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與張良:他是劉邦最重要的謀士,他的結局仍然是個謎

張良是劉邦最重要的謀士,他是漢初三傑之一。其他兩位一個精通帶兵打仗,一個是後勤與運輸、制定方案比較在行。只有張良才是真正的謀士,他坐在帳篷裡面就可以決定千里之外的勝利。大家都知道韓信的結局是被呂后所殺,而蕭何繼續輔佐漢惠帝,之後又經過了一系列的政治風波,終老而死。但是作為劉邦最重要的謀士張良,他的結局卻仍然是個謎。

劉邦與張良:他是劉邦最重要的謀士,他的結局仍然是個謎

張良的出生比較好,他是貴族世家,他的祖父與父親都是韓國的宰相,到了張良這一代,韓國已經很衰落了,直到滅亡。張良就無法繼承父親的事業,而就失去了非常顯赫的地位。這點在他心裡非常的在意,他心裡一直記著亡國的恨。並且發誓一定要推翻暴秦恢復韓國。張良曾經收買過一個大力士,欲圖要刺殺秦始皇,但是沒有成功。

因為刺殺秦始皇的人太多了,他提前都走了預防和準備,就連坐個馬車也經常換車。這件事觸怒了秦始皇,他下令全天下通緝這個刺客,但是由於張良做事的嚴謹性,秦始皇連是誰都不知道,所以一直也沒有捉到這個刺客。關於張良還有一個傳說,非常有意思。

劉邦與張良:他是劉邦最重要的謀士,他的結局仍然是個謎

有一天,張良沒事兒就去橋頭散步,突然間遇見一個穿著很普通的一個老者,這個白髮老者就到張良的面前,故意把他的一雙破舊的鞋脫掉,丟在了橋下。然後他像指揮小子一樣指揮張良,說下去給我把這雙鞋給撿上來。張良先是感到非常的驚訝,然後他沒說什麼,心裡很不高興。

但是忍著氣還是給這傢伙把鞋撿了上來,結果接著這個老人竟然又說給我穿上,張良心裡有點生氣了,但是現在的張良已經是經歷過很多磨練的人了,很能控制住自己的脾氣。他覺得是一個老人,也沒必要和他一般見識,所以就給他穿上了。這個老人不但沒有言謝,反而笑著走了。

劉邦與張良:他是劉邦最重要的謀士,他的結局仍然是個謎

張良整個人就呆傻在那裡了,然後過了一會兒,這個老人又來到這個地方,對張良說,張良這個人可以教誨,並約定張良五天之後還在這個橋上見面,張良不知道什麼意思,但是還是答應了。五天後,張良來到這邊橋上,看見這個老人竟然早早就到了。這個老人見張良來了,有點兒不高興的說,與一個長者約定,你為何要遲到啊?

今天不算數了,五天後你再來,說著就走了。第二次約會張良還是沒有這個老人來的早。張良急了,乾脆就在這個橋上等一夜,不睡覺了。這樣的精神終於感動了這個老者,這個老者就免費贈送給張良一本書,他對張良說,讀完這個書就可以平定天下大亂。說完後,這個老人就消失了,這個老人就是傳說中的黃石公。這本書就是很有名《太公兵法》。

劉邦與張良:他是劉邦最重要的謀士,他的結局仍然是個謎

自從陳勝、吳廣造反後,項梁與項羽也漸漸壯大自己的隊伍,沒過幾年他們隊伍就有六七萬人了,並且他們立了楚懷王的孫子熊心為大王,招集天下各路的英雄來共商大事。張良一直想著興復韓國,就找到項梁說既然你們立了楚王的後人為大王。那麼韓王的後人也是很賢德的,也可以立為王,這樣你們的同夥會更多,更容易推翻暴秦。

項梁與張良早就相識,而且還有一定的友誼,所以項梁就答應了立韓王的後人為韓王,並讓張良做了丞相。但是他們的發展並不順利,韓國一直沒有打開局面。到了這年的年底,楚懷王熊心決定讓劉邦還有項羽分別去伐秦,並約定誰先攻進關中,誰為關中王。

劉邦與張良:他是劉邦最重要的謀士,他的結局仍然是個謎

張良在遇到劉邦後,覺得劉邦是一個可以跟隨的主人,他們常常共同研究《太公兵法》,劉邦每次都很佩服張良的見解。劉邦悟性也很好,從中也學到了不少東西。張良為劉邦策劃了很多妙計,一步一步的實施,一步一步的實現,最終劉邦比項羽先入關中

劉邦與張良:他是劉邦最重要的謀士,他的結局仍然是個謎

項羽知道劉邦先入關中後非常的生氣,所以就有了鴻門宴,在鴻門宴上張良拉攏項伯,而且以他非凡的口才蠱惑項羽,為劉邦趟出一道生路。所以如果沒有張良的話,劉邦可能早就被殺了。等到劉邦成為皇帝之後,韓信意圖謀反,被呂后設計殺死了。蕭何繼續他的政治生涯,最後終老,但是張良的結局最為神秘,他精通老子之道,也不太貪戀權力,據說他與人云游去了,下落成為了永遠的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