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中專生的感嘆:回不去的農村戶口

八、九十年代,一紙“農轉非”可是億萬農民的最大的夢想與追求之一。提到“農轉非”,估計現在很多年輕人都不一定了解。“農轉非”,顧名思義就是“農業戶口”轉“非農業戶口”。

這麼解釋怕是90後依然不理解,不就是一張城市戶口嗎,怎麼就成了農民的“夢想”?農村戶口現在才值錢呢,不但有土地,還有各種政策優惠與補貼。

一箇中專生的感嘆:回不去的農村戶口

只能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了。當初城市戶口是受限制的,農民要想脫離土地比登月都難,好比高中生的清華北大夢。舉個案例吧,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上,據說一位江西選手在奪得冠軍接受媒體採訪時,被問到“最大的夢想是什麼?”他的回答不是獎金、榮譽,而是“農轉非”。

這個案例可見“農轉民”的吸引力對農民有多大,只是後來隨著城市化的進展,有關部門不斷把城市戶籍“變現”,加上大、中專生入學戶籍隨校。城市戶口才逐漸超過農村戶口,“農轉非”才開始貶值的。

這時人們才開始意識到農村戶口的稀缺性,加上最年來城市交通、汙染等“城市病”,使得一部分城裡人開始嚮往返樸歸真的農民生活,農村戶口於是開始“值錢”起來的。

之所以今天聊這個話題,是一位中專同學想回老家蓋房子,鎮上領導不批地。理由是他不是本地農村戶籍。同學覺得政策很搞笑,村裡的中小學同學在外打工賺點塊回家就蓋個樓,這是天經地義的。可他念完中專竟莫名地成了異鄉人,他認家鄉,家鄉卻不認他。連回家為父母建個樓房的權利都沒有。

後來,鎮領導告訴他一個折中的辦法,用父母的名義建房可以。可他是兩兄弟,又擔心以父母的名義建房,將來會因為產權的問題與兄弟理不清。於是建房之事只好作罷。

瞭解了同學的處境之後,我也打聽了自己老家的情況,情形與這位同學一樣。再查看政策,關於城市戶籍“回遷”農村的政務信息,光各種限制就不說,回遷既無土地,也獲不了祖上宅基地的重建權。

一箇中專生的感嘆:回不去的農村戶口

原來,農村成了回不去的農村,農村戶口成了回不去的農村戶口。不知道再過二、三十年,農村是否還安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