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耶克:自由和市場的力量|思想的力量

哈耶克:自由和市场的力量|思想的力量

中國經濟改革開放的四十年,伴隨著現代經濟學引入中國並與中國的經濟發展實踐相互作用。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2016年首屆中國經濟學獎獲得者錢穎一在長期的求學、研究和任教工作中,與多位世界知名經濟學家有過密切合作與交往。這些學者對現代經濟學有舉足輕重的貢獻,其學術思想對中國改革有多種層次的重要影響。

我們從錢穎一教授的《現代經濟學與中國經濟》(中信出版社,2017)一書第九章“經濟學家的思想”中選取十篇文章,推出《思想的力量·錢穎一筆下的十位經濟學家》系列,每週三為讀者展示錢穎一教授筆下的一位經濟學家。

本期經濟學家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馮·哈耶克( 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奧地利裔英國經濟學家。哈耶克的著作影響相當廣泛,包含了經濟學、政治學、哲學、社會學、心理學和人類學。20世紀三十年代,哈耶克和奧斯卡·蘭格關於計劃與市場的爭論深刻影響了此後的經濟學思想和實踐。他於1974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1984年,在英國首相瑪格利特·撒切爾的推薦下,他獲得伊麗莎白二世授予名譽爵位(Order of the Companions of Honour),以表彰他對經濟學研究的貢獻。之後哈耶克又擔任了薩爾斯堡大學(Universityof Salzburg)的客座教授。哈耶克在1992年於德國的弗萊堡去世,享年93歲。

哈耶克是錢穎一筆下的第十位經濟學家,也是在這十位中唯一一位他不曾相識的。

哈耶克:自由和市場的力量

(2013年6月29日)

本文為錢穎一教授在博源年會上的發言,原載於《財經》2013年第25期

剛才兩位從英國來的演講人談了撒切爾夫人在英國的影響,三位從美國來的演講人談了里根總統對美國經濟產生的影響。在座的多數都是中國人,我們對中國過去30多年改革開放,特別是鄧小平先生的貢獻,有親身經歷和體驗。這三位領導人,撒切爾夫人、里根總統、鄧小平先生,他們有一些類似的想法和做法。而他們三位發揮作用的起始點又是在同一個時間:撒切爾夫人1979年當選英國首相,里根1980年當選美國總統,而鄧小平推動的改革起始年是1979年。也許這是一個巧合,其實不是。偉大的人物之所以做出有巨大影響的事情,一定有其歷史背景。這三個國家——英國、美國、中國——國情非常不同。但是,它們當時面臨著一個共同的歷史背景,因此也是一個共同的歷史機遇。這個歷史背景是什麼呢?

當我們回過頭來看20世紀的人類歷史,就不能不注意到這樣一種情況:在20世紀,在全世界範圍內,人們有過一種非常強烈的理想和追求,就是對計劃經濟、對政府管制的市場經濟、對政府在經濟中的作用,有著非常高的期望,希望能夠通過政府來提高生產率,同時也使社會變得更公平。帶來這種追求的背景是因為對“自由市場”的不信任,對它帶來的經濟不穩定和社會不公平的不滿。應該說在100年前,這樣的想法在知識分子中,特別是在教育程度高的人中,是很普遍的,而且這種思想發源於發達的西方國家。同時,這種思想對貧困人群也極具吸引力。

20世紀見證了這種思想的實踐。不僅有1/3人口的國家完全實施了計劃經濟,即使在另外2/3人口的國家也實施了政府對經濟的強力干預。這些國家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發展中國家,除了少數之外,大多數都走了政府主導的發展道路;另一類是發達國家,包括英國和美國,凱恩斯主張政府幹預的經濟思想在相當長時間內佔了上風。在當時的主流經濟學中,政府主導經濟的思想的影響遠遠超過今天經常談到的諸如哈耶克和熊彼特的思想。即使在發達國家,不少經濟學家都認同政府幹預、政府管制甚至一定程度的國有制,認為這不僅會帶來經濟效率的提高,而且會改善收入分配。政府幹預的另一種形式是建立福利國家,在高峰的時候,有些發達國家的個人所得稅率超過90%。

