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來電核心專利正式被判無效

大概沒人想象得到,移動互聯網行業最具話題性的一場專利大戰竟然發生在看似門檻極低的共享充電寶領域。

就在近期,事件的始作俑者來電科技卻遭到“暴擊”,幾大核心專利幾乎全數被宣告無效,其中還包括被來電科技CEO袁炳松視為“終極武器”的吸納式充電裝置專利。7月4日,來電科技就7項專利技術對街電發起的起訴中,已有6項專利被宣告無效,還有一項正在無效程序中。

頻繁專利碰瓷,終成“行業公敵”

早前在接受《中國經濟週刊》、IPRdaily等媒體採訪時,袁炳松曾自信的表示,“後進的廠商只要做吸納式掃碼借電,就不可能繞開我們的專利”。 袁炳松很快把這份專利自信變成了產品競爭層面的法寶:

自2017年以來,來電科技幾乎向整個共享充電寶行業挑起了專利戰爭,包括街電、怪獸充電、雲充等品牌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輿論層面的壓力。曾經有媒體報道,來電科技方面的BD還以尚未最終判決的專利案件作為商務合作的籌碼,要求線下商戶換下所謂的“侵權設備”,以此打壓競爭對手。

在專利權歸屬裁定上,需要進行大量取證收集專業人士的證言,整個司法週期相對較長。而訴訟期間的真空期,往往為一些別有用心的企業提供了“畫板”。另一方面,公眾往往有著“先入為主”的思維模式,卻容易忽略“惡人先告狀”的可能性。早前國內知名互聯網創業服務平臺獵雲網曾經在一次追蹤調查中發現,來電科技專利起訴的方式頗有蹊蹺。獵雲網報道顯示:有24起來電科技起訴街電等專利侵權案件,但是這24起案件以4個不同立案時間*6項專利侵權的方式組合。

事實上,這24個起訴案件本可以一次完成,但來電科技卻選用了這種奇特的排列組合方式。這難免讓人起疑,操盤者為何要用這種方式浪費司法資源,拉長事件的訴訟週期?與之相對應的,這24起訴訟相關的新聞數量大量出現在網絡,幾乎與互聯網營銷事件無異。

事與願違,這場由來電科技單方面發起的鬧劇式戰爭即將畫上休止符,昔日讓自己光環加身的專利大棒已經不復存在。可謂成也專利敗也專利。

李逵變李鬼,頻繁亮劍反而暴露專利空心化

用司法武器作為營銷工具並不明智,今年以來來電科技的多項專利已經被權威機構認定為無效,如今來電科技CEO口中的王牌“吸納式充電裝置專利”也遭到無效處理,可謂是一記實錘打臉。一直高喊專利為王的來電科技,彷彿瞬間失去了左右臂。

2018年7月10日,《中國知識產權雜誌》撰文就該事件進行了專業性解讀,題為《來電科技核心專利被無效,共享充電寶專利之爭解讀》的文章指出,來電科技所標榜的部分核心專利,實際上已經是市場中常見的技術手段,來電科技並沒有研發出創造性技術。

隨著來電科技的專利接連被無效化處理,這家號稱“擁有最多專利數量”的共享充電寶企業反而暴露出自身虛胖且空心的專利問題。隨著街電、小電、怪獸充電三大頭部玩家的移動充電佈局逐漸成型,執著於“專利營銷”的來電正在淡出視野。

出此下策意欲何為?來電恐有資金斷裂風險

眾所周知共享充電寶行業佈局初期需要充足的現金流進行“輸血”,待線下網點形成規模效應後方能收割市場。隨著共享單車大局已定,共享充電寶賽道的玩家也開始最後的衝刺,紛紛開始加碼線下佈局和精細化運營。

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來電核心專利正式被判無效

以大機櫃模式起家的來電科技本身就是一種“粗獷模式”的代表,在商戶入駐、產品流動性控制、後期運維方面存在諸多不便,需要源源不斷的投入資金方能保證產品的正常運營。當然大機櫃並非一無是處,在一些特定場景下,大機櫃具有其他設備無法比擬的優勢。但是把大機櫃作為初期的發展核心顯然有待商討。尤其對於傳統企業轉型的來電科技來說,如果不調整產品重心,那麼這樣的燒錢模式就不可能停止。

在此背景下,2018年來電科技在線下佈局並無見樹,反而把槍口對準友商,這其中似乎耐人尋味。其中一個可能性就是,來電已經不具備研發新品亦或是繼續批量投放設備的現金流。

來電科技最後一次披露的融資信息還停留在2017年4月, 融資金額僅為2000萬美元。相較於拿到3億人民幣戰略投資的街電、3.5億人民幣B輪融資的小電等玩家來說,來電的資金情況並不樂觀。在今年6月,來電科技CEO袁炳松又被微博曝出盜竊友商設備,無疑為企業後續融資雪上加霜。畢竟企業價值觀也是資方重點考察的維度之一。

隨著專利大戰塵埃落定,來電科技這件“皇帝的新裝”即將褪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