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的三座古寺

南通的三座古寺

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中国,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这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佛教经历了一个与中国传统的儒道文化相互排异、相互融合的过程,并逐渐与之形成了一种鼎立之势,共同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向前发展。佛教让人们破迷开悟、断除烦恼、觉行圆满,极有益于人们和谐相处,社会和谐发展。

作为佛教活动的重要场所,寺庙见证了佛教在中国的整个发展历程,从物质形态方面展现了中国佛教的形成和演化的过程。

说到南通的古寺,小编以为,当以始建于591年的如皋定慧寺、始建于669年的狼山广教寺和始建于806年的如东国清寺最具盛名。

如皋定慧寺

南通的三座古寺

南通的三座古寺

南通的三座古寺

据唐道宣和尚《高僧传》记载:晋王杨广(即后来的隋炀帝)在扬州设千僧斋,授菩萨戒。天台宗祖师智顗 (yǐ )大师应邀赴宴,途经如皋,认定这是一块宝地,于是在此诛茅建庐,当时取名“定惠寺”,同时建七级宝塔一座。光绪末年,定惠寺监院通过庆亲王奕劻 [yì kuāng]求得慈禧太后御笔“慧映中华”匾额, “定惠寺”更名为“定慧寺”。

该寺如今占地1.07万平方米。为南通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景区。

定慧寺号称有九大看点:山门朝北为其一,在全国寺庙中独具一格。

为什么山门朝北?有几个传说。第一个传说是唐僧师徒四人取经回程到了黄海之滨,唐僧、八戒、沙僧三人都在忙着翻晒经书,只有那猴儿不安生,他一个人四处溜达。不一会儿工夫,只听他大呼小叫起来:“师父!师父!这儿好像是我当年与二郞神斗法变成土地庙的地方。”唐僧说道:“我看这个地方有百十家居民人等,也该有座庙宇才是。”悟空道:“师父说得不错。这庙就建在我当初变庙的地方吧。而且,这旗杆是一定要竖在庙后面的。”唐僧道:“依我说,不但旗杆立在北边,索性连庙门也一并向北而开。一是给猴儿留个纪念,这二嘛,看下次二郎真君再到此处,看他会不会又以为这庙是猴儿变的。只是有一条,仅此一回,下不为例。九州之内,今后再不许朝北建庙便是。”第二个传说是明万历三十五年重修寺院,大殿既成,和尚性乾立誓取檀香木做佛像,就外出化缘。后在广西玉林县一个大富户的园林中觅得一棵数人合抱的檀香树。性乾为向树主人募化,承诺将把如皋定慧寺修复成为天下无双的名寺庙。树主人虽然同意捐树,但认为性乾和尚不可能修成全国无双的寺庙,便和性乾和尚相约三年后到如皋定慧寺随喜檀香木大佛的开光大典。明万历四十三年檀香木运抵如皋。雕成毗卢大佛。正当众和尚都在为性乾和尚对檀香木树主人“天下无双”的承诺担忧的时候,聪明的性乾把修复后的寺庙大门改成了朝北。等到檀香木主人来到如皋定慧寺,一见如皋定慧寺居然大门背阴而立,水磨青砖砌成,门上设门簪,下面安置着抱鼓石,门额横楹楷书“定慧禅寺”四个金字。金黄色的墙身,雪白的一对石狮子分立门前。威武、端庄、大气。进了庙门再看大殿等等建筑布局精妙,气势恢宏,宝像庄严,便竖起大拇指连连夸性乾大师果然是言而有信,如皋定慧寺天下无双诚不为虚。第三个传说记载着如皋人民抗击倭寇的一段历史。明朝嘉靖年间,倭寇经常来犯,如皋人民为保家园奋起反抗。当时如皋隶属扬州府也极力支持抗倭,拨出银两帮如皋构筑城墙,同时开挖了新的护城河,以防御倭寇。由于城区的扩展,定慧寺被包入新城,定慧寺的原来朝南的大门与城墙相距很近,庙门前通道狭窄,不方便进出。明朝万历年间,定慧寺重新修建,为了方便进出,将庙门改为了朝北,原来的庙门改建成为了藏经楼。还有第四个传说,语涉不雅,此处不录,到当地寻访老人或许可以得知。

狼山广教寺

南通的三座古寺

南通的三座古寺

南通的三座古寺

据《通州志》记载:广教寺初名慈航院。那时候,狼山尚在长江之中。揣测取此名,既暗合乘船渡江登山礼佛之程,又合于佛教修行比喻。佛教在比喻小乘教、大乘教的时候常用舟船来打比方,小乘是小帆船,大乘是大帆船,小帆船只能度自己,成罗汉,所以落于小乘;大帆船既能度自己,也可以度别人,所谓是为大乘,成就菩萨和佛。这么一段度人度己的“慈悲的航程”就叫做“慈航”。后周显德五年(958年),南通建城,慈航院改名为广教寺。“广教”,佛典释为律宗语。佛成道以后,唯说“诸恶莫作”等教,制弟子行法,谓之“略教”;12年后,弟子中不如法者渐多,为广说戒律,示一一持戒,谓之“广教”。

