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军到底有多厉害?

浪花中的婚礼


抗战最厉害的不是川军,而是川人化的中央军。

理解抗战史,首先需要厘清一个概念,川人组成的部队不都是川军。川军是四川军阀组成的地方军。在抗战中,四川出壮丁300万,更多是加入中央军,奔赴抗日战场。

1、川军出川

川康整军会议开始后,卢沟桥事变爆发,川军诸将主动请缨出川。被编制为22、23两个集团军。

一个主要在北线作战,先后在娘子关、台儿庄战役中血战。

一个在广德、泗安方面血战。

(川军22集团军主力在作战中不利)

川军的装备与战役法都相对落后,在于日军作战中,基本处于劣势。

2、川军在抗战中期

47军军长李家钰升任36集团军军长;杨森的27集团军;第23集团军司令官唐式遵;第28集团军 司令官潘文华;第22集团军司令官邓锡侯、孙震;第三十集团军总司令王陵基。

(豫中会战)

在战争中,以川军留守部队为基干不断编组部队,在前线的川军集团军也相对多了起来。川军参加了几乎所有的大会战。

3、中央军进了很多川人

陈诚的十八军在淞沪会战中伤亡惨重,之后很长时间里驻扎在四川,大量整补兵源,都来自四川。可以说石牌会战许多就是川人。

同样的诸如驻印军许多也是从四川征召的壮丁。抗战中每四个兵就有一个川人,自然无川不成军,中央军中川人的比重逐步提高。

总结

抗战初期,川军出川,战果并不明显,但很壮烈;在抗战中期,川军是许多战场的中流砥柱,作战勇猛,涌现出一堆集团军司令;同时整个中央军也开始大量进入川人,比重迅速提高。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这是一位川军青年王建堂的父亲送给临行前儿子的——出征旗!
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份上尽忠!”,“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份。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现存博物馆的出征旗)

这面出征旗鼓舞了很多川军士兵以及全国士兵,要说川军有多厉害?从当时川军受欢迎的程度就可以得知,据说没有哪一个将领不想要川军这样的士兵,他们吃苦耐劳、英勇善战,虽然素质不高,武器不够先进、后勤补给又混乱不堪、但是死战不退,战死不降、绝对服从军纪。

那么川军究竟有多厉害?

川军抗战八年,可以说几乎所有大型战役都参加过,刘湘为了避免川军被裁员以及为祖国做贡献,主动请缨出川杀敌。

淞沪战役

1937年,川军在杨森的带领下开始前往上海参战,川军的这支部队算是川军里面最不好的部队,并不是士兵不好,而是他们是最穷的部队,在武器方面没有丝毫的优势,然而804团奉命收复失掉的阵地,团长向文彬在同年10月15日开始发起夺回战地战,经过几番恶战,全团最后仅剩下120余人,向文彬团长也仅仅在三个小时从中校升到上校,再从上校晋升到少将,可想而知,这一战川军的的勇猛之处。

(前往上海参战的川军)

台儿庄战役

台儿庄大捷大家都知道,用李宗仁的话说“若无(川军)滕县之苦守,焉有台儿庄大捷”,122师长王铭章奉命坚守滕县,日军用重炮飞机猛烈攻击,王铭章亲自指挥作战,不幸中枪身亡,然而川军的122师并没有因此而溃散,他们继续坚持作战,最令人感动的是,川军当时很多伤兵为了不拖累战友,也不愿被日军俘虏,都用手榴弹与冲进来的敌人同归于尽。由此可以看出,若是没有川军的苦苦坚守,台儿庄一战胜负难料。

(战亡的川兵)

(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川兵雕像)

如果非要说是什么支撑川军如此奋勇杀敌的信念,可以说刘湘的功劳是巨大的,刘湘作为川军的领导人,他在出川第二年后就因病去世,含泪书写“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两句诗词,最后去世的时候语不及私,向全体川军将士激励:“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

正是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每一位川军将士,以至于在抗战期间,川军将士每每升旗之时都要求官兵朗读一遍。

川军抗战八年,在四川出兵总数高达340万人,征兵数占全国20%以上,正面战场抗日队伍中每5人中就有一人是四川士兵,平均7人就有一名四川士兵上前线。
(派往全国各个战场的川军)

羽评虽不是四川人,但是作为中国人,敬礼!!!

