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創業後,有4件事千萬做不得

俞敏洪:創業後,有4件事千萬做不得

1

企業成長的四大要素

企業的成長要有四個要素:第一是遠見,第二是佈局,第三是資源,第四是人才。這四者缺一不可。

企業的生生死死是一個常態,在生死中大浪淘沙,最後淘出來的是最偉大的企業。成功與失敗之間,最關鍵的區別就是創始人有無遠見。

世界上最成功的企業,其創始人無一不是具備夢想和遠見的。比如任正非,當所有的人都在倒賣外國技術的時候,他居然把自己賺的第一筆錢全部投到研發中去,到最後彈盡糧絕,終於收穫了研發成果。

當時中國不用他的產品,他就跑到南斯拉夫做成了第一單,任正非之所以敢於走出去,是因為他是學語言出身的,很早就學了三門外語,所以說企業家的才能和遠見跟企業的發展是有密切關係的,任正非的起步就已經奠定了華為成為世界公司的基礎。

有了遠見以後,企業需要通過佈局一點一點累積自己的勢能。佈局不同了,資源和人才的使用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任何一個企業都是這樣,遠見、佈局、資源和人才是其發展最重要的要素。

做企業就像建造大壩,把這四大要素攔起來,水位就會變得越來越高,四大要素積累得越高,競爭實力就越強,這就是勢能累積的過程。

2

創業者應有的四重心態

偶然發現身邊的人都開始創業,彷彿自己不抓住創業的好時機,就要失去很多致富機會。於是:稍有資產的小夥伴就想自己創業,沒多少資產的小夥伴也去眾籌開店。

其實,現在很多創業者的目的並不明確,大多人創業是迫於生存的壓力,希望通過事業的成功創造財富,實現財務自由。因此,很多創業者在創業之初極具盲目性,為創業而創業,進入什麼行業,以什麼模式來盈利,用什麼樣的策略來發展都是一片茫然。

這些盲目創業的行為,導致每年新創辦的企業至少有60%在一年之內倒閉,倒閉的主要原因是過多的注重外部因素,忽視了內部的經營和管理。

對於創業本身,我有四個觀點:

1. 不要祈求一次成功,遊戲心態,輸了再來。


很多人把創業搞得太嚴肅。每個禮拜,堵在新東方大樓和洪泰基金門口的創業者不在少數,很多人精神緊張,這是非常危險的信號,因為他們沒有放鬆的心態。

阿里巴巴是馬雲的第五個公司,前四個都失敗了。當年他拉著十八羅漢宣佈做阿里巴巴的時候,很多人並不情願掏錢入股。但馬雲很放鬆,他堅信阿里巴巴必然會成為世界級的大公司,而且他有輸了可以再來的心態。

創業者要搞清楚,激情和鑽牛角尖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缺少輸了再來的心態是不行的。不要祈求創業一次成功,一次成功通常做不到,做到的話也只是個小公司。

就拿我自己來說,我就是創業一次成功的,新東方現在市值100多億美元,而阿里巴巴現在市值5000多億美元。所以說創業者不用怕第一次創業不成功,雖然失敗過,但是後面可能贏得會更多。

2. 少談情懷,多談商業模式,堅持嘗試。

創業者還沒為社會做貢獻就談情懷,是沒有任何用處的。創業者需要實實在在想一下自己的商業模式,找到認可你商業模式的人,找到願意投資你的人,讓自己先活下去,這是首先要考慮的事。

現在有的創業者拿了投資人的錢,一個禮拜後先將辦公室擴大了三倍,我問這是幹什麼,他說為了吸引更多的投資人。還沒有解決活下去的問題,就想解決面子問題,這樣的公司我是不會投的。

在我看來,創業項目是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人是否靠譜。最初的投資人就是挑人,這個人穩重靠譜,有團隊精神,就是我們看重的對象。

3. 不要跟風,商業模式要獨樹一幟,差異競爭。

現在中國有300多家公司做線上英語外教口語輔導,這確實是一個很大的市場。但既然這麼多人去跟風,能不能取勝就成了問題。

為什麼不去尋找一個可能還沒有人做的,或者做的人比較少的,或者還沒有完全打開的,或者可以顛覆的商業模式來做呢?