這是一段非常重要的歷史,也是一個歷史背景。計劃經濟儘管從理論分析上似乎是一種比市場經濟更有優勢的經濟,因為可以“有計劃按比例”發展。但是在實踐中人們發現,計劃經濟都搞得不好,甚至出現很嚴重的災難。這是一個事實。在那些並非完全計劃經濟的發展中國家,政府主導出現了非常多失敗的例子。而發達國家包括英國和美國,在70年代的時候也出現了種種問題。20世紀這些試驗的結果,並不是像之前很多學者期望的那樣。

當時有沒有學者做出過不同的分析?有,一位重要的學者就是哈耶克。1942年,當絕大多數經濟學家和其他知識分子都在認為一定程度的計劃和政府幹預是改進市場的好辦法時,他寫了《通向奴役之路》一書。1945年,他發表了一篇經濟學文章,登在《美國經濟評論》(American Economic Review)上,這是過去100年中被引用最多的20篇經濟學論文之一,也是他後來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重要引用文章之一,標題是“知識在社會中的使用”。1960年他的著作《自由憲章》出版,傳遞了同一個思想,認為市場經濟中人的經濟自由極為重要,它使得原本分散的信息,通過市場,得以有效使用,因此,經濟自由是有效利用資源和分散信息的必要條件。計劃經濟聽上去很有道理,有計劃按比例,但是,它不能有效地使用這些分散的信息,所以是沒有效率的。

同樣的先見者之中還有美國經濟學家米爾頓·弗裡德曼。1962年他出版了《資本主義與自由》,傳遞的是同樣的觀點。這本書並不是他作為貨幣主義者的學術論著,而是作為對社會和經濟整體看法的一本大眾化、影響很大的書。即使在西方,這些觀點和分析在80年代前還很難說是主流觀點。

之所以現在人們認為他們的分析是深刻的,是因為過去這幾十年的經驗事實提供了證據,這些事實說明了哈耶克的理論預測是對的。如果說我們今天比100年前有什麼地方更聰明一點,那就是這100年來積累了很多的事實和證據。儘管中國的情況、英國的情況、美國的情況非常不同,鄧小平、撒切爾、里根在各自國家中面臨的國情很不一樣,但是人類在思想上和實踐上的共同點,我覺得是相通的,因為面臨相同的歷史背景。這也說明了為什麼他們幾乎在同一時間做了方向上一致但具體措施不同的事情。

這就進入了“20世紀的大逆轉”時期,開始於1980年左右。撒切爾當時的顧問跟她說,我們不要走兩個極端,走中間道路最好。這個建議聽上去很有吸引力,但是她回答說,“不,我們要走的是哈耶克說的道路”。當里根競選美國總統的時候,很多選民說我們期望政府為我們解決經濟問題,他說“不,政府才是問題”。在中國,我們也經歷了巨大的思想轉變。當人們要爭論“姓社還是姓資”的時候,鄧小平的回答是:不要爭論,先做起來,關鍵看是否三個有利於。

鄧小平的經濟改革有很多方面,但我覺得用兩個中文字組成的兩個中文詞就可以概括其實質內容。這兩個字,一個是“開”,一個是“放”;這兩個詞,一個叫作“開放”,一個叫作“放開”。1979年的時候,中國的情況與英國和美國非常不同:那時中國企業百分之百公有制,民營企業百分之零,外資也是百分之零。30多年來,我們從貧困、落後的極端,發展到現在,開始步入中等收入。我們現在與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但我們過去30年的經濟改革和調整力度,與美國和英國相比,要大得多。

回憶100年曆史,我們從中學到了什麼?從追求和理想,到經過實踐發現問題,然後再轉向和調整。在這裡,觀念層面的核心問題是經濟學家爭論的計劃與市場、政府與個人,當然還有平等與自由這樣深刻的問題。這裡既有制度問題,也有價值觀問題。最近看了一句話覺得很有意義。這不是一個理論命題,而是一個經驗性的觀察,是對過去這麼多年實踐的一個經驗性概括,據說是以色列現任總統西蒙·佩雷斯(Shimon Peres)說的。他說:

By and large, those in the world who placed freedom aboveequality have done better by equality than those who placed equality abovefreedom have done by freedom.

