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4万一盒的格列宁,真的只是因为研发费用高?

《我不是药神》在社会上引发了强烈反响,很多人为电影叫好的同事,也有不少人为“天价药”辩解,从研究经费到研究周期,再到高收费刺激药品公司研究的积极性等等,可谓有理有据、头头是道。

《我不是药神》4万一盒的格列宁,真的只是因为研发费用高?

我们确实需要承认,靶向药的研制耗时较长、投入很大,但小编认为,这并不是“天价”的最真实原因。药,如果不能帮助病人摆脱疾病,那么它的研究意义何在呢?4W一盒的格列宁,让无数病患可望而不可及,其实比杀人的疾病少不了多少残忍。

《我不是药神》4万一盒的格列宁,真的只是因为研发费用高?

纵观历史,人类面临过很多次绝症,风寒、黑死病、肺结核、非典,人类似乎就是如此多灾多难。但当我们得知自己无药可救时,很多人是可以坦然面对的,因为无论如何挣扎,活命的希望仍然是没有的。

《我不是药神》4万一盒的格列宁,真的只是因为研发费用高?

于是,有些人会列一纸清单,完成余生该做的事;有的人会陪伴家人,走好最后一段人生路;也会有人不堪病痛的折磨,选择提前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无论何种选择,我们都是在知道“必死”的境地下做出的,因为没有希望,也有没有希望破灭的痛苦。

《我不是药神》4万一盒的格列宁,真的只是因为研发费用高?

但是靶向药带给了病人希望,同事又给他们无数的痛苦。如果它一千万一个亿一瓶,那么很多人只不过是听说,并没有什么影响。如果它几十几百元一瓶,那么患者自然也乐意去吃。然而几万元的定价,却是明目张胆的盘剥了!它让普通民众买得起,却又要承受巨大的代价。

《我不是药神》4万一盒的格列宁,真的只是因为研发费用高?

电影《我不是药神》的原型人物陆勇,有服装厂和一百多万积蓄,可仅仅两年就被天价药拖累的举步维艰。电影中让人印象深刻的老大娘说:药吃了两年,存款吃没了,房子吃没了,家人被吃垮了……

《我不是药神》4万一盒的格列宁,真的只是因为研发费用高?

如此定价,到底为何?还不是像用胡萝卜诱惑拉磨的驴一样,让驴一直竭力去追,压榨它的每一滴精力,最终累死在磨盘旁吗?

《我不是药神》4万一盒的格列宁,真的只是因为研发费用高?

医生悬壶济世,作为药品研发企业,怀抱的也应该是治病救人之心。但如此定价及所谓的“研发积极性”,不由得让人想到他们研发药品的初衷是什么。救人?显然不是,他们追求的,只不过是利润,他们看到的,只不过是市场。百姓的生命,在他们看来,不过是金钱、是利润。正如电影中徐峥所说“命,就是钱。”

《我不是药神》4万一盒的格列宁,真的只是因为研发费用高?

小编并不谴责研发企业想要获得利润的举动,但根据盗版药的定价我们可以看到,药效完全一致的情况下,低定价也是有利可图的(不计算研发经费的基础上)。小编个人觉得,如果维持低定价,自然就没人会去买盗版药。在世界范围内如此巨大的市场环境下,经过漫长的时间,靠并不算多的利润,研发投入自然也会慢慢被补上。

《我不是药神》4万一盒的格列宁,真的只是因为研发费用高?

之所以定如此的价格,不过是为了更快的拿回成本罢了。一句话,研究投入并不是如此定价的原因,追逐利润的心才是。

《我不是药神》4万一盒的格列宁,真的只是因为研发费用高?

世上最残忍的事,莫过于给人以希望,然后无情的利用这一希望来榨取金钱,最后弄得百姓家破人亡。看完电影,突然想到鲁迅先生的《祝福》中,祥林嫂捐了门槛之后仍被斥责的绝望,《药》中,沾满人血的馒头被老栓充满希望地带回家,可最终迎来失望的结局。如今医院的高昂的收费,天价药品的无耻定价,都仿佛那个馒头,一滴滴地,滴下的都是人的鲜血。

《我不是药神》4万一盒的格列宁,真的只是因为研发费用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