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狐沖,一個缺愛的青年——語言撩撥的力量

前兩天興起買了整套的金庸作品,寄過來時候發現《笑傲江湖》竟然拆開了,索性就拿著開始看。

用了整整一天半的時間,把四本書都給啃完,作為一名心理工作者,總感覺隨便啃一本書太浪費時間,總得收穫點什麼才算是人生正道(是病,得治)。

令狐沖,一個缺愛的青年——語言撩撥的力量

怎麼辦呢?那就寫點東西吧!當時第一個想寫的其實是定逸師太,這位在令狐沖出現之前出現的配角,她的出場和表現絕對是經典的被語言牽著鼻子走的範例。

話說她的小徒弟儀琳在令狐沖的幫助下,逃離了田伯光的色手,當她在眾人面前描述整個經過,繪聲繪色的重複了令狐沖當時為了解救她的話語時,比如:“一見尼姑,逢賭必輸”,讓這位師太拍案而起,當說到:“華山派人人都是如此,臉上雖然恭恭敬敬,心中卻大叫倒黴。”她直接就給了身後勞德諾一個耳刮子。真是叫人“驚豔”。

令狐沖,一個缺愛的青年——語言撩撥的力量

因為語言的隨意撩撥就能把這位師太搞得雞飛狗跳,如果想打敗她估計也是很容易的,幾句話就能讓她七竅生煙,然後自己亂了陣腳。

想必在我們的生活中也不乏類似的人物,有些人對於別人的話語總是鎦銖必較,你說我小氣?你才小氣,你們全家都小氣!然後為了證明自己不小氣,開始到處擺大方。有點欲蓋彌彰的意思。為了一點點語言的不對,就衝突並大打出手的也大有人在。你說他們傻不傻?有句老話說,說你一句又掉不了你三斤肉。似乎大家都不聽老話。

令狐沖,一個缺愛的青年——語言撩撥的力量

語言的撩撥,在生活中真的非常普遍。大家總是會在意別人怎麼評價自己,可能是小時候被否定的太多,肯定的太少,於是總想獲得一些好的反饋。而反饋往往是通過語言來傳遞的,所以大家如此在乎語言也就不足為奇了。

現在國外流傳到我們國內的很多心理學或者流行書目,都是教大家怎麼說話的。很多人看到類似的書或者培訓都是求知若渴,覺得撿到了寶。於是迫不及待的拿在手上開始用,比如某面管教,比如某溝通等等。

令狐沖,一個缺愛的青年——語言撩撥的力量

但是你會發現,雖然改變了自己語言的模式,內在的渴求並沒有絲毫動搖。我們說的話語就是想要去改變對方,想去控制對方,所以語言背後一定存在一些“暴力”。因為我們人和人之間必定有差異,所以必定也會有衝突。想要溝通,也就必然有暴力,“勾過來,打通”,不打個洞或者砸個凹槽啥的,怎麼能通呢?當我們能夠意識到這一點,溝通的暴力就會減少一些。不論我們運用了多麼優美的詞彙,看上去多為對方著想,都不能掩蓋我們想霍霍他人的陰暗內心。

令狐沖,一個缺愛的青年——語言撩撥的力量

說到這裡想起來令狐沖在為了救別人時,就經常把語言運用得靈活自如。他不會在意我說的話是否得體,只是考慮是否有用。也不會裝作君子,想要讓大家看到自己的好,只要我的目的達到,被誤會也是可以的。這個內心的靈活度和對語言的掌控能力就讓人非常的欽佩。

令狐沖,一個缺愛的青年——語言撩撥的力量

所以,一個人要掌控語言,而不是被語言掌控,這點如果能夠做到,內心也就夠自由了。想起動力溝通的一句名言:語言是個屁。我在給孩子做講座的時候經常也會教給孩子們。因為有些父母習慣性的運用否定的語言打擊孩子,如果孩子知道語言只是幌子,那就能夠更加自然的去面對人生。否則就像那位跳樓的留學女生,為了謀求父母的一句肯定不得而放棄自己的生命。如果父母不醒,我們還可以搖醒孩子。當然給成人講課時,我也經常用這句話來讓成人明白,別被語言帶跑,也別用語言當利劍。自己在面對外來語言時,要有自己的法寶,而當自己送出語言時,就得知道自己的暴力。

令狐沖,一個缺愛的青年——語言撩撥的力量

我也很喜歡張日昇老師上課時說的一句話:聽人說,不聽人話。聽人說是我們的態度,但是不聽人話,就是不被語言給擾動,不被暴力。

在生活中其實很多人的話聽起來真的像利劍,把把都去接,不是累死自己,就是戳死自己。我們家孩子爸就是這麼一位不會說好話的男人,每次都特別兇的對待我,但是這麼多年我也沒被他罵死,因為看得到他背後對我的關愛。只能說動通讓我長了盾牌,不再被語言給擊倒,而是看到了語言背後的行動。就像令狐沖說小尼姑真討厭,其實是在拼了命去救小尼姑。

令狐沖,一個缺愛的青年——語言撩撥的力量

你,能透過語言的迷霧看本質嗎?

我們有多少的婚姻是被那些所謂的正確價值觀給破壞了呢?覺得夫妻就該會聊天,丈夫就得呵護妻子,妻子就得哄著丈夫……有很多的應該和想當然,導致了內心哀怨叢生。然後被這些思想帶著拋離了原來的軌道,失去了對當下生活的感受。

兩個人在一起,不說話,安安心心待著,各自幹著各自的事情,偶爾眼神遞給一下彼此,是不是更加美妙?

心理諮詢不要錢啦,你沒看錯!免費心理諮詢活動開始啦,快來關注我們,私信輸入“活動”瞭解具體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