人物儀容端正,細節考究,正視前方,神色沉著。

《布達佩斯大飯店》用音樂,刻畫了人物的形象,描繪出不同的場景

這裡,旋律整體呈上升趨勢,強度逐漸增大,織體逐漸豐滿,撥絃樂器流水般行進的旋律刻畫了一種從容不迫、堅定果斷的性格,配合畫面中此人安排工作井井有條的內容,讓觀眾不禁對這個人物產生一絲敬畏。

《布達佩斯大飯店》用音樂,刻畫了人物的形象,描繪出不同的場景

此時也是劇中澤羅與古斯塔夫首次見面,雖還沒有交代人物角色,但音樂的這種感覺也正是澤羅對古斯塔夫的第一印象。

在38 分42 秒處出現的刻畫冷血殺手的音樂《威爾莫斯·柯瓦斯議員的冷血殺手》(The Cold-Blooded Murder of Deputy Vilmos Kovacs)用一段下降式的旋律來搭配殺手的亮相,讓觀眾產生沉重的壓抑感。

《布達佩斯大飯店》用音樂,刻畫了人物的形象,描繪出不同的場景

這種壓抑感正好刻畫了冷酷無情的殺手形象,令人不寒而慄。

二、通過音樂描繪不同的場景

影片中的音樂通常會以場景的特殊氛圍來進行場景描繪,以此喚起聽者對特定場景的特定印象,比如遊樂場的喧鬧歡快、教堂的莊嚴肅穆。

《布達佩斯大飯店》用音樂,刻畫了人物的形象,描繪出不同的場景

在此片中,阿加莎同意澤羅的求婚後,二人乘坐旋轉木馬,而畫外音樂《琉特琴和撥絃樂器協奏曲—— 第一樂章:中板》(Concerto for Lute and Plucked Strings I. Moderato)在旋轉木馬開始轉動的一刻立即停止,又在阿加莎讀出澤羅的表白之後再次響起。

《布達佩斯大飯店》用音樂,刻畫了人物的形象,描繪出不同的場景

除此之外,《穆斯塔法先生》是1968年這個背景下布達佩斯大飯店的場景性音樂。它以有源音樂的形式登場,伴隨著大飯店的蕭條景象在3 分27 秒處首次出現,此時故事進行到作家與穆斯塔法先生的初遇;91 分51 秒時它第二次出現,時間依然回到1968 年,穆斯塔法向作家講述了古斯塔夫的結局。

《布達佩斯大飯店》用音樂,刻畫了人物的形象,描繪出不同的場景

這段音樂以穆斯塔法命名,或許意味著這家大飯店就是他的另一種存在。

《布達佩斯大飯店》用音樂,刻畫了人物的形象,描繪出不同的場景

音樂的織體非常單薄,旋律在高音區不斷重複,空靈而略帶神秘,與大飯店門可羅雀的淡季場景異常契合。另一方面,悠揚的小調式、輕快的二拍子、快速連續的揉弦和顫音,又勾勒出了一個夢幻般的世界,呈現著似不真實的美感,在這“古老的廢墟”上殘留著,這是穆斯塔法心中的美好幻境。

通過這些配樂,我們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布達佩斯大飯店》中各個人物的心理以及他們的命運,同時,音樂也給我們帶來了更好的觀影體驗,《布達佩斯大飯店》中的音樂也為電影音樂的發展作出了不朽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