拿新東方來講,當年用了三年的時間才打拼成中國最大的外語教育培訓機構,這就是我們打發差異化的結果——對手天天打廣告,而我天天辦講座;對手做各種宣講會,而我專注給學生上課。

高科技發展背景下,差異化競爭越來越複雜,這個時候,我們更應該靜下心來想一想,怎樣用最省錢的方法把客戶挖過來。

4. 切勿一人打天下,主導局面,組建強大隊伍。

我知道有一家估值十幾億的公司,因為幾個創始人打架快把公司打沒了。一個創業公司有內部糾紛很正常,新東方就是幾個合夥人打架打出來的,但面對重大的矛盾我從來沒有失去過主導權,因為大家都知道如果俞敏洪走了,新東方就完蛋了。

無論怎麼打,俞敏洪都要留下來好好幹活,給大家賺錢,這是大家共同遵守的底線。所以,如果非要爭個你死我活,寧可把公司弄沒了也要把對方弄死,這就很麻煩了。估值十幾億的公司最後打沒了,這是多大仇恨呢?

避免這種情況出現的唯一辦法就是一開始要有個主導者,遇到有爭議的問題,最終由主導者說了算。我們不能學項羽一個人打天下,要學劉邦,他和團隊中的韓信、張良也打架,但劉邦是絕對處於領導地位的。

3

成長、成熟與成功的要素

面對團隊成員,我常常講到三個“成”字:成長、成熟、成功,三者各有其內涵與要素。

如今,新的機遇,新的起點也意味著新的挑戰。無論你願不願意,它們都已經撲面而來。如何獲得自我成長、成熟乃至成功,需要每一位奮鬥著的年輕人思考。

1. 成長:具備正確的三觀、寬廣的眼界和胸懷、良好的行為習慣。


第一個“成”字,是成長。成長包含下面三個要素。

第一個要素,是三觀的確立。我們最終想把公司變成什麼樣的公司我們最終想把自己變成什麼樣的人,只有確立三觀才能引領公司繼續發展和成長。

第二個要素,是要在成長過程中拓寬眼界和胸懷。這也是英雄和梟雄的區別一一英雄和梟雄在能力上可能不相上下,但英雄有價值觀、眼界和胸懷,梟雄卻未必有。有能力則可成事,但不一定能成就傳世之作。

第三個要素,是行為習慣的建立。一個人行為習慣的建立是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一步。這個行為習慣包括鍛鍊身體的習慣,早睡早起習慣,保持讀書的習慣,跟人交流的習慣,願意謙虛謹慎地汲取知識的習慣等。

2. 成熟:抓住機遇,抓住人心,在困境中逆轉。

第二個“成”,是成熟。

成熟跟年齡沒有絕對關係,有的人二十多歲就很成熟了,有的人五六十歲仍然成熟不起來。成熟意味著能夠抓住機遇,抓住人心,還意味著能在困境中自我逆轉。

抓住機遇的能力是一個人成熟的標誌之一。如果你總是需要領導在背後安撫你、哄著你去做事情,你就水遠抓不住機會。抓住機遇的能力和你的年齡關係不大,和你的判斷力、思維的敏捷性有關,也許你還在成長階段,但能否抓住機遇仍然是你成熟與否的標誌。

成熟的第二個要素,就是抓住人心的能力。不管你多大年齡,你周圍要有一批人願意跟著你混。有的人可能要到四五十歲オ有人跟他混,比如說劉備,但曹操在二十多歲就有人跟他混了。一批有著事業心的人跟你混,就表明你成熟了。

成熟,還意味著擁有“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情懷。每個人的一生都會遇到困境,你是否具備在困難中發現希望的眼光,有沒有在困難中發現機遇的能力,有沒有“坐看雲起時”的氣度,這些都是衡量你是否成熟的標誌。

一個人是否有氣度,不是看他一帆風順時的狀態,而是看他面對困境甚至絕境時的定力和能耐。真正的開車高手不是看你在高速公路上的駛技術好不好,而是遇到懸勝峭壁、冰天雪地的時候,你是不是依然能夠沉著、安全地把車開向遠方。

3. 成功:在獲得世俗成就後實現社會價值。

第三個“成”,是成功。

一個企業的成功有三重境界,第一重是世俗的成功——新東方上市了,洪泰賺了很多錢,我們每個人都分了錢,這些都是世俗的成功。世俗層面的成功非常有必要,沒有世俗的成功,談任何理想都是扯淡。但是,只有世俗的成功是遠遠不夠的。

