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一辈子都在追求这两个字 终于被认可后这两个字却在慢慢变质



孔子一辈子都在追求这两个字 终于被认可后这两个字却在慢慢变质

礼崩乐坏,瓦釜雷鸣。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痛我生民,遍地哀鸿。念我大同,恍若大梦,天命何归,四海飘蓬。

孔子一辈子都在追求这两个字 终于被认可后这两个字却在慢慢变质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东周末年,那是一个混乱的时代。群雄割据,烽烟四起,道德沦丧,人们陷入了惶恐和疯狂。在见识到了人性的丑陋和时代的疯狂之后,知识分子开始了对时代对人性的反思,诸子百家一时间如黑夜的星星一般纷纷闪现,照亮漆黑长夜,而其中最明亮的一颗,就是孔子。

孔子一辈子都在追求这两个字 终于被认可后这两个字却在慢慢变质

孔子一直认为,这个世界变成如此疯狂,人们变得如此邪恶,时代如此混乱,都是因为“礼乐”这镇国法器崩坏了。礼乐文明是华夏文明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上其他拥有青铜文明的地域,如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他们的青铜文明以制造兵器和工具为主,而中国的青铜文明,却是以礼器和乐器为主。

礼本是向神明祭祀的古老宗教仪式,乐则是在祭祀中用歌舞和音乐向神明表达自己心意的行为。周朝建立之初,民智未开,贪婪而野蛮,人们不懂得互相尊重,不懂得敬畏,不懂得礼仪廉耻。于是,周公结合商朝的典章制度,将“礼”这一宗教制度转换成社会典章制度,构建一个等级森严尊卑有序的社会,让人们在明白了伦理纲常仁义廉耻之后开始相敬。而“乐”则用于缓解因为“礼”造成的等级化、秩序化而引起的对立感和心理矛盾,让人们在庙堂族长间父母兄长乡里间相爱,把人们本来对鬼神的崇拜和敬畏转移到了伦理纲常之上,取得巨大成效,礼乐文化一直支撑周朝791年,由鼎盛到衰落,由衰落到腐朽。

后来国运不济,暴君昏君频频出现,犬戎来犯,虽合诸侯之力,歼灭强敌,但元气大伤,而后来西周灭亡,东周混乱不堪,诸侯问鼎天下,逐鹿中原,烽烟四起,战火纷纷。


孔子一辈子都在追求这两个字 终于被认可后这两个字却在慢慢变质

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礼记・乐记》


只要能让世界重新回归礼乐就好了,孔子怀着这样的理想,带着弟子,潦倒穷困,一生游说四方,虽然他的理想有生之年都没有实现,但他创造的儒家思想,却照亮了几千前后华人的灵魂历程。他的追捧者朱熹说过: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可是真的只要回归礼乐,呼吁人们相敬相爱,遵纪守法,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吗?周朝的灭亡,礼崩乐坏只是其表现和结果,而不是其根本原因。周朝灭亡的原因除了出现周幽王、周厉王这样的昏君暴君之外,其本质原因还是:

  1. 领土大幅缩减,武力急剧下降,对诸侯失去了控制力。

  2. 经济重心转移 人口急剧增长,经济重心就从黄河上中游下移到了中下游。

  3. 和诸侯的联姻在经过了漫长时间以后,亲情渐疏,已经失去了约束力。

这才进一步导致,井田制、宗法制、礼乐制度的崩坏,不但失了大势,还失了人心。天下已经乱了,社会已经病了,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是空谈礼乐,自然是纸上谈兵。

孔子创造的儒家思想本意是很好的,像乌托邦一样。可惜,事实证明,人类历史上创造乌托邦的尝试,往往都很可疑,鲁迅有句话叫“扯虎皮,做大旗。” 孔子的思想在汉代被重视,董仲舒发现,利用儒家孝道的道德绑架,使其忠心耿耿,这一招特别好用,于是献计给汉武帝,从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从此巩固了中国历时2千年前的中央集权制,虽改朝换代,或蒙受外族入侵,但这套制度框架一直没有变化。

孔子一辈子都在追求这两个字 终于被认可后这两个字却在慢慢变质

胡适说过一番耐人寻味的话:“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谈高尚,天天没事儿就谈道德规范,人人大公无私,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

孔子一辈子都在追求这两个字 终于被认可后这两个字却在慢慢变质

自古忠言逆耳良药苦口,值得我们去反思。不是说礼乐没用,但是礼乐只能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礼乐必须建立在健全的法制,强势的军事,发达的经济之上,才能重现汉唐之辉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