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你没商量:皇帝的找茬游戏——文字狱

文字狱作为中国封建时代的主要历史现象,这种文字找茬游戏一度被皇帝们作为一种主要娱乐。从周秦的诽谤开始,花样越来越多,直至宋明清,发展成令人发指的文字狱案件。

整你没商量:皇帝的找茬游戏——文字狱

秦代有诽谤律,焚书坑儒时,对于私下聚众议论《诗》《书》的,要处以死刑弃市。以历史嘲讽攻击当朝的要被株连。

整你没商量:皇帝的找茬游戏——文字狱

汉武帝时期,对于诽谤,你不需要说出来。对于别人妄议朝政不进行反驳,那么你就是在肚子里表示赞同,死期也就到了,这就是著名的腹诽。颜异案便是其典型,颜异因为白鹿皮币一事顶撞了汉武帝,后被人告发有诽谤朝政嫌疑,被汉武帝以“见令不便,不入言而腹诽”处死。

整你没商量:皇帝的找茬游戏——文字狱

宋朝以后,逐渐发展成为文字找茬游戏。直到明清两代这种诽谤罪开始被无限放大,甚至发展成为“十恶”之首的“谋反”罪。

北宋大诗人、大词人苏轼,因为政见不合屡次被贬,因此写了几首发牢骚的诗,结果被逮到,吃了五年牢饭。

整你没商量:皇帝的找茬游戏——文字狱

到了朱元璋这里,因为出生地位低微还当过和尚、讨过饭,在文人面前总感觉有些自卑,故而对于文人一直心存芥蒂。对于那些玩弄文字的更是十分敏感,因此开始了他针对文人的找茬游戏。

整你没商量:皇帝的找茬游戏——文字狱

洪武年间,因为表笺文字使用不当而被处死、受刑的文人数不胜数。而且不仅活人不慎以文字冒犯了皇帝,要遭大难。就连死人,只要有损皇威的,一律都要遭殃,就算圣人也不例外。“洪武二年,上读《孟子》,怪其对君不逊。怒曰:'使此老在今日,宁得免耶!'”。于是孟子被赶下圣坛,幸而蹦出来一批虔诚的儒家卫道者以死明志,孟子圣人之名才又得以保全,然《孟子》一书却不得幸免,最终被删除八十五章。

在清朝,文字找茬游戏已经完全成为了历代皇帝的时尚。

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文字狱案件极其频繁猖獗。其中以雍正期间的年羹尧案和吕留良案最为人所熟知。年羹尧因为给雍正的贺表中把朝乾夕惕写成了夕惕朝乾,而且字迹潦草。被雍正视为鞠躬藐上,心怀不轨,结果被列出九十二条大罪,被令自裁谢罪。

整你没商量:皇帝的找茬游戏——文字狱

吕留良,因为其著作、日记和书信中被指出有反清复明思想,而且在康熙年间拒绝参加科举、多次公然回绝朝廷应召,出家为僧。结果在雍正年间受到湖南儒生曾静反清案牵连,被从坟墓里挖出来戮尸枭示,家人、学生、朋友全都跟着遭殃,发配的发配、斩首的斩首。连收藏吕留良著作的都要处斩或遭杖责,家人流放。

整你没商量:皇帝的找茬游戏——文字狱

一部中国古代文字狱,就是封建专制社会当权者以文字的名义进行血腥镇压的一种手段。刀俎鱼肉,欲加之罪又何患无辞。

整你没商量:皇帝的找茬游戏——文字狱

古叔言:但凡文字狱,根本就没有任何司法程序,是完全由皇帝个人的喜怒哀乐决定。皇帝言出法行,赤裸裸的展示着自己无上霸道的权利。无论什么人,若敢试图撼动皇帝的权威,便如龙之逆鳞,触之必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