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100份商業計劃書99份基本都被拒掉,大部分是僞需求

俞敏洪:100份商業計劃書99份基本都被拒掉,大部分是偽需求

俞敏洪感慨:接觸了五六千份BP 想騙錢的創業者太多了從新東方到洪泰基金,俞敏洪完成了個人從創業到投資的轉變。善於發現商機的他也在篩選創業者的過程中窺探人性。接觸了五六千份商業計劃書、投資七八十個項目之後,他更堅定的認為現在的創業大環境有一定的誤導性,那就是存在太多的偽創新、偽創業者。俞敏洪以下為新京報採訪俞敏洪實錄部分,本文摘取核心部分:

新京報:看完《中國合夥人》之後,感覺眼前的俞敏洪和電影中不太一樣。電影裡比較土,沒主見,現實中的俞敏洪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俞敏洪:其實我是一個做事情很靈活,對朋友很好,甚至有點仁慈過度,帶有一點婦人之仁的人。但我做決斷的時候還是蠻迅速的,我的判斷力和決斷力其實非常好。

合夥人是碰出來的

新京報:你之前有分享過新東方的合夥人機制,對創業者而言,應該怎樣找合夥人?

俞敏洪:合夥人不是找的,是碰的。中國創業公司的合夥人一般有三種狀態,一種是幾個同學朋友一起創業,但將來公司散架的可能性比其他公司大很多,因為一開始是一幫朋友做事,到最後很難界定誰是公司核心。如果是這種情況,必須快速界定合夥人的主次關係。第二種是一個人先想了方法,然後找人,形成團隊。這種的團隊相對穩定,最初的那個人如果具備能力,就是團隊核心。第三種就是新東方模式,一個人先做了幾年,再找合夥人,但現在的互聯網速度已經不允許這樣的節奏了。

新京報:怎麼避免?

俞敏洪:只能靠創業者自己在經營中間摸索,想辦法讓自己變成一個真正的團隊領袖,把事情做起來。

半年投了4億元

新京報:2014年12月初,你和盛希泰共同成立的“洪泰基金(天使基金)”開始運作。現在進展怎麼樣?

俞敏洪:四個多億的基金,六個月不到就快投完了。最後也有一些不靠譜的項目,基本都是創業者不靠譜。因為是初創公司,靠譜的人和不靠譜的人做出來的事情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新京報:你到目前投了多少項目了?

俞敏洪:七八十個項目,但你知道看了多少商業計劃書嗎?五六千份啊。

新京報:這些項目裡面,你有發現可能成長為大公司的項目嗎?

俞敏洪:會有一些,但是我不能把這些公司的名稱給說出來。因為我投了很多公司,我宣傳某幾個,別的公司就會覺得我不看好他們。而且我平時很內斂,不喜歡炫耀自己做的事情。

新京報:新東方有自己的一套比較清晰的投資路徑?

俞敏洪:新東方的投資很簡單,就是圍繞教育產業鏈和生態鏈去做的。但我個人的投資和基金投資範圍就廣很多了,因為它不一定非要專注於教育。

新京報:你6個月就投完了四億,你是怎麼挑選項目的?

俞敏洪:

首先是他必須能找到客戶痛點,你一看這個模式就覺得是一個能做大的模式,並且解決了商業中間的某個大問題。

其次他在講述公司發展的思路應該是靠譜的,不是在套概念。世界上有多少公司,熱鬧了兩三年就崩潰了,所以即使模式最初你想不清楚,但必須要有一個大的框架,我才能給你錢。

第三,看創業者本身靠不靠譜,比如我一定要創業者本身是有想法有衝勁,那些浮誇又異想天開的人,我才不敢投資給他。

第四是看團隊。

新京報:投資人和創業者接觸時間很短,你怎麼快速判斷一個人?

俞敏洪:這就看眼光了。如果投的錢比較多,會組織一些活動讓這些人充分表現自己,比如飯局、喝酒、郊遊,都是考察才能的機會。

很多創業者走偏了

新京報:你怎麼看現在的創業氣氛,有泡沫嗎?

俞敏洪:我一直認為現在的創業大環境有一定的誤導性。我最近碰到的是越來越不靠譜的創業者了,連做人的基本道理都不懂的人還在創業。

新京報:是怎麼不靠譜?

俞敏洪:比如說異想天開的人特別的多,完了完全沒有任何經驗就要創業的這種人也很多,或者拿著商業計劃書纏著你就想騙錢的人也一堆,這種人真的很多。我們這些人又不是眼睛瞎的,哪能隨便給你錢啊,所以一百份商業計劃書99份基本都被拒掉。

新京報:你被騙過嗎?

俞敏洪:有啊。現在的創業者,有一點點想法,就可以要幾個億的估值給你看。現在的天使投資也都是300萬到500萬(元)。

新京報:你怎麼看創業者身上的創新能力?

俞敏洪:現在很多移動互聯網的創新都是偽創新。理由非常簡單的,他實際上就是通過移動互聯網,把原有商業模式去中間化,搞流量,然後再找商業模式。這點事大家都會。都是做培訓機構,都是弄個地方開班就可以,為什麼新東方能做到現在,和我同期的一些人還是幾個班規模,商業模式很容易複製,最後拼的是人,他調動資源的能力、速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