【如果您喜欢历史,欢迎加关注,定时更新有趣的历史】


羽评郡主


川军抗战的功绩当然很大,但是本人发现太多的人把一些谣言和网络段子当历史了,作为一个川军资深粉丝,本人来一一澄清吧。

1、有人说,四川军阀互相混战了二十六年,抗战一爆发就马上停战一致抗日了。但是,事实上四川军阀混战到1932年的“二刘之战”后就结束了,1937年刘湘率军出川前,老蒋的参谋团正在四川搞和平演变呢。

2、有人说,刘湘出川抗日积劳成疾,去世前留下了“日寇一日不灭,则川军一日不回川”的遗嘱。这个其实是老蒋为了安抚川军将士编造的遗嘱,事实是,刘湘与韩复榘、宋哲元图谋蒋介石,结果被部下范绍增告发,刘湘去世的也很蹊跷,他的病本来大见好转。但是这个事情暴露后陈立夫去医院见了刘湘,之后刘湘突然吐血去世,很有可能是被蒋介石谋杀的,刘湘去世的突然并没有来得及立遗嘱,但是人们在收拾刘湘遗物时还是在枕头底下发现一张纸,纸上反反复复写的只是一句杜甫的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注:刘湘是笔者非常喜欢且尊敬的一位英雄人物,无论怎么说他率军出川抗日,马革裹尸,令人肃然起敬。)

3、有人说,川军全力支持抗战,300万川军投入抗日前线。这个玩笑开大了,事实上四川全省是动员了300多万人口上前线,他们大部分以壮丁的形式分散编入各只军队,和300万川军区别还是很大的。

4、有人说,抗战时,整个川军无一人投降,无一人做汉奸。这真是个美好的愿望,但现实是残酷的,因为川军张德昌率领的144师就是成建制投日的。

5、还有关于122师守腾县的事实真相与主流认知也是有出入的,事实是,王铭章部能确认阵亡的只有200人左右,其余大部分都在突围中失散了。川军抗战的功绩当然是巨大的,四川省在抗战中的贡献和牺牲亦是全国之冠,但是治史要秉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为了美化歌颂英雄而扭曲史实,就是这样。


林屋公子


我们今天就来看看川军从未负国这句誓言有多么沉重。1911年的时候四川成立了军政府,从此也就意味的从清朝独立出来,也就实现了那句古老的定律“天下未乱蜀先乱”。但是独立出来之后,四川内部还分了五个派系,彼此也是谁也不服谁,天天打仗争夺防区地盘。

但是川军内战是最奇葩的,因为当时川军士兵使用的枪械都是清朝留下的那些年久失修的老毛瑟枪,甚至有的枪打两枪就拉不开栓了。而川军的工兵营每次挖战壕的时候都要找老百姓借锄头,所谓的海军战舰就是一轮小货船,而且还是那种吨位特别小后坐力特别大的那种。

当时的四川军阀普遍没什么文化,甚至大多数官兵连地图都看不懂,反而军阀普遍妻妾成群,一个军阀杨森公开的姨太太就有12个,比他军队里的军官还要多。而且当时川军的内战,基本上都不下什么死手,毕竟都是乡里乡亲的,所以川军所谓的内战基本上就是村民聚众斗殴,菜鸡互啄的那种。但就是这种战斗,川军在20年中一共打了478起,平均一个月两起,下面这张图片形容的就很恰当。

