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紧!广西11个批次方便食品抽检不合格,存在防腐剂过量等问题

近期,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抽检方便食品、食用农产品、调味品、饮料等4类食品。在抽检的65个批次样品中,54个批次抽样检验项目合格,另有11个批次样品不合格,且全部出自方便食品。

扫一扫,查看具体不合格批次的食品。

不合格样品厂家均来自玉林

此次,共抽检方便食品样品21批次,食用农产品样品22批次,调味品样品10批次,饮料样品12批次,共检出不合格样品11批次。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个别项目不合格,该样品即判定为不合格产品。南国早报记者留意到,此次抽检不合格的产品样品,全部是调味面制品,并且生产企业都来自玉林市,不合格项目主要是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以脱氢乙酸计)、菌落总数、酸价和霉菌。

脱氢乙酸为具有防腐作用的食品添加剂,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不允许超范围或超限量使用添加剂。本次监督抽检被判定为不合格的11批次调味面制品样品,全都存在超范围使用防腐剂(脱氢乙酸)的情况,原因可能是企业为了增加产品保质期,或者弥补产品生产过程卫生条件不佳而超范围使用。

要紧!广西11个批次方便食品抽检不合格,存在防腐剂过量等问题

不合格食品已依法进行处置

菌落总数是指示性微生物指标,并非致病菌指标,主要用来评价食品清洁度,反映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是否符合卫生要求。本次监督抽检发现4批次调味面制品样品存在菌落总数超标的情况,说明个别企业可能未按要求严格控制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条件,或者包装容器清洗消毒不到位,还有可能与产品包装密封不严、储运条件控制不当等有关。

酸价主要反映食品中的油脂酸败的程度,本次监督抽检发现有1批次调味面制品样品存在酸价超标的情况。造成酸价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产品储藏条件不当,特别是在夏季,受气候环境影响因素更大,易导致食品中脂肪的氧化酸败。油脂酸败产生的醛酮类化合物长期摄入会对健康有一定影响,但一般情况下,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明显辨别出其有哈喇等异味,需避免食用。

霉菌在自然界很常见,可使食品腐败变质,破坏食品的色、香、味,降低食品的食用价值。本次监督抽检发现1批次调味面制品样品存在霉菌超标的情况。霉菌超标可能是加工用原料受霉菌污染,或生产加工过程未按要求严格控制卫生条件,还有可能与产品包装密封不严,储运条件控制不当等有关。

据悉,上述抽检中发现的不合格食品,各相关市、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均已经依法进行处置。

来源 | 南国早报记者蒋晓梅、实习生胡小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