2013年,广教寺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寺所在的狼山景区为国家AAAA景区。

在广教寺大圣殿佛台上,高高端坐着一位全国独一无二的身披龙袍、头戴毗卢帽的菩萨,全名为“大圣国师王菩萨”,民间习惯地称之为“大圣菩萨”。凡是登临狼山的游客,无不要到大圣菩萨座前恭敬地瞻仰礼拜,每逢节假日,从大江南北、四面八方涌来的香客,把狼山进香的山道挤得水泄不通。其实,大圣菩萨并不是虚有的神明,而在历史上实有其人,是唐高宗时从中亚来华的一位高僧,名叫僧伽。

在那天灾频仍、战祸迭起的年代,人们渴望有一位大慈大悲的菩萨来解救众生,又把这种渴望和想象添加到僧伽大师的事迹中去,更生出了许多僧伽大师死后又显圣救世救民的神异事迹,使民众对僧伽大师更加崇拜。大圣菩萨在江淮深受民众敬仰,江阴悟空寺塔地宫出土大圣舍利;镇江鼎石山现在还存留一座僧伽塔;无锡的南禅寺也流传着一则僧伽为民治理梁溪水患,应化现身的故事;南通民间流传着关于他的故事很多,如“大圣菩萨借狼山”、“大圣菩萨借宝塔”等。就这样,僧伽从一个人间高僧成为佛界的大圣菩萨。

如东国清寺

南通的三座古寺

民国时期的国清寺外景照片

国清寺由浙江天台上国清寺天台宗第十祖、著名法师行满所建。

1960年7月,国清寺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国清寺几度重修重建。“文革”期间,全部拆除,建掘郊人民公社办事处。1991年,移址方泉庙旧址重建。

鉴真和尚东渡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唐天宝12年即公元753年12月20日,66岁高龄并且双目失明的鉴真和尚,在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一行的陪同下,在5次东渡失败后,第6次东渡日本终于成功,踏上了日本的国土。

很少有人知道,在这之后的唐开成三年即公元838年,日本僧人45岁的圆仁和尚作为遣唐使团的一员入唐求法的故事。

故事要从公元834年说起。当时距日本上一次派遣唐使已有30年,仁明天皇决定再次委派遣唐使,人员规模达到651人,在日本遣唐使历史上空前绝后,圆仁就是使团中的“请益僧”(地位高于“留学僧”)。当时东渡大唐大约需要10天时间,风险极大,日本学者估计,历史上派出的遣唐使船不下48艘,沉没海底者超过12艘。筹备工作花了2年时间。836年首次出航,四条船出发不久遭遇逆风,圆仁乘坐的第一船和二、四船破损严重但漂回岸边,第三船遇难,140余人仅20余人生还;837年,船队再次入海,又全部被风暴吹回吹坏,圆仁被船上断桅打伤左臂。838年农历六月二十三日,圆仁所乘之船从日本的有救岛启航,第三次出发,航行8天,搁浅在海陵县东梁丰村(今如东境曹埠内),“东去十八里,有沿海村,村里有寺名国清寺”。

“为憩[qì]漂劳”,同时也为等待扬州官府的安排,圆仁一行在掘港国清寺盘亘了两周。

圆仁一行落脚国清寺,可谓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日本有个和尚叫最澄,于804年随遣唐使入唐,遇行满座主,传得法门,第二年回国后在日本创立天台宗。而圆仁恰好是最澄的弟子,也就是行满的再传弟子。最澄圆寂时,嘱咐圆仁说,我往年赴天台宗求法,但时间太短未通全部教义,未解问题汇集成《天吧宗未决》一册,我圆寂后你一定要将之带往中国天台山,以求解答。可以说,圆仁入唐的目的就是上天台宗求教,而海难把他们送到了师祖行满所建的国清寺,不得不说是一种机缘巧合。

圆仁一路游历,向中土大德高僧请教佛法疑难问题,终成一代宗师。他撰写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也因此成为晚唐社会风貌的绝佳史料,与玄奘《大唐西域记》、马可•波罗《东方见闻录》并称“世界三大旅行记”。

南通的三座古寺

南通的三座古寺

2018年7月20日,南京大学、如东县政府联合举办新闻发布会,向社会通报国清寺遗址考古成果:经过近一年的抢救性发掘,从1.5万平方米的遗址上清理各类遗迹40多处、文物1000多件。在我国南方地区第一次完整地揭示了一个中等规模唐宋寺庙的整体布局,弥补了目前中国南方地区唐代寺庙建筑遗产研究资料的不足,具有独特的科学价值。验收组专家确认,掘港国清寺遗址作为我国长江下游到沿海罕见的唐宋寺庙遗存,是海上丝绸之路宝贵的遗产点,已经列入南通唯一的“海丝”申遗点。

南通的三座古寺

掘港国清寺遗址地理位置示意

南通的三座古寺

专家查看遗址内出土的瓷器遗存(新华社记者李贺摄)

南通的三座古寺

唐宋国清寺遗址内出土的带有“国清”字样的瓷器

查看更多南通本地精彩内容

请于应用市场下载“濠滨”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