然而到1937年的时候,卢沟桥事变后,在国难当头的时候,川军收起了之前懒洋洋的样子,当时的军阀也一致停战,四川军政府主席刘湘毅然主动请缨抗战。征兵令一发下去,四川儿郎纷纷主动从军。而抗日时期川蜀是没有遭受日军侵略的,四川人民成功将日军阻击在潼关之外。抗日战争持续了八年之久,300万川军儿郎64万客死他乡,他们本来可以选择在川蜀度过安宁的生活,但是在国难当头的时候他们并没有退缩。

在川军出川的时候,所有的军阀都看不起出川军,认为当时的川军素质和装备太差。而且当时四川人都喜欢抽叶子烟,川军士兵也不例外,行军打仗烟枪永不离手,因此被人称为‘双枪兵’。出川之前jjs曾经给川军承诺,出川之后装备武器全部加强,但是真正出川之后,jjs就以各种原因不到位,军饷只有当时正规军的一半。当时所有的军阀,都直言说:“我不要这种烂部队”。但是在大半个中国沦陷的情况下,四川一个省撑起了中国的脊梁。而且在抗战时期,四川人民以一省之力提供了中国三分之一的粮食供应。

而且川军的战绩也是不菲,淞沪会战之中川军26师是战绩最好的一支部队,全师从4000多人打到几百人,伤亡超过了85%,但是没有一个人擅自退出战斗。南京保卫战川军145师浴血奋战,其师长不愿被俘虏,饮弹自尽英勇殉国。台儿庄战役122师王铭章将军在滕县与日军激战,全军苦战4个昼夜,5000人的部队只有17人存活,其王铭章将军以身殉国。

对于民族大义前,川军刘湘在死之前说:“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一日不还乡”.还有死字旗,在川军出川的时候,王者诚亲手书写了一面“死字旗”让儿子带上了战场,

旗帜右边,“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分上尽忠。” 

左边,“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试想一下,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将自己的儿子推向死亡的深渊,何其沉重。

抗日战争中,大半个中国都沦陷了,唯独日军没有打到四川。而四川人民负担了4400亿的战争军费,一省占了全国的三分之一;出川300万人,64万人客死异乡,抗日战场上每五个中国士兵就有一个是四川人;川军转战7万里,参加了抗日战场上28个大型会战,守卫了五分之一的国土,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以捍卫国家主权的神圣。


书香茗


为民族血战的军人必须应该被永远的铭记!
“无川不成军”足以能回答这个问题了

1、自从推翻清政府后的很多年间,四川始终处于军阀混战的时期。混战给黎民百姓带来了灾难!可是也无形中让每个川人都对当兵吃饷给与了认可!也是培养了这个地方的人的血性!“战斗的蜀人”!

2、那些军阀门不光是一通瞎打,他们也建立的很多的军事院校,培养军事人才!武备学堂、陆军小学堂、官弁学堂、陆军速成学堂、陆军讲武堂这些学院培养了很多的超级超级战将!我们熟知的几位元帅就是其中!

3、川军经过历战,走出了很多的将军,出身川军在国民党时期出了:22位上将!36位中将!25位少将!

4、军阀混战不提,在抗战开始时在四川主政的刘湘,就在第一时间发出了一致抗日的通电,并第一时间向蒋介石请战!要请缨抗战!在卢沟桥事变后的一个月后,在南京高层会议上,刘湘表示:“抗战,四川可出兵三十万,供给壮丁五百万,供给粮食若干万石。”

5、川军出川时的装备是当时各个战区内最差的!一支还穿着草鞋的军队!就是这支部队他为全国抗战提供了20%的兵员!抗战期间共计有350万川军参战!当时没15个四川人中就有1个参军报效祖国!而且川军总是出现在最前端的战线!将近65万人伤亡!

6、可歌可泣的战史不能注意列举,

(1)杨森率领的20军可谓是川军的急先锋!从淞沪会战开始几乎参加的所有的大型会战

(2)淞沪会战川军26师坚持到底,最后撤离战场时仅剩600多人

(3)南京保卫战145师师长饶国华率部突入日寇阵地解救被困友军,在夺回阵地后终因寡不敌众全师尽覆,饶国华自杀殉国!