翻譯成中文是:

一般來說,在這個世界中,那些把自由放在平等之上的國家與那些把平等放在自由之上的國家相比較,前者在平等方面要比後者在自由方面做得更好。

我覺得100年前我們沒有辦法說出這句話,因為我們當時沒有經驗證據。經濟運行是非常複雜的,你可以從理論上說出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機制,但是到最後,是要看經驗的證據。這麼多年來我們比過去增加的不僅是理論上的洞見,更關鍵的是增加了經驗上的觀察,也就是歷史的事實。我覺得他的這句話是很有分量的,是一個重要的經驗觀察。

最後,我要補充一點。20世紀的凱恩斯主義也好,計劃經濟思想也好,都想解決兩個問題(至少是初衷):一個是市場經濟的不穩定,30年代的大蕭條就是例證;另一個是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今天,我們剛剛又經歷了一次很大的金融危機。同時,我們也看到收入分配在幾乎所有國家內部都比20年前變得更不平等(儘管在整個世界中收入分配變得更平等了,主要是因為中國和印度這兩個大國的整體收入水平上升很快)。所以,這兩個問題仍然還沒有完全解決,這仍然是一個還沒有結束的故事。

經濟學家簡介

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馮·哈耶克

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馮·哈耶克( 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奧地利裔英國經濟學家。他分別在1921年和1923年於維也納大學取得了法律和政治學的博士學位,在1923年至1924年之間,擔任紐約大學政治經濟系教授耶利米·精琦(Jeremiah Jenks,曾來華調查幣制情況)的研究助理。接著他回到奧地利,協助政府處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留下的國際條約上有關法律和經濟的問題。他創辦了奧地利商業週期研究中心並擔任所長,並在1931年應邀前往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任教。

1974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1984年,在英國首相瑪格利特·撒切爾的推薦下,他獲得伊麗莎白二世授予名譽爵位(Order of the Companions of Honor),以表彰他對於經濟學研究的貢獻。之後哈耶克又擔任了薩爾斯堡大學(Universityof Salzburg)的客座教授。哈耶克在1992年於德國的弗萊堡去世,享年93歲。

生平著作:

Monetary Theory and the Trade Cycle,1929.

Prices and Production, 1931.

Profits, Interest and Investment: Andother essays on 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fluctuations, 1939.

The Road to Serfdom(《通往奴役之路》), 1944.

The Constitution of Liberty, 1960.

The Fatal Conceit, 1989.

哈耶克:自由和市场的力量|思想的力量

錢穎一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

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

生於北京,祖籍浙江。1977級清華大學數學專業本科畢業。畢業後留學美國,先後獲哥倫比亞大學統計學碩士學位、耶魯大學運籌學/管理科學碩士學位、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之後任教於斯坦福大學、馬里蘭大學、伯克利加州大學。2006年9月起任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

學術榮譽包括:2012年當選為世界計量經濟學會(The Econometric Society)會士(Fellow),2018年當選為清華大學首批文科資深教授;獲得2009年度孫冶方經濟科學獎,獲得2016年度首屆中國經濟學獎。研究領域包括:比較經濟學、制度經濟學、轉軌經濟學、中國經濟、中國教育。擔任《經濟學報》、《清華管理評論》、《教育》主編,《經濟研究》編委會委員。

中文書著包括:《現代經濟學與中國經濟》(中信出版社)、《大學的改革》(第一卷、第二卷)(中信出版社)、《現代經濟學與中國經濟改革》(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老清華的社會科學》(與李強共同主編)(清華大學出版社)、《走出誤區:經濟學家論說硅谷模式》(與肖夢共同主編)(中國經濟出版社)、《轉軌經濟中的公司治理結構》(與青木昌彥共同主編)(中國經濟出版社)。

論文發表在《美國經濟評論》(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政治經濟學期刊》(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經濟學季刊》(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經濟研究評論》(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經濟研究》等國際國內學術期刊。

往期回顧

肯尼斯·約瑟夫·阿羅(Kenneth J. Arrow)

現代經濟學理論的奠基人

羅納德·哈里·科斯(Ronald H. Coase)

關於企業、市場與政府邊界的學說

道格拉斯·諾思(Douglass North)

經濟史中的制度與制度變遷

奧利弗·伊頓·威廉姆森(Oliver Eaton Williamson)

將交易成本引入制度經濟學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

信息經濟學革命

奧利弗· 哈特(Oliver Hart)

基於不完備合同的企業理論

讓-雅克·拉豐(Jean-Jacques Laffont)

改變法國教育體制的經濟學家

埃裡克·馬斯金(Eric Maskin)

機制設計理論與經濟體制轉型

青木昌彥

比較制度分析的推手

哈耶克:自由和市场的力量|思想的力量
哈耶克:自由和市场的力量|思想的力量哈耶克:自由和市场的力量|思想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