為什麼有些煤老闆感覺自己沒有社會地位?為什麼那麼多有錢人覺得自己除了錢沒有別的東西?為什麼中國古代的商賈巨高要給自己的孩子捐一個官位?歸根結底是因為他們只是取得了世俗層面的成功,在社會價值的座標體系中並沒有佔據席之地。

因此,賺錢只是一方面,我們必須要思考,如何為中國的經濟做貢獻,如何幫助更多的中國年輕人,讓他們有施展能力的舞臺,並最終成為中國經濟的主導者。甚至我們還可以再往前想一步:未來的我們能為人類教育的發展、文化傳統的延續做些什麼。

成功的最後一層含義,是要擁有從演員變成觀眾的能力。團隊中的每一分子都是演員,創業者最大的成功就是讓團隊成員在舞臺上演出,而我們在臺下鼓掌叫好一一我們要做的就是搭好舞臺、布好背景、設計好路徑,讓更多的年輕人發揮自己的オ華和創造力、跳出最美的舞蹈來。

4

不要浪費時間追逐無效關係

年輕人喜歡熱鬧的場合,抓住各種機會展示風采,這是好事,但有些年輕人變成了“場合控”,只要有活動就參加,忙著趕場,這就有點浪費時間和精力了。

我曾經在不同場合看到過同一個人出現五次以上,而且每次都來和我合影,我問他為什麼,他說想混更有用的社會關係。我心裡想,在這種浮光掠影的場合,怎麼可能混到有用的社會關係,衝他這樣來回趕場,就算是我親弟弟,我也不會理他了。

另外一些人因為虛榮心,到處找所謂的名人合影,在朋友圈裡炫耀一番,人生的目的好像就是找名人合影,合影多了似乎自己也變成了名人,這樣的人現實中會被周圍的朋友視吧。

只有對等的人際關係オ是有效關係。

年輕人確實應該和更有資歷和經驗的人交往,因為這樣能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學到東西,有所長進。但如果方法不對,想要進入更高層面的社交圈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年輕人如何混圈子呢?如果想要和那些“大佬”們交流,並且贏得他們的看重和關注,我覺得如下幾點很重要:

第一,不要到處亂撞,像花蝴蝶一樣去認識人,在名利場合是交不到真正的朋友的。我每年都會收到上千張名片,其中大部分都進入了廢紙。凡是留下來進入聯繫名單的,都是我認為很有進取心、給我留下很好印象的人,我相信大多數人也和我一樣。

如果你想讓“大佬”對你有好印象,首先自己一定要擁有讓人欣賞的東西,比如你在某個領域鑽研得很深,你的創業項目很有創意,你在某種比賽中獲得過令人矚目的獎項,或者你發表的觀點獨到而深刻等等。

第二,要先和同齡人混圈子,這樣交到好朋友的機會多,優秀的人也不少。

不要忘了,這些人中間可能就會有未來的馬雲、郭廣昌等。他們的進步會帶動你的進步,你會逐漸成為未來中國頂級層圈的人。當然,前提條件是你個人和事業也在不斷進步,沒有人願意和落後的人打交道。

第三,有人問我,俞老師我如何和你變成朋友,我問他說你用什麼來和我變成朋友。他說我可以幫你掃地拎包啊,我說我這裡不缺掃地拎包的人。年輕人想要和已經成功的企業家打交道,光靠謙虛是不行的,最好的途徑是和企業家發展非功利的關係。

比如,如果有機會一起去參加徒步活動幾天,一起成為某個商學院的同學,也就是說你們曾經一起忘掉身份相處過、戰鬥過,就比較容易成為朋友了,我周圍一批年輕朋友多是這樣認識的。混在一起吃頓飯什麼的,是遠遠不夠的、要達到思想和精神層面的交往才行。

第四,我欣賞的年輕人都有某種讓人喜歡的特質:做事專注、心態平和、謙虛好學、喜歡挑戰、勇於創新、善於合作等。

所以,如果你想交更多有用的朋友,追來追去是沒有用的,要加強自身的修養和學識才行。有一句話說得好:與其滿世界追馬、不如把自已變成一片豐美草原。這句話適用於愛情,適用於友情,也適用於事業。

總而言之,我希望年輕人不要把時間用在到處追逐所謂的名人交際這種所獲甚少的事情上。把更多的時間放在自身修煉上,放在創業項目的打磨上,放在閱讀能力的提升上。最終把自己変成一塊有吸引力的磁鐵、就不用擔心資源和人脈不集中到你身邊。

* 本文摘編自俞敏洪最新著作《在人生的更高處相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