(4)长沙会战全歼日军第九混成旅团加藤大队,这是开战以来第一次成建制的歼灭战!

(5)儿庄战役时,122师师长王铭章率部防守藤县,《血战台儿庄》这部电影就描写的这一战斗!当时这部电影使得万人空巷!最后122师自师长王铭章以下全部阵亡殉国!没有一个被俘人员,很多伤员都是拉响了手榴弹与敌人一起...这一壮举给中国军人赢得了尊严!

(6)47军军长李家钰在豫中会战时中弹殉国,这是川军在抗战中牺牲的最高将领!

7、装备最差,待遇最低,训练最差的川军用血肉换来了尊重!“无川不成军”流传万古!


杜陵闲人


二战的时候,整个中国的军事力量都十分薄弱,川军让我们最敬仰的一直军队,但是真的不是说川军有多么的所向披靡,而是因为在川军的身上我们中国人的血性,说实话一路惨败,一路牺牲,但是川军从来没退缩过,在他们身上让侵略者看到的是中国人宁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的气势。

其实想一想都可以知道,那个年代,四川虽然是我们的天府之国,可是连连战乱又能有多有钱呢,各省组建的杂牌军,国民政府也不管你的后勤保障,装备差,有时候吃饭都成问题,但是就算这样,川军仍然在最前线奋勇杀敌,战斗力差,就拿命和敌人拼,宁肯战死,也绝不投降,这就是川军让人最尊敬的地方。

在抗战期间,川军以“失地不复,绝不回川”的决心出征,300百万川军将士在抗战过程中伤亡了60多万,在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三次长沙会战,南京保卫战(川军二十一军防守南线,其中一四五师守广德,在敌人的围攻下,阵地失守,师长饶国华率剩余一营部队冲入敌阵,以图恢复阵地,终因寡不敌从,身陷重围,弹尽援绝,将军不愿做俘虏,举枪自戕殉国。)中,川军都做出巨大贡献。在抗战过程中川军也踊跃出一批优秀的将领。

川军也许战斗力不强,当时也是中国军魂的一种象征!无川不成军!


玄坤


与其它的地方派系不同的是,川军从来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体系,但他们却成为统一的精神!

我曾有一位四川的同学,他跟我讲起了大一入学刚军训时的一件事:

大一军训的时候,他和教官聊天,教官问他是哪儿人,他说四川的。教官说川军打仗很猛啊!当时我那位朋友激动极了,作为四川人,感到非常骄傲!

其实在民国时期,川军的战斗力绝对称不上强!

自辛亥革命以来,四川就一直处于军阀割据和派系互斗中。当时的川军,军纪涣散、装备拙劣,被认为是中国“最糟糕的军队”。然而这支处处被人嫌弃的部队,却从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开始,几乎无役不从,足迹遍布主要抗日战场。从“最糟糕的军队”到抗战后期赢得“无川不成军”的赞誉。

川军装备老旧,极度缺乏重武器,后勤补给混乱,士兵训练差,军官指挥素养极差,军纪也并不严明,这是一支标准的叫花子式的地方军阀武装,战斗力绝称不上强。抗战八年,日军未能踏进四川,而作为后方的四川人,却提供了五分之一的兵源和一半的粮草。

抗战开始,在四川窝里斗了几十年的大小军阀,纷纷停止内战,带着自己手下那群粗野、蛮横、一手快枪一手烟枪的士兵,参加各种会战。这群让正规军瞧不起的老兵痞们,面对侵略者死战不退,战死不降,去时数千,返乡往往不过数百,甚至伤亡殆尽。

在四川,在他们的家乡,多年不堪其扰的百姓,为他们满城披麻戴孝。他们装备很差,他们素养不高,但他们是每一个将军梦寐以求的士兵。这,就是川军!

就像刚才开始说的,川军从来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体系,但他们却成为统一的精神!而这种精神,如果将它形象化后,最贴切的便是那面让人潸然泪下的“死字旗”!

川军战士王建堂,在出川抗战前,收到父亲赠送的一面旗帜,旗的正中写着一个斗大而苍劲有力的“死”字。

“死”字的左右两侧写着这样的几行小字:

右边,“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分上尽忠。”左边,“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而这面“死字旗”的主人——王建堂,在参军抗战中,他共计参加大小战斗数十次,四次负伤,多次立功受勋(其中两次获甲级勋章),实现了“伤时拭血”的誓言。

从南宋川军钓鱼城,再到抗战川军死字旗,作为一个四川人,值得足够的骄傲。同样,值得足够的尊重!


刀墓手札


有句话说得好:“无川不成军”,川军能打是出了名的,特别是在抗战中打出了名气。

从总体上看,8年中,四川征兵加上自愿报名的,一共350多万人。这是什么概念?占全国的20%。这还只是正面站场的统计数据,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是川军。川军足迹遍及13个省市,转战7万里,伤亡加失踪近5万人。不管是参战人数还是阵亡人数,都居全国之首。当然了,川军也有一个数据排倒数第一——被俘率!

川军最出名的一仗是台儿庄中的藤县保卫战。为了确保战略全局,川军第122师师长王铭章率部死守山东藤县,师长坚守到最后一刻,全师官兵几乎全部阵亡。王铭章遗体运回成都时,已经腐烂,家人看到的遗体,外面套着军装,里面已经不是肉体,而是木头之类的物件把衣服撑起来。李宗仁感叹:“若无藤县之守,焉有台儿庄大捷?台儿庄之战果,实藤县先烈所造也!”

川军的优异表现,当然不只一个滕县保卫战。淞沪会战中,川军第26师4000多人,打下来基本只剩零头——600多人,算下比例,只有15%幸存。随后的南京保卫战,第145师师长饶国华不愿成为日军俘虏,举枪自尽。抗战中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还不是师长,而是集团军司令——李家钰。

其实,四川的军人厉害只是四川人厉害的一个缩影。自古就有“川人出川惊海内”的说法,从古至今,不仅出了“三苏”为代表的名人,甚至普通的四川人也外地也获得极高口碑,因为他们坚忍不拔,吃苦耐劳,任劳任怨。

四川人创造了辉煌的历史,期待他们创造更辉煌的未来。


脑洞大开的历史



四川人民为抗战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和巨大的牺牲,但是“川军”作为一个军事团体而言,并不厉害,甚至在抗战中骚扰地方,危害百姓的事情也多有发生。


首先我们来看“川军”名义上的领袖刘湘。刘湘在抗战爆发前暗中支持各路反蒋人士就不说了(他甚至还派人去到当时东北,见到了“伪满洲国”国务大臣郑孝胥},抗战爆发后刘湘依然不满蒋,曾经想联合宋哲元、韩复榘用武力逼迫蒋介石下野。


宋哲元第一集团军参谋长张樾亭披露,“1937年冬,……一日深夜,宋叫我到他住处对我说:‘韩复榘密派代表(我问是谁,宋说暂不谈)来说:刘湘令川军封闭入川之路,不让蒋介石及其部队进川。韩本人率部撤据南阳、襄樊、汉中一带。希望我们撤守潼关以西,联名通电和日倒蒋。你看这事做得做不得?’我问宋说:‘总司令以为如何?’宋说:‘不能做,做了遗臭万年。’我说:‘对。’宋说:‘要严守秘密。’于是宋即一面敷衍韩的代表,一面用特密电(蒋、宋亲译电本)报告蒋介石。”


而刘湘这些举动并不是只有蒋介石才有所发觉,事实上不少四川上层士人对刘湘的异动也隐隐约约有所察觉,当然,如果刘湘密谋的事情真的发生了,那真是抗战最大的不幸,所以刘湘病死后,就连不少四川上层人士都觉得刘湘死的好,死的是时候。


蒋介石更在日记里记载,称刘湘之死,实乃国家之福。


然后,我们再来看“川军”作为一个整体军事集团在抗战中的表现。



作为台儿庄战役的前哨战——藤县保卫战历来是作为“川军”出川抗日重要功绩而大书特书的,而2015年成都晚报上做了一个特有三位历史学者做顾问的回顾川军抗日的系列稿子,其中一篇稿子的标题是这样的《川军壮烈守滕县4天半伤亡万人 王铭章死战殉国》。


可是,这并不是事实。根据国军在藤县保卫战2个月后,由122师代师长王志远给上级的战斗详报里明确表示,122师在藤县保卫战中一共“战死111人,负伤166人,失踪476人。”


而122师总共战死军官6名,失踪6名,其中师部的损失,仅仅是失踪军官1名。


根据很多当事人的回忆,当时王铭章师长并没有主要要求死守,而是不停向上级报告“滕县兵力只有一个团,又无重武器,没有胜算,不能死守。

”,而122师全师突围时更是“官兵争相夺路,秩序很乱”。


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隶属于李宗仁第五战区的“川军”的军纪,也被多位国民党将军诟病,其中还包括国军军法总监。



其实李宗仁在回忆录里也回忆里川军的“恶行”:“真所谓饿殍载道,人民连树皮草根都吃尽,甚至易子而食,言之悚然。”


当然,因为李宗仁要为自己留面子,所以他绝口不提老百姓之所以那么痛苦是因为他约束战区军队不利。


国军军法总监何成濬在日记里可没有为李宗仁和“川军”留面子,他直接了当在日记里记载了“川军”的恶行,比如“二十九军在襄阳、南漳到处抢粮,殴打区乡保长,并夺取省府所征实物,人民除纷纷逃避外,自继及饿死者,襄阳一地已查明五十四人。六十七军亦到该处夺取实物,地方秩序紊乱……人民以麦苗树皮充饥。仍日挨乡搜刮”


何成濬直接在日记里斥责二十九军、六十七军是“土匪式之军队”、“祸国殃民之军队”,而这两个军都是“川军”。


综上所述,四川人民为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和巨大的牺牲,但是“川军”作为一支军事团体,在抗战中的表现很难让人满意。


参考材料:


《日军档案资料中的滕县作战记录》、《滕县抗战中的一些回忆》、《何成竣将军战时日记》、《李宗仁回忆录》、《刘湘与蒋介石的勾心斗角》、《记刘湘、韩复榘、宋哲元联日反蒋的失败》


兰台


中国人素有”无川不成军“的说法,川军的厉害超出你的想象。

据统计,抗日战争期间四川出兵总计约340万人,平均每17个四川人中就有一人上前线,抗日军队中平均每5人就有一名川军

四川作为少数几个没有被日寇侵略的省份,堪称抗日大后方,在抗战中四川担当了30%的税和出了40%的兵员。

八年抗战川军将士足迹遍及13个省,参加了28个大小会战,最终付出牺牲65万余人的惨重代价。

我们看看川军打的几场比较著名的战役:

上高战役

军委会参谋总长何应钦的评价“这是抗战以来最精彩的一战”。上高战役是抗日战争中中方取得全面胜利的一场战役。

这一战役,中方统计战果为:自身伤亡2万余人,毙伤日军少将步兵指挥官长岩永汪、大佐联队长浜田以下1.2万余人。34师团和独立混成20旅团伤亡都超过50%。

台儿庄战役

台儿庄战役历时1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约29万人参战,日军参战人数约5万人。

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

中方伤亡约5万余人,毙伤日军约2万余人。

淞沪会战

抗战时期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之一,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持续了三个月。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嚣张气焰。

国民政府发表告全体上海同胞书声明:各地战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阵地化为灰烬,军心仍坚如铁石,陷阵之勇,死事之烈,实足以昭示民族独立之精神,奠定中华复兴之基础。

这一战,中国军队伤亡33万人,日军伤亡亡6万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